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戊戌變法中的梁啟超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一讀到這麼氣勢磅礴的句子,我們就會忍不住想起那個為了國家前途命運四處奔走、振臂高呼的青年——梁啟超。

他作為戊戌變法的發起人,有着進步的思想,主張一夫一妻制。

可是,他也曾在有結發妻子的時候,愛上一個女子,想娶她為妾,這又是為何呢?

事情,還是要從戊戌變法開始說起。

彼時的中國保守落後,是列強砧闆上待宰的肥肉。

熱血男兒怎堪忍受自己的祖國遭受如此蹂躏,他們辦洋務、搞變法。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慷慨就義的譚嗣同

可在封建舊勢力和帝國主義的夾擊下,戊戌變法也不過苦苦支撐了百日就宣告失敗。

慈禧太後操控的大清政府進行了血腥的反撲和清算。

他們處斬了戊戌六君子,罷黜了一大批維新派官員,同時下令在全國範圍内追捕康有為、梁啟超師徒二人。

被逼無奈,梁啟超隻得逃亡日本。

在日本期間,他和康有為也并未停止對中國未來道路的探索。

他們發起組織了保皇會。

救國運動,怎麼都是離不開活動運作的經費。

經費主要來源于日本當地的華僑。

是以,除了搞活動以外 ,梁啟超需要四處奔走去“勸導僑胞,廣籌經費”。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1899年梁啟超等人在東京大同高等學校的合影

1899年,梁啟超受了康有為的邀請,動身去了檀香山。

他們的本意是向當地的華僑富商籌款,用以維持保皇會的運作。

梁啟超沒有想到的是,在那裡他邂逅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知己”。

與僑商打交道經常要用到英語,偏偏才高八鬥的梁啟超英語實在不太靈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保皇會的一個成員向梁啟超推薦了自己的女兒何惠珍。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梁啟超與友人合影

這,就是梁啟超的“第一知己”。

不信?有詩為證!

“頗愧年來負盛名,天涯到處有逢迎;識荊說項尋常事,第一知己總讓卿。”

沒錯,這是梁啟超寫給何惠珍的情詩。

而且,在梁啟超與何惠珍交往的過程中,這樣的情詩有二十首之多。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伏案寫作中的梁啟超

隻有二十歲的何惠珍年輕漂亮,生活在美國。

從小到大,她接受的是全套西式的教育。

是以,無論思維方式還是衣着打扮,何惠珍與梁啟超見過的傳統中國女性完全不同。

這大約就是何惠珍最初吸引他的原因。

況且,何慧珍是梁啟超的鐵杆粉絲。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梁啟超肖像

她不僅對梁啟超的文章推崇有加,還經常寫文章為梁啟超辯護。

這對于理想受挫、又逃亡在外的梁啟超來說,無異于久旱逢甘霖。

是以,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

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何慧珍從不扭捏作态。

“梁先生,可不可以給我一張您的照片?”女孩笑意盈盈,纖細白皙的手掌攤開伸到梁啟超面前。

梁啟超從未想過她會如此大膽,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

終究,他還是選了一張自以為滿意的照片遞了出去,同時交出去的還有自己的一顆早已搖搖欲墜的心。

自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梁啟超恨不得時時刻刻和何惠珍黏在一起。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梁啟超的妻子李蕙仙

一方面,他覺得自己不該對人家小姑娘萌生别樣的心思。

另一方面,他又無可救藥地陷得更深。

況且,這樣一個年輕貌美,又懂英文的女孩子陪在身邊,還能時不時排遣自己心中的郁悶,怎麼想都是很劃算的事情。

這麼想着的時候,梁啟超第一次萌生了想要娶何惠珍的念頭。

可是,問題接踵而至。

梁啟超在家鄉早已有了妻子孩子。

他的妻子名叫李蕙仙,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

說起她和梁啟超的姻緣,也是一段傳奇佳話。

這還要從梁啟超的鄉試說起

梁啟超參加鄉試中第的那一年隻不過17歲。

他的文章才華橫溢、觀點新穎,深深吸引了主考官李端棻。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李端棻

于是,這位主考官做了一件讓很多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他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了梁啟超。

論年齡,李蕙仙比梁啟超大四歲。

論出身,當時的李端棻已經官居禮部尚書。而梁啟超家隻不過是廣東新會的貧苦鄉紳。

但就是這樣怎麼看都不登對的兩個人卻成就了當時的一段佳話。

梁啟超的學識和文人風度使得精通琴棋書畫的李蕙仙深深着迷,而李蕙仙也常常幫助梁啟超糾正他那“廣東味”的官話。這使得梁啟超在北京官場的各種應酬中漸漸做到遊刃有餘。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更難得的是,李蕙仙雖然出身大家族,卻從來沒有憑借父兄的權勢在梁家任意妄為。

