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版斯巴達勇士:《浴血大别山》,200烈士大戰數千敵雖死猶生

作者:論鑒
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英雄,也從來不會忘記英雄——

安徽大别山腹地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中,有座松柏相擁陵墓,墓碑上烈士叫做王堅,身份是金寨縣首任警察局長。74年前,為掩護中野二縱醫院600多名傷員轉移,王堅率160名公安戰士、80多名遊擊隊員與國民黨兩個團殊死血戰,最後全部戰死,傷員得以安全轉移。

王堅死得極其慘烈,身中數十槍,肚子被彈片切開,内髒流了出來,心髒停止跳動前一直頂着機槍掃射。74年滄海桑田,悲壯故事從未在影視中出現過,讓人很遺憾。

中國版斯巴達勇士:《浴血大别山》,200烈士大戰數千敵雖死猶生

1,紅色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别山,經過八個月艱苦卓絕戰鬥,以傷亡6萬人戰損殲滅國民黨軍十餘萬。1948年2月,餘下部隊從國民黨30萬大軍包圍中跳出,向豫西與淮北轉移,為即将開始的戰略反攻做準備。

主力轉移後,根據地遭到國民黨與地方反動武瘋狂清洗,國民黨正規軍、還鄉團、保安團、小保隊等反共勢力高舉屠刀,向我留守軍民一次次揮下,作為我國第二将軍縣的金寨成為清洗重點,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大别山區。

中國版斯巴達勇士:《浴血大别山》,200烈士大戰數千敵雖死猶生

2,内線反擊,機智靈活打擊敵人

1948年3月,由國民黨、土匪、保安團改編的五個師氣勢洶洶向大别山革命根據地撲來。金寨縣委書記、獨立團政委張保平要求留守部隊、地方武裝與遊擊隊靈活出擊,牽制國民黨48師和地方保安團,為我外線部隊轉移争取時間。

根據情報,警察局長王堅帶領公安部隊巧妙射伏,首先打掉了保安團長黃殿英兩個連,接着化妝成國民黨48師搜尋隊拔除雙河鄉據點,随即回馬槍突襲徐家集保安團,活捉團長黃殿英,并用公審公判大會方式對其執行槍決,極大震懾了反動勢力。

中國版斯巴達勇士:《浴血大别山》,200烈士大戰數千敵雖死猶生

1948年5月,公安部隊再次取得金剛台伏擊戰勝利,眼花缭亂操作讓國民黨48師師長張光緯疲于奔命同時也惱羞成怒,隊命手下胡钰峰564團和一個保安團圍魏救趙,清剿葛藤山槐樹坪二縱野戰醫院。

為掩護醫院600多名傷員和後勤機關轉移,王堅率160名公安戰士80多名遊擊隊員在葛藤山王家嶺、炮嶺崗設下兩道狙擊線,遲滞敵人進攻,大戰一觸即發。

3,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掬黃土一忠魂

敵人密密麻麻的沖了上來,進入有效射程後,王堅一聲“打”,我軍輕武器一起開火,手榴彈織出彈雨,國民黨人仰馬翻,留下80多具屍體又狼狽逃了回去。十幾個小時戰鬥中,狙擊部隊又連續打退敵人十次進攻,陣前鋪滿屍體,但公安部隊與民兵也越打越少。

中國版斯巴達勇士:《浴血大别山》,200烈士大戰數千敵雖死猶生

敵迫擊炮與九二步兵炮爆炸氣浪把陣地上岩石都炸的粉碎,但烈士們仍然釘子般堅守陣地上紋絲不動,王堅肚子被彈片撕開,腸子流了出來,手中機槍一直噴吐火蛇,身中數十槍而死。

4,青山處處埋忠骨,滄海聲聲億英魂

狙擊部隊全部犧牲,“用我的死,換你的生”是革命者最偉大精神——身既死兮魂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為銘記英雄,傳揚紅色革命精神,安徽宿州作家協會副主席張肖靈自2017年起在金寨走訪三年,十易其稿,終于在2022年将鐵血悲壯的《浴血大别山》搬上熒屏,2020年1月8日與觀衆見面就淚目了無數閱聽人,今天的幸福來的太不不易。

為還原真實曆史,《浴血大别山》攝制組金寨縣實地取景,整部劇制作嚴謹,戰争場面宏大,安徽公安部門提供的真槍實彈塑造出無比震撼效果,尤其彈道穿透人體撕裂性與炮彈爆炸沖擊波,足以媲美《集結号》。

中國版斯巴達勇士:《浴血大别山》,200烈士大戰數千敵雖死猶生

《浴血大别山》故事展開與線索穿插采用平行法:高台伏擊,打匪除霸,奇襲敵營,鐵血狙擊層層遞進,故事性與觀賞性獨立而又連貫緊湊,畫面感極強,全景式呈現出了這段可歌可泣曆史,劇中人物形象豐滿鮮活。

整部劇可圈可點,色彩明亮,語言洗練接地氣。村民趙允道曾因弟弟對解放軍誤解,了解真相後面對犧牲熱血擊節:“我倆一年生的,他王東能做到,我憑什麼做不到?”

清風不散舊事,黃土難埋忠魂。感謝徐傑,姚剛,褚峰,安澤豪等優秀演員将如此一部精神大餐呈現給億萬閱聽人;也感謝宿州金盾與廈門金盛宏輝影業用熱血洗禮時代,诠釋家國信仰,傳遞中華民族最寶貴财富。

中國版斯巴達勇士:《浴血大别山》,200烈士大戰數千敵雖死猶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