天天看點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當李治痛哭“我怎麼忍心給親舅舅定罪”時,後人都被他出色的演技迷惑了,于是後人都把殺害長孫無忌的罪責推給了武則天和許敬宗、李義府。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唐高宗李治深谙以柔克剛之道,小的時候他在父母面前裝弱,在兄弟面前裝慫,在大臣面前裝嫩,在老婆面前裝柔。其實這是個毒辣的家夥,他總能收獲美名,同時又把污水讓别人帶走,比如長孫無忌之死,他才是真正的兇手。

長孫無忌犯了什麼罪呢?原來有個叫李奉節的洛陽人,狀告長孫無忌和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禦史李巢勾結,圖謀造反。

他們為何要造反呢?因為長孫無忌是前太子李忠的擁趸,李忠被廢後,當初的盟友柳奭、褚遂良、高履行、長孫祥、韓瑗等一個個接連遭殃,長孫無忌覺得下一個目标就是他。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負責案件審查的許敬宗煞有其事地勸李治擦幹眼淚:“當年漢文帝殺舅舅薄昭,誰說文帝的不是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這個理由很充分,于是李治流着淚對舅舅拔刀了。

所謂謀反,至少要有動機、行為和結果三項不可或缺的證據,可是許敬宗自始至終隻以猜測性的語言說長孫無忌“欲反”,沒有抓到任何把柄。面對這麼大的漏洞,李治卻不聞不問,這豈不是在鼓勵許敬宗?

長孫無忌父子被流放後三個月,李治又讓許敬宗、李勣等人複審長孫無忌案件。許敬宗令中書舍人袁公瑜追到黔州,逼長孫無忌自殺,還抄沒其家産,流放其全族。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如此赤裸裸的加害行為,如果不是李治背後的導演,鬼都不信!

長孫無忌會謀反嗎?當然不會,假如大唐的朝廷隻有一個人不謀反,那個人一定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的同母哥哥,兄妹倆自幼受異母哥哥欺辱,被迫漂泊到舅舅高士廉家裡生活。李淵起兵後,長孫無忌一直追随李世民,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也是玄武門之變的首功之臣。正因為如此李世民才在臨終前,把李治托付給了他這個親舅舅。

以長孫無忌的地位,他在朝中說一不二,沒有理由謀反,除非他想當皇帝。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長孫無忌絕不是孟浪之徒,他不善武功,是個标準的儒生,很懂得進退之道。李世民登基後不斷提拔長孫無忌,可長孫無忌深知他的身份容易招緻嫉妒,是以一再退讓,直到李治被确認為皇太子,他才逐漸走向核心層。

當初李承乾被廢後,長孫無忌力挺李治,也這是這個原因,李世民才放心地任命長孫無忌為第一輔臣,并且遺令褚遂良:“我得天下,多賴長孫無忌之力,你作為輔政大臣,不要讓谄媚之徒傷害到他,否則就是你的失責。”

長孫無忌既沒有謀反的動機,也沒有謀反的條件,更沒有謀反的行動。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長孫無忌雖然是宰相,但他有個瘸腿——不掌兵,誰是李治的軍事助手呢?李勣。這就是李世民臨終前精心安排的政治格局,朝政大權在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甯之手,軍事上用李勣當防火牆。

假如長孫無忌謀反,難道就靠他手上的笏闆跟禁軍搏鬥?

就算長孫無忌有賊心也有賊膽,但事實上他什麼也沒做,李治一句話就讓他成了庶民,又一句話就讓他丢了性命,請問這是謀反者該有的姿态嗎?

那麼,甥舅倆究竟發生了什麼,導緻李治非要對長孫無忌下毒手呢?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從淺層看,甥舅倆的沖突源于武則天。李治突破人倫禁忌,不光娶了老爸的女人,還要将她立為皇後,長孫無忌不希望外甥做得太出格,更不同意他廢了無辜的王皇後。

從深層看,二人的沖突其實是一場大唐帝國未來政治結構和利益配置設定的權力之戰,是關隴集團與庶族集團的巅峰之戰,而在這場鬥争中,皇權選擇了庶族集團。

李世民給李治留下的宰相班子中,長孫無忌、于志甯、韓瑗、柳奭同屬關隴、河東士族集團,褚遂良雖是北遷的南方士族,事實上也已經融入關隴集團。李勣則屬于山東士族集團,許敬宗屬于不入流的庶族集團。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如果你深扒一下這幾位宰相,以及前宰相高士廉的關系,就會發現他們通過姻親早就結成了一個同盟,這個同盟中除了長孫無忌外,還有一個一點不起眼,卻能撬動政局的人物——王皇後。

王皇後出身太原王氏,也是關隴集團的重要一員,柳奭就是她的舅舅。是以,王皇後事實上代表了關隴集團的未來。

比較遺憾的是,王皇後無子,在柳奭、長孫無忌的操作下,她收李治的庶長子李忠為子,并順利地将李忠推上太子之位。

很顯然,以李忠和王氏家族為中心,就會形成未來的權力核心,這個核心自然也包括了長孫氏、柳氏等關隴豪門。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很遺憾,武則天出身于庶族家庭,她進不了豪門圈。是以這不是簡單的兩個女人之間的鬥争,而是背後兩派勢力的鬥争。

不過武則天也不孤單,随着豪門集團自隋唐以來的沒落,庶族集團正在崛起,比如許敬宗、李義府等人,他們要憑借背後的靠山發動反擊戰了。

這個靠山不是武則天,而是李治。

李治為何要與豪門為敵呢?難道親舅舅不香嗎?權力配置設定不能單純論親情,皇權與勢力集團曆來就是一對沖突,正因為長孫無忌背後勢力太大,李治才不得不讓渡皇權。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人人都以為皇帝至高無上,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其實這是個誤會,皇權的基礎是勢力集團的擁護,離開這個基礎皇權就是沙灘上的高樓。

可勢力集團太強,也必然威脅皇權。是以列朝列代都是皇權與勢力集團之間的權力平衡遊戲,勢力集團總希望把自己做大,聰明的皇帝會給勢力集團制造對手,以從中漁利。

李治玩的也是這個遊戲,他希望通過培養庶族集團壓制關隴集團,進而實作皇權的獨裁,擺脫給舅舅當傀儡的角色。

是以,李治力挺庶族并非為了武則天,而是碰巧武則天剛好是庶族。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一場看似家長裡短的女人之争,背後卻是刀光劍影,也正是如此,才有一大批重臣不惜堵上家族姓名,也要奮力一搏,實在是未來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長孫無忌有退的空間嗎?沒有!即便他想退,背後的集團勢力也會推着他前進。同樣武則天也是如此,李治也是如此,親情最多是交易中的添頭而已。

這場甥舅鬥争是一個很重要的曆史事件,長孫無忌的冤死,代表着豪門集團的進一步瓦解。随後接班的武則天秉承李治的思想,對殘餘的豪門勢力展開圍追堵截,進而讓關隴集團這個名詞徹底被掃進垃圾堆。

唐高宗李治為何非要殺害親舅舅長孫無忌?難道長孫無忌不是忠臣嗎

這是一場必須抛開道德和人倫視野的鬥争,它是曆史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發生的事件。我們對長孫無忌的冤死可以報以同情,但也沒必要過度指責李治的冷酷無情,因為本質上他們都是曆史的棋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