對待長輩,她謙卑恭順、恪盡孝道。

對待晚輩,她和顔悅色、愛心拳拳。

對待有難處的親屬,她更是不遺餘力、慷慨相助。

廣東的氣候、生活,對于李蕙仙這樣自幼成長于北京的千金小姐來說,無疑是陌生而不習慣的。

但她卻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努力适應生活的同時,她親自挑水、舂米、煮飯,做着一個普通媳婦該做的一切。

這樣一個賢内助,解決了梁啟超的所有後顧之憂,使得梁啟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理想和事業之中。

“得妻如此,夫複何求?”梁啟超忍不住發出感歎。

他毫不吝于言語上的表達,甚至早早就發下了“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宏願。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廣東新會梁啟超故居

身為女子,誰不渴求這樣一生一人的專一?

于是,李蕙仙更加盡心盡力地打理着家裡的一切。

她明白,一段美滿的婚姻必須依靠夫妻雙方的付出與成就。

梁啟超整天忙于自己的複興大業,根本無限顧及家中的生計,李蕙仙隻能精打細算,把有限的收入配置設定得妥妥當當。

有時候,家裡實在拿不出錢給梁啟超買書,李蕙仙就會默默地把自己的首飾拿去典當,然後把得來的錢交到丈夫的手上。

每當這個時候,梁啟超就會忍不住深深自責。

但李蕙仙總是滿不在乎地推他出門:“還不快去?不是都念叨好幾天了嘛。”

艱難出門的梁啟超忍不住在心裡提醒自己,一定不能辜負妻子的深情。

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隻身逃亡日本,根本無暇安置父母家人。

一般女子遇到這種情況早就方寸大亂,隻知哭天抹淚。

而李蕙仙沒有這麼做。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梁啟超書信

她深知,朝廷若是派人前來追查,首當其沖的必然是自己和自己年幼的女兒。

于是,與梁啟超的父親梁寶瑛商量好對策之後,李蕙仙帶着女兒梁思順前往澳門避險。

不久,梁寶瑛也帶着其他家屬來到了澳門。

于是,照顧老人、撫育幼女的重擔再一次落到了李蕙仙身上。

得知事情前因後果的梁啟超頻頻給妻子寫信。

那一封封信裡,滿滿的都是他對李蕙仙的敬重與感激。

梁啟超甚至還給了妻子一個“閨中良友”的贊許。

如今,他卻想着另娶其他的女子。

梁啟超糾結了很久。

一邊是對他情深義重的妻子,一邊是讓他割舍不下的夫妻,到底應該怎麼選呢?

其實,朋友們一早就看出了梁啟超和何惠珍之間的情愫,他們紛紛站在身邊助陣。

而最令梁啟超意外的是何惠珍。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當她聽說梁啟超已經有了妻子女兒時,她毫不避諱地跑來找梁啟超:“我愛先生!隻要能跟先生在一起,做小我也願意!”

一個花枝招展的妙齡女子,居然願意給自己做小?

那得是什麼樣的癡情不悔呀!

梁啟超終于決定為了自己的“愛情”去嘗試一把。

于是,他給遠在澳門、替他照顧父母女兒的李蕙仙寫了一封信。

在這封信裡,梁啟超十分細緻地講述了自己和何惠珍從相識到相戀的整個過程。

他告訴李蕙仙:自從确定自己喜歡何惠珍後,常常是白天也想,晚上也想,心裡就好像住着一頭四處亂撞的小鹿……

梁啟超斷言:自己活了二十八年,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梁啟超與家人的合影

書信的最後,梁啟超小心翼翼地給出了自己疑問:“親愛的蕙仙,聽了我的講述,你是覺得我可笑,還是覺得我可惡呢?”

信寄出之後,梁啟超惴惴不安了很久。

他知道,蘭心蕙質的妻子肯定可以看出隐藏在自己幼稚發問背後的真實想法。

那麼,蕙仙到底會怎麼做呢?

她那麼賢惠識大體,大約就會遂了我的心願吧。

想到這裡,梁啟超忍不住一陣興奮。

隻不過,這興奮裡為何會夾雜着一絲失落呢?

