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戊戌变法中的梁启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一读到这么气势磅礴的句子,我们就会忍不住想起那个为了国家前途命运四处奔走、振臂高呼的青年——梁启超。

他作为戊戌变法的发起人,有着进步的思想,主张一夫一妻制。

可是,他也曾在有结发妻子的时候,爱上一个女子,想娶她为妾,这又是为何呢?

事情,还是要从戊戌变法开始说起。

彼时的中国保守落后,是列强砧板上待宰的肥肉。

热血男儿怎堪忍受自己的祖国遭受如此蹂躏,他们办洋务、搞变法。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慷慨就义的谭嗣同

可在封建旧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夹击下,戊戌变法也不过苦苦支撑了百日就宣告失败。

慈禧太后操控的大清政府进行了血腥的反扑和清算。

他们处斩了戊戌六君子,罢黜了一大批维新派官员,同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追捕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二人。

被逼无奈,梁启超只得逃亡日本。

在日本期间,他和康有为也并未停止对中国未来道路的探索。

他们发起组织了保皇会。

救国运动,怎么都是离不开活动运作的经费。

经费主要来源于日本当地的华侨。

所以,除了搞活动以外 ,梁启超需要四处奔走去“劝导侨胞,广筹经费”。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1899年梁启超等人在东京大同高等学校的合影

1899年,梁启超受了康有为的邀请,动身去了檀香山。

他们的本意是向当地的华侨富商筹款,用以维持保皇会的运作。

梁启超没有想到的是,在那里他邂逅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知己”。

与侨商打交道经常要用到英语,偏偏才高八斗的梁启超英语实在不太灵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皇会的一个成员向梁启超推荐了自己的女儿何惠珍。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梁启超与友人合影

这,就是梁启超的“第一知己”。

不信?有诗为证!

“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己总让卿。”

没错,这是梁启超写给何惠珍的情诗。

而且,在梁启超与何惠珍交往的过程中,这样的情诗有二十首之多。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伏案写作中的梁启超

只有二十岁的何惠珍年轻漂亮,生活在美国。

从小到大,她接受的是全套西式的教育。

所以,无论思维方式还是衣着打扮,何惠珍与梁启超见过的传统中国女性完全不同。

这大约就是何惠珍最初吸引他的原因。

况且,何慧珍是梁启超的铁杆粉丝。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梁启超肖像

她不仅对梁启超的文章推崇有加,还经常写文章为梁启超辩护。

这对于理想受挫、又逃亡在外的梁启超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所以,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何慧珍从不扭捏作态。

“梁先生,可不可以给我一张您的照片?”女孩笑意盈盈,纤细白皙的手掌摊开伸到梁启超面前。

梁启超从未想过她会如此大胆,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终究,他还是选了一张自以为满意的照片递了出去,同时交出去的还有自己的一颗早已摇摇欲坠的心。

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梁启超恨不得时时刻刻和何惠珍黏在一起。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梁启超的妻子李蕙仙

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不该对人家小姑娘萌生别样的心思。

另一方面,他又无可救药地陷得更深。

况且,这样一个年轻貌美,又懂英文的女孩子陪在身边,还能时不时排遣自己心中的郁闷,怎么想都是很划算的事情。

这么想着的时候,梁启超第一次萌生了想要娶何惠珍的念头。

可是,问题接踵而至。

梁启超在家乡早已有了妻子孩子。

他的妻子名叫李蕙仙,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说起她和梁启超的姻缘,也是一段传奇佳话。

这还要从梁启超的乡试说起

梁启超参加乡试中第的那一年只不过17岁。

他的文章才华横溢、观点新颖,深深吸引了主考官李端棻。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李端棻

于是,这位主考官做了一件让很多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了梁启超。

论年龄,李蕙仙比梁启超大四岁。

论出身,当时的李端棻已经官居礼部尚书。而梁启超家只不过是广东新会的贫苦乡绅。

但就是这样怎么看都不登对的两个人却成就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梁启超的学识和文人风度使得精通琴棋书画的李蕙仙深深着迷,而李蕙仙也常常帮助梁启超纠正他那“广东味”的官话。这使得梁启超在北京官场的各种应酬中渐渐做到游刃有余。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更难得的是,李蕙仙虽然出身大家族,却从来没有凭借父兄的权势在梁家任意妄为。

