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孫子兵法》中有這麼一句話: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

水往往無形無色,但隻要通過巧妙的利用,其洶湧之勢就能将大石沖走。

是以,“以水代兵”在軍事上有着不可忽視的價值,古往今來許多作戰者通過水攻打破了本不利己的戰局。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以水佐攻者強,“水攻”是一門艱巨的戰法

三國時期,關羽親率荊州水軍,在大水的幫助下如虎添翼,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将于禁七軍全部瓦解,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

“關羽水淹七軍”

,也是數一數二的“水攻”戰法傑作。

《孫子兵法》中也很早便記載過“水攻”這門古老的戰術: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利用“水攻”作戰,看似隻是利用水這一自然資源,實質上是在改造自然,将領不但需要對地形有充足的了解,清楚當地的地質條件及土質硬度,還要懂得如何對地形進行改造。

因而,“水攻”實際上是一門艱巨的戰法,鮮少有将領敢運用、能運用。

北韓戰争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軍長吳信泉在北韓“水淹七軍”,讓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嘗到了“水攻”這一古老戰術的滋味。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李奇微下令部署“撕裂者行動”,進行全線反攻

抗美援朝戰争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時期,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員李奇微将對我軍的作戰進攻計劃命名為“

屠夫行動”

目标是不給志願軍絲毫喘息之機,消滅我軍有生力量,盡可能地摧毀亞利桑那線以南的中朝軍隊,并向漢城及三八線推進。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面對美軍的猛烈進攻,吳瑞林當即率42軍開展狙擊活動,“以空間換取時間”,晝間抗擊、夜間反擊,42軍以不多的兵力在多個前沿陣地與美軍反複争奪,阻滞敵軍北進的速度。

在志願軍的節節抵抗下,重兵壓境的敵人每日隻能向北行軍1.3公裡,這與李奇微的預期目标相差甚遠。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是以,1951年3月7日,李奇微又下令部署“撕裂者行動”,進行全線反攻。

“撕裂者行動”的目标集中于漢城、漢城以東50英裡的洪川郡及再往南的春川市、華川市。

李奇微意在通過占領洪川、春川等地,進一步占領鐵三角,達到越過三八線的目的。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美軍的大部分精銳部隊都集中于洪川、華川一線,除美陸戰一師及騎兵一師兩支王牌部隊以外,美三十四師及美三師、英二十七旅也同時出戰,敵軍妄圖通過強大的兵力,将戰線推向三八線以北。

值得一提的是,美陸戰一師及騎兵一師兩支王牌部隊是美方的傳奇軍隊,憑借着美國的軍火貿易優勢,手持先進的槍支及武器軍備,擁有“

不敗戰神”

的榮譽稱号,這給當時糧食彈藥不足的志願軍們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在炮火及飛機的掩護下,美軍的裝甲特遣隊以“坦克劈入戰”的戰法節節入侵,向志願軍防線縱深進行穿插。

在這期間,志願軍39軍奉命在華川附近布防阻擊美軍,執行運動防禦,為志願軍第二梯隊争取入朝支援的時間。

對于39軍軍長吳信泉而言,擺在他眼前最大的難題便是如何在寬闊、毫無遮掩的河谷附近,布置工事阻擊擁有強悍兵力及火力優勢的美軍?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根據志願軍司令部訓示,吳信泉令3個師采取前三角配置,五師在洪川公路以東,七師在洪川公路以西,六師則在橫城以北洪川以南呈一線散開。

三個師在每個山頭放兵堅守,以分散敵軍火力,同時,在洪川公路兩側,反坦克小組用炸藥包、破爆筒破路,對沿公路前進的敵人坦克進行突擊。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然而,實質上李奇微的目的除了争奪漢城以外,是吸引我軍深入,全面圍殲志願軍42軍、50軍和防守漢江的38軍。

察覺到美軍有生力量的刻意回避後,彭德懷當即下令志願軍有序撤退,為了所有戰士的性命,漢城此時不得不讓。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水攻”倘若運用得好,能有效地阻斷敵軍的追擊

根據戰略部署,39軍在完成洪川以東的防禦任務後,按照預定計劃,向後轉移撤出北漢江。

在我軍後期補給不足的情況下,雙方軍備差異巨大。

面對後方窮追不舍的敵軍,貿然交戰隻會暴露劣勢,是以,志願軍在對戰的時候明顯處于被動的局勢。

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我軍傷亡,保護我軍士兵的人身安全,吳信泉隻能通過智取。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隊伍在撤到華川附近的時候,吳信泉終于喜上眉梢,因為,他在檢視地圖的時候,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

“華川水庫”

這四個小字使吳信泉想起了自己曾經讀到的戰争故事“水淹開封府”,以及古籍《孫子兵法》中讀到的“水攻”一說:

“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濟而擊之。”

“水攻”,倘若運用得好,借助水的力量的确能夠很好地扭轉當下敵強我弱的局勢,能有效地阻斷敵軍的追擊。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于是,吳信泉當即派偵察科長蔡愚及聯絡員帶領隊伍到水庫進行偵察,弄清楚華川水庫大壩閘門位置、蓄水量及華川水庫附近是否有百姓房屋等情況。

待偵察科長蔡愚完成實地勘察回來彙報後,吳信泉馬上又根據華川水庫的具體情況作出決定:

