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中三元有多難?中國曆史上隻有21位三元及第

我們經常會在古裝影視劇中,看到一些考取科舉的書生,期待能連中三元。那麼到底是什麼是連中三元。

連中三元有多難?中國曆史上隻有21位三元及第

連中三元”是用于形容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情況,指某個考生參加考試過程中,在鄉試、會試、殿試三次考試中均考得第一名,接連考得“解元”、“會元”、“狀元”。這種說法大緻出現在宋代。宋代及以後的科舉考試中,讀書人先在縣、府參加考試,通過考試的稱為“生員”,俗稱“秀才”。考得“秀才”之後,才算獲得了參加正式考試的資格。接下來,首先是參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舉行的“鄉試”,又稱“秋闱”。此考連考3場,每場3天。鄉試考中,稱為“舉人”。“舉人”便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中舉者正式跨入土大夫階層,

連中三元有多難?中國曆史上隻有21位三元及第

通過鄉試的舉人,次年三月參加在京師的“會試”和“殿試”。會試由禮部在貢院舉行,也稱“春闱”,同樣是連考3場,每場3天,由翰林或内閣大學士主考。會試考中者,稱為“貢士”,貢士第一名稱“會元”。貢士”可以參加接下來的四月份的“殿試”,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級,由皇帝親自主持和出題,并定出名次,第一名稱為狀元。自古言:“文不稱第一,武不稱第二。”客觀地說,要在文科考試中做到“連中三元”,确實相當難。

連中三元有多難?中國曆史上隻有21位三元及第

這個就有點像我們現代小升初全國考試拿了狀元,初升高中拿了全國狀元,聯考拿了全國狀元。不過和古代不同的是,我們都是和同齡人在比,而古代科考是沒有年齡限制的,下至一歲小童,上至80老翁。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連中三元有多難?中國曆史上隻有21位三元及第

從隋唐開始科舉到清朝結束,一千多年的曆史,中國曆史也才出現就21位狀元及第,可以說是千萬分之一的幾率。

文科三元有:

唐朝的張又新、武翊黃、崔元翰;

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岩叟 、馮京;

金朝的孟宋獻;

元朝的王宗哲;

明朝的黃觀、商辂、李骐;

清朝的陳沆、錢棨、陳繼昌。

此外,曆史上也出過四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尹鳳,連中武科三元,官拜參将,輔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戰争中屢建戰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紀念。

連中三元有多難?中國曆史上隻有21位三元及第

其二是明朝萬曆年間,浙江永嘉人王名世,連中武科三元,官授錦衣衛千戶。他博通經史,工詩善書,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為“三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秉性剛介,不媚權貴,頗有直道君子之風。

其三是清朝順治年間,也是浙江人王玉璧,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參加武秀才考試,射箭第一,号稱“神射手”,故人們贊其為“武四元”。他雖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釋卷,文筆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譽。

其四是清朝乾隆年間顧麟,曾中乾隆壬申榜順天鄉試解元,後連捷為甲戌科會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顧麟又在天下數以百計的貢士中獨占鳌頭,中武狀元,授頭等侍衛。

連中三元有多難?中國曆史上隻有21位三元及第

有意思的是,這些連中三元的人并沒有被大家所熟知,反而是一些屢屢落第的人,名留青史,比如唐代詩人賈島,醫學家李時珍,小說家吳敬梓等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