对待长辈,她谦卑恭顺、恪尽孝道。

对待晚辈,她和颜悦色、爱心拳拳。

对待有难处的亲属,她更是不遗余力、慷慨相助。

广东的气候、生活,对于李蕙仙这样自幼成长于北京的千金小姐来说,无疑是陌生而不习惯的。

但她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努力适应生活的同时,她亲自挑水、舂米、煮饭,做着一个普通媳妇该做的一切。

这样一个贤内助,解决了梁启超的所有后顾之忧,使得梁启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之中。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梁启超忍不住发出感叹。

他毫不吝于言语上的表达,甚至早早就发下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宏愿。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

身为女子,谁不渴求这样一生一人的专一?

于是,李蕙仙更加尽心尽力地打理着家里的一切。

她明白,一段美满的婚姻必须依靠夫妻双方的付出与成就。

梁启超整天忙于自己的复兴大业,根本无限顾及家中的生计,李蕙仙只能精打细算,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得妥妥当当。

有时候,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给梁启超买书,李蕙仙就会默默地把自己的首饰拿去典当,然后把得来的钱交到丈夫的手上。

每当这个时候,梁启超就会忍不住深深自责。

但李蕙仙总是满不在乎地推他出门:“还不快去?不是都念叨好几天了嘛。”

艰难出门的梁启超忍不住在心里提醒自己,一定不能辜负妻子的深情。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只身逃亡日本,根本无暇安置父母家人。

一般女子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方寸大乱,只知哭天抹泪。

而李蕙仙没有这么做。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梁启超书信

她深知,朝廷若是派人前来追查,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自己和自己年幼的女儿。

于是,与梁启超的父亲梁宝瑛商量好对策之后,李蕙仙带着女儿梁思顺前往澳门避险。

不久,梁宝瑛也带着其他家属来到了澳门。

于是,照顾老人、抚育幼女的重担再一次落到了李蕙仙身上。

得知事情前因后果的梁启超频频给妻子写信。

那一封封信里,满满的都是他对李蕙仙的敬重与感激。

梁启超甚至还给了妻子一个“闺中良友”的赞许。

如今,他却想着另娶其他的女子。

梁启超纠结了很久。

一边是对他情深义重的妻子,一边是让他割舍不下的爱人,到底应该怎么选呢?

其实,朋友们一早就看出了梁启超和何惠珍之间的情愫,他们纷纷站在身边助阵。

而最令梁启超意外的是何惠珍。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当她听说梁启超已经有了妻子女儿时,她毫不避讳地跑来找梁启超:“我爱先生!只要能跟先生在一起,做小我也愿意!”

一个花枝招展的妙龄女子,居然愿意给自己做小?

那得是什么样的痴情不悔呀!

梁启超终于决定为了自己的“爱情”去尝试一把。

于是,他给远在澳门、替他照顾父母女儿的李蕙仙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梁启超十分细致地讲述了自己和何惠珍从相识到相恋的整个过程。

他告诉李蕙仙:自从确定自己喜欢何惠珍后,常常是白天也想,晚上也想,心里就好像住着一头四处乱撞的小鹿……

梁启超断言:自己活了二十八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梁启超与家人的合影

书信的最后,梁启超小心翼翼地给出了自己疑问:“亲爱的蕙仙,听了我的讲述,你是觉得我可笑,还是觉得我可恶呢?”

信寄出之后,梁启超惴惴不安了很久。

他知道,兰心蕙质的妻子肯定可以看出隐藏在自己幼稚发问背后的真实想法。

那么,蕙仙到底会怎么做呢?

她那么贤惠识大体,大约就会遂了我的心愿吧。

想到这里,梁启超忍不住一阵兴奋。

只不过,这兴奋里为何会夹杂着一丝失落呢?