派軍隊秘密前往水庫,轉移水庫四處居民,關閉大壩上的所有閘門,提高水庫的水位,并令軍隊在水庫兩岸進行駐紮及看守。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此外,為了給蓄水争取時間,吳信泉又下令第115師充分利用地形阻擊美軍。

華川水庫的蓄水量是較高的,關閉大壩上的所有閘門,能夠将水庫裡的水繼續積蓄,而待追擊的美軍進入華川下遊時,再打開閘門放水“令半濟而擊之”,即便不能給敵軍造成巨大的傷亡,也能令美軍卡車及坦克喪失行動能力,給他們打個措手不及,沖散對方軍隊,為我軍的撤退制造時間及空間。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4月8日下午,此時美軍已經進入河谷,他們認為此處地勢平坦,不但有利于裝甲叢集作戰,志願軍也無法進行夜襲,是以,敵軍特地将營地駐紮在河邊,遠離有利于志願軍埋伏的山頭。

第115師師長王良太根據吳信泉的作戰部署,派作戰科副科長沈穆在4月9日拂曉之前,将華川水庫十個閘門打開。

接到指令後,沈穆立即帶領參謀及聯絡員,從指揮所趕往華川水庫。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水庫的閘門很高,前來幫忙的北韓勞工們建議直接炸開閘門,這樣美軍不但不能設法關上閘門,也再也無法依法照樣将招數對付在志願軍上。

不過,炸掉水庫雖然能讓美軍傷亡慘重,卻也會給當地人帶來巨大的損失。

志願軍們出于北韓人民的角度考慮,隻是讓勞工們将閘門全部打開。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吳信泉“水淹七軍”,直接阻斷了敵軍的前進路線

4月9日淩晨4時左右,華川水庫的10個閘門被全部打開。

霎那間,河道的水位迅猛上漲,僅僅一小時,漢江的水位就上漲超過1米,大水越過堤壩,直撲此時準備渡江的美軍及美軍營地,從我軍的監聽報話機裡聽到敵軍一片哀嚎:

“聯合國軍,裝備被淹,前進受阻”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大水沖走了美軍的一個炮兵陣地、大量人員、物資、帳篷,甚至沖毀了公路,沖垮了一座由美軍工兵架設的浮橋,迫使他們不得不将另一座浮橋拖回岸邊,直接阻斷了敵軍的前進路線……

在李奇微的回憶錄《北韓戰争》中也有對這段戰役的記載:

“我們立即派出一支特遣部隊去奪取大壩,關閉閘門……一直到4月16日,大壩才落入我們手中。”

吳信泉的這招“水淹七軍”,足足延滞了美軍一周的時間。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在大水準息後,李奇微并沒有死心,決定繼續重兵進攻華川水庫。

不過,吳信泉早已料到敵軍的回擊計劃,派115師334團1連堅持駐守在水庫前的288.4高地上,并提前在高地附近構築工事,每日土工作業14小時。

在1連連長趙志立的指揮下,全連共構築塹壕1800多公尺、暗壕400多公尺、各種隐蔽部30多個、各種射擊工事250多個、暗地堡11個、破壞道路200多公尺,正面挖三段崖蔽,長800多公尺……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這些戰壕主要是用來制止敵人的坦克進攻,戰壕大多挖在山體的隐蔽部,炮彈不易直接命中,當敵軍開始炮轟高地時,我軍戰士就躲進戰壕裡,而當炮轟停止後,我軍戰士又開始進行反攻。

1連連長趙志立帶領1連的士兵們堅守了4天4夜,抵抗了敵軍整一個營的兵力,一直到接到撤退的指令,才主動放棄陣地。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吳信泉軍長的這招戰術,涵蓋了“天時地利人和”

吳信泉軍長的這招戰術,看似簡單,實際上還涵蓋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在于時機的合理選擇;“地利”,在于地形的巧妙利用;“人和”,在于志願軍強大的戰鬥精神和戰鬥力。

在時機上,吳信泉軍長選擇的是拂曉之前,此時敵軍正是疏于防備的時刻,且天色未明,準備渡江的美軍受到視線阻礙,難以察覺我軍将士的行動,而天色又漸亮,有利于我軍在“水攻”後的進攻及防禦。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此外,開閘放水之前,39軍進行了長達八天之久的蓄水,等待時機成熟,因為隻有水量充足,才能有效攔截美軍。

在地形上,志願軍39軍正是因地制宜,首先通過占據高地阻攔敵人,同時利用水庫及山地之間的高度落差,蓄水後待美軍進入下遊,便開閘放水,以實作“半濟而擊之”。

在戰鬥精神及戰鬥力方面,毋庸置疑離不開我軍戰士們頑強的戰鬥力。

軍長認出地圖上四個小字,實地勘察後決定,用一奇招對付李奇微

倘若沒有戰士們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決心,沒有戰士們頑強抵抗、堅守陣地長達4天4夜,牢牢掌控華川水庫的閘門,水庫的控制權便會易主,而有利的地理優勢也會喪失。

是以,我軍在這場戰役中,能夠在劣勢下依舊取得這樣大的勝利,除了吳信泉軍長充滿智慧的判斷和指揮以外,還有志願軍們抛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奮力禦敵的勇氣。

39軍在吳信泉的率領下,成功地達成了中路防守的作戰目标,為我軍實施轉移及調整戰線奠定了基礎,為抗美援朝戰争勝利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三十九軍在北韓》吳信泉著

《抗美援朝戰争回憶》洪學智著

《北韓戰争》李奇微(美)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