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1936年,紅軍一二方面軍順利在甘肅會甯會師,标志着兩萬五千裡長征路的結束。但就在長征結束沒多久,出現了一件令毛主席都啼笑皆非的趣事,有個小孩子在是否參加過長征的問題上遭受到了質疑,找毛主席評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936年的某天夜裡,毛主席工作結束後離開書案準備出去散心,在村頭恰好看到幾個兒童團的毛頭小孩在争論,于是好奇的過去旁聽。原來,他們在争論的原因是因為其中一個孩子說自己參加過長征,其他幾名兒童都不信。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幾個小孩不斷地争論。恰好看到毛主席過來,表示自己參加過長征的孩子趕緊拉着毛主席讓他評評理。毛主席問道:“你說你參加過長征,誰能作證啊”?這個小家夥說:“賀龍可以作證!”一句話說罷,給毛主席也逗樂了,毛主席大笑說道:“我信!”那麼這個小男孩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為什麼這麼小就參加了長征呢?毛主席又為何憑借着小男孩的一句話,就選擇相信小男孩?

一.苦命男孩,小小向軒

向軒于1926年3月出生于湖南,他的一生坎坷而又傳奇。在向軒的一生當中,有兩個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賀滿姑,另外一位是養母賀英。而賀英和賀滿姑則都是賀龍的親人!

賀滿姑從小非常好強,活脫脫一個女漢子,就連自己的大姐賀英她都敢上去犟嘴,這種愛憎分明的性格,讓她對日寇的所作所為非常憤慨。于是,賀滿姑追随大姐賀英的腳步,參加了革命,随後在哥哥賀龍的幫助下,迅速建起了一支抗日武裝力量。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在當時,賀家姊妹七人,都跟着賀龍進行革命,是以,賀家上下均遭受到敵人針對。1928年5月,賀滿姑的隊伍被敵人咬住,衆人紛紛突圍,這導緻了賀滿姑與自己哥哥姐姐們失去聯系。聯系不上隊伍的賀滿姑,隻能選擇傳回家鄉。

讓她欣慰的是,雖然賀家在外開進行革命,但自己的三個兒子一直被丈夫照顧得很好,看着向軒兄弟三人,賀滿姑也将繼續革命的心思放回肚子裡,專心照顧孩子。

但是好景不長,當地的土匪惡霸對賀滿姑早已心存不滿,賀滿姑回來不久,一群土匪惡霸便帶人将包圍了賀滿姑家,賀滿姑一路血戰突圍,終于逃脫敵手。但是敵人亡我之心不死,一路窮追猛打,最終,賀滿姑被惡霸俘獲,三個孩子也随即被抓。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賀滿姑被捕後,當地的土匪惡霸将其獻給國民黨。為了引誘賀龍,國民黨對賀滿姑被抓一事大肆報道,但最終還是沒能引出賀龍。賀滿姑在牢獄中受盡了苦難,天天都被人施以酷刑。

最終,在酷刑之下,賀滿姑有了輕生的念頭,托人替她稍些鴉片自盡。但是剛吞食完鴉片的賀滿姑就被國民黨反動派發現。敵人見賀龍遲遲不出現,賀滿姑又不願透露一絲清包,就想将賀滿姑以及向軒兄妹三人一并處死。

向軒兄妹三人被處死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賀英的耳朵裡。要知道當時向軒才僅僅1歲多,賀英實在不忍心看到自己妹妹的孩子受如此苦難,不惜花費重金,将小向軒兄妹救了出來。剛從監獄出來的小向軒骨瘦如柴,衣服不僅破爛而且沾有屎尿,看起來非常惹人心疼。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編輯 搜圖看着如此可憐的向軒,賀龍本想将孩子帶在自己身邊,奈何自己長年在前線厮殺,将尚軒帶在身邊,無疑是等于将尚軒送入戶口。是以,賀龍對賀英說:“大姐,這孩子如此可憐,從小都沒了母親,不如就跟着你吧”。

從這以後,向軒就一直跟着賀英同吃同住,并且親切的稱呼“賀英媽媽”,而賀英将其視如己出,可以說向軒從小到大的大小事務,賀英幾乎都親力親為。但是很快,向軒就遭受到了失去母親的又一次打擊,且因為此時的向軒已經有了記憶,這一次的生死離别對其來說,更為深刻。