梁启超坐立不安、患得患失的时候,收到信的李蕙仙就刚刚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

本来,这一年多以来,夫妻俩一直都是靠鸿雁传书来互相安慰、互相鼓励。

所以,梁启超的信送来的时候,李蕙仙并未察觉出异样。

她甚至把正在院子里玩耍的思顺招呼到身边,打算把信里的内容读给女儿听。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可是……

李蕙仙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看到书信内容时的感觉。

好像正兴高采烈的时候,忽然被人卡住了咽喉。

除了绝望和窒息,再无其他,

偏偏李蕙仙还不能在父母和幼女面前露出丝毫马脚。

她强撑着笑意,替梁启超向父母报平安,又哄着女儿玩了很久。

直到没人的时候,李蕙仙才敢让委屈的泪水肆虐一下。

是他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是他宣称:“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如今,言犹在耳,往事历历在目,可那个信誓旦旦会爱护自己一辈子的男人却已经在为别的女人睡不着觉了!

李蕙仙越想越觉得委屈,她忍不住想要把丈夫的行径告诉父母。但她更想做的是离开这个伤了自己心的男人。

但最终,她什么都没有做。

她只是自虐般地、一遍一遍地读着那封信。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第三天,李蕙仙给梁启超回了信。

这是一封很平和的信!

信里没有抱怨,也没有指责。

在信中,李蕙仙引用《诗经》里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告诉梁启超: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所以不需要忐忑不安。

她以妻子的口吻嘱咐丈夫要保重身体,还体贴地告诉梁启超:“如果你真的喜欢何惠珍,那么我就去禀报父亲大人成全你们。”

书信漂洋过海,很快来到了梁启超的手里。

它如当头一棒彻底惊醒了梁启超。

他嘲笑自己,家中已有珠玉,却还不知满足。

何况,若因自己的一己私欲惊动了父亲,那他梁启超的罪过可就大了。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梁启超克制守礼,很快疏远了何惠珍。

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才算告一段落。

其后,梁启超把李蕙仙接到了日本,一家人终于得以团圆。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梁启超与子女的合影

从此,梁启超、李蕙仙伉俪二人一同面对生活中风风雨雨。

她替丈夫抄录文章,做他文章的第一个读者。

他们一起悉心照料体弱多病的儿子梁思成。

在梁启超的意识里,他会陪着李蕙仙一直这样走下去。

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这个“闺中良友”会张罗着给自己纳妾。

一个深爱丈夫的女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其实,这对于李蕙仙来说绝对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一方面,她深爱丈夫,也很珍惜丈夫对自己的这份深情。如果可以,她也愿意就这样守着彼此、相伴终生。

可另一方面,两人成婚十三年也不过只有一儿一女。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身体已是越来越差。

万一哪天自己撒手人寰,谁来照顾这些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呢?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那个景象,李蕙仙想想都觉得心痛。

踌躇了很久,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她要趁自己还有时间,帮丈夫物色一个合适的女孩子。

最终,李蕙仙选定的是自己的陪嫁丫鬟王来喜。

这个父母双亡的女孩子四岁就跟着自己,聪慧过人又吃苦耐劳。

李蕙仙觉得,把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托付给这样一个人,她才能够真正安心。

而此后几十年的时光变迁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开始,梁启超也只是不想辜负妻子的心意。

况且,这个只比自己的大女儿大七岁的女孩子自有她吸引人的地方。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王桂荃肖像

于是,被改名为王桂荃的女孩子成了梁启超没有名分的侧室。

王桂荃实在也是蕙质兰心的女子。

她从不计较名分,只是竭尽所能地为这个家不断付出。

她为梁启超诞下了六个子女,却更疼爱李蕙仙生下的孩子。

王桂荃甚至为了照顾得了白喉的梁思庄,而无暇顾及同样得了白喉的自己的孩子。

结果,孩子夭折了。

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孩子们管李蕙仙叫“妈”的时候,也管她叫“娘”。

而王桂荃也终究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把梁启超的九个子女培养成才。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便是对王桂荃最真实的肯定。

梁启超想娶妾,写信试探妻子婉拒,死心后妻子却从娘家带回一小妾

梁启超

梁思成曾经说过:“梁启超是把家庭的财政大权给了第一夫人,把爱情给了第二夫人。”

不管梁启超承不承认,他最终还是辜负了自己对李蕙仙许下的承诺。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女人的无私奉献。

梁启超何其有幸,一生得遇两个这样的女性。

正是这样两个聪慧而无私的女人成就了梁启超和他的九个孩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那个脾气暴躁却满怀侠义、慷慨说出“上自高堂,下逮儿女,我一身任之,君但为国死,无反顾也”的女子泉下有知,可会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