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官裝十幾箱财寶告老還鄉,官員憤怒舉報,乾隆得知大喜:重賞

清朝奇事

俗話說:“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蕃薯

。”對百姓而言,既然是父母官,那便得為民伸冤,維護廣大百姓的利益,這才算得上一位好官,而“明鏡高懸,兩袖清風”則正是他們最真實寫照。然而清朝年間,卻發生了件怪事。

清官告老還鄉,回程時竟拉了十幾箱财寶。财寶來曆不明,乾隆皇帝卻聞之大喜,反而又賜了他一車财寶。

這是咋回事?難道這個所謂的清官也是一個潛藏的巨貪?乾隆為何又對他如此縱容呢?

清官裝十幾箱财寶告老還鄉,官員憤怒舉報,乾隆得知大喜:重賞

孫嘉淦

這位清官名為

,乃是

山西人

,他是

清朝名臣

,也是

康雍乾三朝老臣

,以性格耿直、犯上敢谏等聞名,被譽為清代“

奏議第一

”。任職期間,他嘲諷過雍正,也為乾隆獻過妙策,更多為民生問題、冤假錯案的解決付之努力,是一個十足的

廉正好官,家無盈财

1747年,已經64歲的孫嘉淦自覺年紀頗大,又感朝中暗流湧動,遂向乾隆上報辭呈,希望乾隆能夠準許他告老還鄉,過過平凡的日子。經過乾隆再三挽留及深思熟慮,乾隆最終還是準許了孫嘉淦的辭呈。

清官裝十幾箱财寶告老還鄉,官員憤怒舉報,乾隆得知大喜:重賞

返鄉怪事

但就在其返鄉的時候,卻發生了件怪事!

一向清廉的孫嘉淦竟雇了一輛馬車,上面還裝有十幾個大箱

通過車轍痕迹來看,車印極深

。也正是以,

箱中不可能是書籍、衣物,而這個重量必然是十幾箱黃金

。對此,曾和孫嘉淦不對頭的官員,覺得抓住了孫嘉淦的把柄,便聯合上報乾隆,誣告他的奏章也如雪片一般傳入宮中。

清官裝十幾箱财寶告老還鄉,官員憤怒舉報,乾隆得知大喜:重賞

一開始,乾隆聽到這種消息壓根不信,畢竟他乃三朝老臣,所作所為有目共睹,怎麼可能在為官的日子裡,斂得如此衆多的财富呢?但是,奏章個個慷慨激昂,一個個說得有鼻子有眼,又由不得他不信。為此,他隻能派人将孫嘉淦一行攔截,查驗馬車,随後将其傳召入宮。

清官裝十幾箱财寶告老還鄉,官員憤怒舉報,乾隆得知大喜:重賞

機智的孫嘉淦

不過,當士兵将箱子一一打開後卻傻了眼。

這哪裡是一箱箱黃金?裡面全是磚頭!

對此,乾隆疑惑不已,但孫嘉淦卻解釋道:

臣乃一品大員,為官更已幾十載。如今告老還鄉,卻身無閑錢。若就此空手而歸,雖然百姓會誇臣是個清官,但卻難免遭到鄉紳恥笑,更為朝廷丢臉,微臣此舉正是為了朝廷的面子啊

清官裝十幾箱财寶告老還鄉,官員憤怒舉報,乾隆得知大喜:重賞

聞聽此言後,乾隆大笑不止。他對孫嘉淦的舉動贊歎不已,随即命人

将一車磚頭全部換為了真正的黃金

。為表恩寵,還專程派出皇家護衛負責沿途保護。

與其他清官相比,孫嘉淦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清廉一生,最終卻能以富貴收尾,名利全收,大智若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