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鍵時刻,上海為何強調“四個并存”?

順時應勢、優化政策,才能掌握發展主動。大變局下,需要特别善于識變應變。在多重力量作用下,企業發展和産業發展的邏輯發生了深刻改變,一些過去曾被認為是普遍規律的東西正被颠覆。目前,有必要密切關注“四個并存”。

一是“微笑曲線”與“痛苦曲線”并存。

過去通常認為,價值鍊配置設定中,研發、營銷兩端附加值較高,制造環節相對較低。但随着制造業技術含量不斷擡升,個性化制造等新趨勢興起,這根“微笑曲線”在不少領域被拉平,甚至反轉成中間高于兩端的“倒微笑曲線”也即“痛苦曲線”。再一味迷信“微笑曲線”,就可能動搖制造業這個實體經濟的根基,在經濟體量、創新能力等方面陷入被動。

二是“二八定律”與“長尾理論”并存。

傳統形态中,20%的産品貢獻80%的利潤,20%的大客戶貢獻80%的收入,20%的品牌占據80%的市場佔有率。但在新經濟形态中,小衆化、個性化需求已被激活,形成“長尾”,常常成為新的引爆點,颠覆“頭部”獨占天下的格局。對從“長尾”切入的創新型企業,就要高度關注、善于發現價值,而不能一味求“大”,以免錯失新機遇。

三是“生命周期”與“第二曲線”并存。

傳統企業一般經曆初創、成長、爆發、成熟、衰退的周期,但不少優秀企業開始打破這個宿命,在其成熟期和衰退期到來之前,找到新的賽道和增長空間,實作“跳變”,形成“第二曲線”。“第二曲線”形式多樣,有的是從C端向B端開拓,有的從硬體向軟體開拓,有的是産品本身的疊代。但無論如何都有一條重要經驗,即對存量業務有深刻的了解和挖掘,并高度關注未來趨勢,用未來視野引領存量變革,煥發“第二春”。

四是“木桶原理”與“長闆效應”并存。

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的競争力往往是由其短闆環節決定。但在資訊高頻交換、協作日益深化、要素頻繁流動的資訊時代,企業的長闆可以共享共用;而能否拿出長闆來參與協作,進而在協作中占據優勢,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企業競争力。區域經濟發展也是如此,不可能什麼功能都有、什麼産業都要,有限的空間中,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身禀賦的主攻方向,持續鍛長闆,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競争力。

關鍵時刻,上海為何強調“四個并存”?

關注并研究這“四個并存”,關鍵是要跳出固化思維、破除思維定勢、及時轉變觀念。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善于從過去容易忽視的領域發現機遇、推動變革,甚至變昔日的“包袱”為未來的優勢。

比如對制造業,就要加強先進制造業布局,提升制造業創新含量,推動制造和服務融合發展,讓“上海制造”品牌量質兼優。又如對存量企業擴大投資、技術改造、開拓新業務新模式等,要大力支援;對于尚不成規模、卻有創新實力的中小企業,也要有充分的耐心、包容心,讓經濟增長的接續力量不斷激發、湧現。

欄目主編:朱珉迕 文字編輯:朱珉迕 題圖來源:張海峰 攝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刊于1月13日《解放日報》,原題為《把握“四個并存”的新趨勢》      

來源:作者: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