二.少年向軒,生離死别

向軒從小跟着賀英,在耳熏目染之下連性格都與賀英非常相似。向軒從小嫉惡如仇,每每看見土匪惡霸欺壓百姓,總是挺身而出。在得知生母去世的真相後,向軒對土匪惡霸愈發憎恨,這份憎恨,讓小小的向軒心裡埋下了一顆革命的種子,他渴望改變這個動亂的社會,他希望讓親人家人們過上安穩的日子。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而賀英的武裝部隊,恰好給了這顆革命種子生根發芽的機會。常年與武裝部隊接觸的向軒,從小便可接觸到槍支,對槍支彈藥非常的入迷,經常偷槍出去練習打靶。

但是好景不長,向軒7歲這年,湘鄂西的革命進展越發困難,反動派多次對共産黨進行大規模搜捕,讓紅軍損失慘重。在這樣的情況下,遊擊戰成為紅軍反抗的唯一選擇。于是,大部隊逐漸開始撤離湘鄂西,而賀英則帶領遊擊隊四處和敵人打遊擊。

一切都在有序地進行中,豈料在一次遊擊中,隊伍裡出現了一個叛徒。叛徒将賀英的所在地上報給敵人。1933年5月,敵人将賀英的所在地包圍。随着一聲槍響,賀英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中彈倒地。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看到賀英中彈,向軒連忙上前營救賀英。但此時的賀英已經是油盡燈枯,全憑着意志在繼續戰鬥,在向軒到來後,賀英勉強将手中帶血的手槍以及4塊銀元遞給向軒,讓他離開此地,去投奔舅舅賀龍。

還未來得及叮囑更多的話,賀英再次中彈,含恨去世。向軒忍痛逃跑,奈何自己也身負重傷,最終昏迷。等得到向軒醒來後,已經到達賀龍身邊。原來,賀龍得知賀英被圍後,就命人前去接應,可惜援兵到達時,隻找到昏迷的向軒,賀英早已死亡。

向軒醒來後看到自己的舅舅,頓時大哭起來,訴說着賀英被殺的經過,以及将賀英最後的遺物——那把帶血的手槍交給賀龍。賀龍看着大姐的遺物,心中亦是悲痛不已,一度想要沖出陣營,與敵人決一死戰。但是小向軒不能沒人照顧,賀龍隻能抑制憤怒,将向軒留在自己的身邊,讓其成為一名勤務兵,希望他長大後,能跟自己一樣,成為保家衛國的男子漢。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向軒并沒有讓賀龍失望,即便經曆了一系列的生離死别,向軒卻沒有被打倒,相反,他的意志變得更加堅定。他時刻提醒自己,從今以後,他不僅要給自己的兩位母親報仇,更要将革命進行到底!

三.漫漫長征,最小紅軍

1935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更甚。紅二、紅六方面軍共2.1萬人,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等人的帶領下,從湖南踏上長征之路。此時,向軒年僅9歲,但是他的軍職已經是通訊班的班副了。

長征的路途漫長又艱苦,這是連大人都無法承受的苦難之路,更何況向軒還是一個孩子。但向軒年紀雖小,卻非常懂事。一路上,許多戰士饑腸辘辘餓倒在路途當中,向軒就為他們找吃的,照顧他們。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隊伍剛開始長征時,向軒的腿上尚且帶傷,隊伍當中算上向軒一共有三個小紅軍,于是賀龍就給這三個小紅軍配了一匹馬,三個人輪流騎行。但一路走來,向軒很少騎馬,大部分路程都是自己為另外兩個夥伴牽馬行走。

當大部隊走累了需要休息的時候,他就趕到炊事班,幫着炊事班的同志們一起摘菜、掃地、打下手。隻要是部隊有空缺的職務,無論是通訊兵、站崗、送信,不管多苦多累他必定都會過去幫幫忙。

這不僅僅是因為向軒從小懂事的緣故,更重要的還是賀龍對其管教極為嚴格。在過草地的時候,向軒看到一匹花馬非常漂亮,頑皮的他直接将馬騎走了。賀龍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對其怒斥一頓,責令他趕緊把馬還回去。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編輯 搜圖不僅如此,在幹活的時候,向軒也會耍一些心眼。1935年的冬天非常寒冷,部隊需要大量的煤炭來取暖。當時背煤炭的士兵中就有向軒。在過雪地的時,由于天寒地凍,路非常滑,許多戰士都不小心滑倒了,但慢慢大家都适應了路況,就很少出現滑倒的情況了。但是向軒非常的滑頭,他總是故意摔倒,以此來減輕自己背負的煤炭數量。由于年紀比較小,其他戰士看到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雖然向軒年紀小,貪玩耍小聰明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賀龍不知道從哪得知了此事,依舊嚴厲地批評了向軒這一偷懶的行為。也因為賀龍的是非分明,向軒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及時改正。

