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连中三元有多难?中国历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我们经常会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一些考取科举的书生,期待能连中三元。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有多难?中国历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连中三元”是用于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这种说法大致出现在宋代。宋代及以后的科举考试中,读书人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考得“秀才”之后,才算获得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接下来,首先是参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举行的“乡试”,又称“秋闱”。此考连考3场,每场3天。乡试考中,称为“举人”。“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中举者正式跨入土大夫阶层,

连中三元有多难?中国历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通过乡试的举人,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也称“春闱”,同样是连考3场,每场3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可以参加接下来的四月份的“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出题,并定出名次,第一名称为状元。自古言:“文不称第一,武不称第二。”客观地说,要在文科考试中做到“连中三元”,确实相当难。

连中三元有多难?中国历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这个就有点像我们现代小升初全国考试拿了状元,初升高中拿了全国状元,高考拿了全国状元。不过和古代不同的是,我们都是和同龄人在比,而古代科考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下至一岁小童,上至80老翁。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连中三元有多难?中国历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从隋唐开始科举到清朝结束,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也才出现就21位状元及第,可以说是千万分之一的几率。

文科三元有:

唐朝的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 、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宗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李骐;

清朝的陈沆、钱棨、陈继昌。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四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连中三元有多难?中国历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其四是清朝乾隆年间顾麟,曾中乾隆壬申榜顺天乡试解元,后连捷为甲戌科会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顾麟又在天下数以百计的贡士中独占鳌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

连中三元有多难?中国历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有意思的是,这些连中三元的人并没有被大家所熟知,反而是一些屡屡落第的人,名留青史,比如唐代诗人贾岛,医学家李时珍,小说家吴敬梓等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