梁啟超坐立不安、患得患失的時候,收到信的李蕙仙就剛剛經曆了一個不眠之夜。

本來,這一年多以來,夫妻倆一直都是靠鴻雁傳書來互相安慰、互相鼓勵。

是以,梁啟超的信送來的時候,李蕙仙并未察覺出異樣。

她甚至把正在院子裡玩耍的思順招呼到身邊,打算把信裡的内容讀給女兒聽。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可是……

李蕙仙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自己看到書信内容時的感覺。

好像正興高采烈的時候,忽然被人卡住了咽喉。

除了絕望和窒息,再無其他,

偏偏李蕙仙還不能在父母和幼女面前露出絲毫馬腳。

她強撐着笑意,替梁啟超向父母報平安,又哄着女兒玩了很久。

直到沒人的時候,李蕙仙才敢讓委屈的淚水肆虐一下。

是他說:“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是他宣稱:“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如今,言猶在耳,往事曆曆在目,可那個信誓旦旦會愛護自己一輩子的男人卻已經在為别的女人睡不着覺了!

李蕙仙越想越覺得委屈,她忍不住想要把丈夫的行徑告訴父母。但她更想做的是離開這個傷了自己心的男人。

但最終,她什麼都沒有做。

她隻是自虐般地、一遍一遍地讀着那封信。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第三天,李蕙仙給梁啟超回了信。

這是一封很平和的信!

信裡沒有抱怨,也沒有指責。

在信中,李蕙仙引用《詩經》裡的句子“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告訴梁啟超: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是以不需要忐忑不安。

她以妻子的口吻囑咐丈夫要保重身體,還體貼地告訴梁啟超:“如果你真的喜歡何惠珍,那麼我就去禀報父親大人成全你們。”

書信漂洋過海,很快來到了梁啟超的手裡。

它如當頭一棒徹底驚醒了梁啟超。

他嘲笑自己,家中已有珠玉,卻還不知滿足。

何況,若因自己的一己私欲驚動了父親,那他梁啟超的罪過可就大了。

于是,在之後的日子裡,梁啟超克制守禮,很快疏遠了何惠珍。

這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才算告一段落。

其後,梁啟超把李蕙仙接到了日本,一家人終于得以團圓。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梁啟超與子女的合影

從此,梁啟超、李蕙仙伉俪二人一同面對生活中風風雨雨。

她替丈夫抄錄文章,做他文章的第一個讀者。

他們一起悉心照料體弱多病的兒子梁思成。

在梁啟超的意識裡,他會陪着李蕙仙一直這樣走下去。

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這個“閨中良友”會張羅着給自己納妾。

一個深愛丈夫的女人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其實,這對于李蕙仙來說絕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一方面,她深愛丈夫,也很珍惜丈夫對自己的這份深情。如果可以,她也願意就這樣守着彼此、相伴終生。

可另一方面,兩人成婚十三年也不過隻有一兒一女。況且,随着年齡的增長,自己的身體已是越來越差。

萬一哪天自己撒手人寰,誰來照顧這些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呢?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那個景象,李蕙仙想想都覺得心痛。

躊躇了很久,她終于下定了決心。

她要趁自己還有時間,幫丈夫物色一個合适的女孩子。

最終,李蕙仙標明的是自己的陪嫁丫鬟王來喜。

這個父母雙亡的女孩子四歲就跟着自己,聰慧過人又吃苦耐勞。

李蕙仙覺得,把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托付給這樣一個人,她才能夠真正安心。

而此後幾十年的時光變遷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一開始,梁啟超也隻是不想辜負妻子的心意。

況且,這個隻比自己的大女兒大七歲的女孩子自有她吸引人的地方。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王桂荃肖像

于是,被改名為王桂荃的女孩子成了梁啟超沒有名分的側室。

王桂荃實在也是蕙質蘭心的女子。

她從不計較名分,隻是竭盡所能地為這個家不斷付出。

她為梁啟超誕下了六個子女,卻更疼愛李蕙仙生下的孩子。

王桂荃甚至為了照顧得了白喉的梁思莊,而無暇顧及同樣得了白喉的自己的孩子。

結果,孩子夭折了。

辛勤的付出終有回報,孩子們管李蕙仙叫“媽”的時候,也管她叫“娘”。

而王桂荃也終究憑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把梁啟超的九個子女培養成才。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這便是對王桂荃最真實的肯定。

梁啟超想娶妾,寫信試探妻子婉拒,死心後妻子卻從娘家帶回一小妾

梁啟超

梁思成曾經說過:“梁啟超是把家庭的财政大權給了第一夫人,把愛情給了第二夫人。”

不管梁啟超承不承認,他最終還是辜負了自己對李蕙仙許下的承諾。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女人的無私奉獻。

梁啟超何其有幸,一生得遇兩個這樣的女性。

正是這樣兩個聰慧而無私的女人成就了梁啟超和他的九個孩子。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那個脾氣暴躁卻滿懷俠義、慷慨說出“上自高堂,下逮兒女,我一身任之,君但為國死,無反顧也”的女子泉下有知,可會後悔自己當年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