可以說,在長征路上,向軒将自己的童年完全奉獻了出來。在兩萬五千裡長征中,他是紅軍最年輕的戰士。雖然年紀小,但他并沒有被惡劣的路況、氣候所打倒,反而展現出驚人的意志,最終跟随部隊完成了漫漫長征路,并且在未來的抗日戰争當中,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四.解放英雄,身受重傷

随着1937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軍開始了侵華戰争。當時我國正處于内憂外患之中,内有國民黨的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外有日本侵略者的不斷入侵。向軒深知自己是由革命的騾子駝大,是由革命的乳汁所養育的,于是義不容辭的投身到了革命事業當中。

在抗日戰争這8年裡,向軒在戰鬥中不斷學習知識,增加戰争經驗。1943年,向軒擔任西北野戰軍工兵連副連長。擔任副連長一職,也讓其意識到,我軍在戰争中數次落入下風的原因是因為武器。而在這些武器裡,最稀缺的莫過于炮。

抗戰8年裡,我軍的裝備一直停留在“小米加步槍”的基礎上,與敵軍作戰,碰上敵軍精良的武器,隻能靠頑強的意志力,用生命換來戰争勝利。如果沒有炮火的遠端覆寫,這樣的悲劇隻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生。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向軒不願意這種事情再次重演,于是絞盡腦汁尋找一種既便宜、好制作、操作便捷的大炮。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種炮還真讓他找到了。他所構思、設計的“大老虎”,“飛雷炮”受到了前線戰士的一緻好評。其實所謂的“大老虎”,“飛雷炮”就是在解放戰争時期大放異彩的飛雷炮。

這種土炮不僅威力大、射程遠,而且極易操作。它對于彈藥的要求也沒有榴彈炮的要求高,這就意味着,我軍既可以在戰場上使用這種炮,又不必因為攜帶彈藥而減慢行軍速度。可以這麼說,飛雷炮的總體設計幾乎完美适應于當時中國解放軍的作戰風格。有了飛雷炮的加入,我軍的火力配置大大增強,我軍前線戰士的傷亡人數也得以下降。

向軒如此突出的貢獻,其實可以一直在後方繼續做自己的研究以及後勤工作。但是為了勝利,他一再要求去前線親眼驗證 “飛雷炮”的作戰能力,以補足缺陷。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一開始向軒提出這種要求時,軍區首長拒絕了他這一請求,其原因是他的兩位母親和父親都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如果他此時在犧牲了,不僅對不起他的父母,更無法向賀龍将軍交代。但是向軒的執着最終還是讓軍區首長做了讓步,在進軍西南的最後一戰當中,向軒推着 “飛雷炮”來到了前線。

讓衆人沒想到的是,由于敵人沒少因“飛雷炮”吃虧,是以,在此前的戰役中,敵人特意改變政策,與解放軍打起了陣地戰。在陣地争奪戰中,在後方放炮的向軒遭受了敵軍的榴彈炮攻擊,一枚炸彈正落在自己的附近,自己的右眼當場炸瞎,右腿被炸斷,倒在了血泊當中。

向軒被送到後方醫院後,經過醫生搶救最終挽回了生命,但是右眼已經完全失明,身上也留下了21道傷口。賀龍得知此事後,對賀炳炎說到:“軒兒為國流血犧牲,這是賀家義不容辭的事情,請不要自責”。

湖南一小孩稱參加過長征遭質疑,拉偉人評理,偉人聽完大笑:我信

緻敬英雄,年老心未衰

向軒的一生豐富多彩,從一歲開始落入敵手僥幸逃生,一路經曆血雨腥風最終成長為一位堅定的共産主義戰士。用賀龍對向軒說的話來概括他這一生:“是革命的騾子馱大了你,也是革命的乳汁養育了你。你這一生必将為革命奮鬥終身。”而向軒也确實是這麼做的,即使是離開部隊後依舊如此。

離開部隊後,向軒曾因社會動蕩,在馬棚中度過了灰暗的五年,但他那顆熾熱的心并未以此動搖,直到向軒年老退休,他始終為國家孜孜不倦地奉獻着。

向軒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同時又是幸運的。在舅舅賀龍的調教下,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以及革命的意義。這種曆經滄桑的成長,讓他無論是年紀大小都保持着一顆紅色的赤子之心,願意犧牲個人的得失,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奮鬥終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