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安石推行變法,與其兩胞弟政見不合,弟弟卻成為開封府斷案大師

王安石推行變法,與其兩胞弟政見不合,弟弟卻成為開封府斷案大師

王安石,想必大家都特别熟悉了,這位北宋宰相提倡的

變法

轟動了整個宋朝,他還留下了許多脍炙人口的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等等出名的詩句。可是大家是否知道,他其他的兄弟?大家可能從來沒聽說過,今天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

仗義執言的傳承

王安石有兩個胞弟,其中一個叫

王安國

。當時王安石提倡變法,而他的弟弟王安國

與他政見不同

。王安國

酷愛吹笛子

,王安石常常勸誡他不要沉迷于笛子,而王安國則對他說“我要小心沉迷于吹笛,你要小心身邊的小人啊!”

王安石還有一個胞弟名為

王安禮

,王安禮是他的這個

最小的兄弟

王安石推行變法,與其兩胞弟政見不合,弟弟卻成為開封府斷案大師

王安禮出生于1034年,在今江西撫州,取字為和甫。王安禮從小

精通詩文,博學強知

,在27歲時中了進士,随後拜入了當時著名的谏臣

唐介

的門下。唐介是宋朝出名的清官重臣,深受皇帝信任,與同朝的包拯一樣剛正不阿,有人評價他說“

直聲動天下!”

是以王安禮在唐介的門下學習了許多官場知識和處世之道,養成了唐介一樣

剛正不阿的職業态度

王安禮在朝廷上同樣以

敢于仗義執言

而出名。當時王安石正在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禮與其兄政見也不同,稱其:“恨之人不明,聚斂太急耳”。當時我們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轼,因為

烏台詩案

,被李定等支援改革的人發放下獄,并說任何為蘇轼求情的人,都是蘇轼的同黨,一同治罪!蘇轼處于性命堪憂的境地!

王安石推行變法,與其兩胞弟政見不合,弟弟卻成為開封府斷案大師

就在這人人自危,無人敢說話的時節,王安禮從容面見當時的皇帝神宗,對皇帝說:“自古明君都從來不會憑借言語來定别人的罪,如果皇上您定了蘇轼因為寫詩而定了他的罪,恐怕會遭世人诟病啊!”這一番言語打動了神宗,于是從輕發落了蘇轼,也正是王安禮

不顧個人安危,慷慨向皇帝進谏

,才讓蘇轼留住了姓名。否則我們可能也無緣讀到蘇轼後來所流傳的許多千古名句了!

有一次遇到西夏邊軍犯境,但是當時沒有兵力可以前去抵抗西夏軍隊,于是當時的主将韓绛和前線的主帥呂公弼打算将40000

從事糧食運輸的百姓征調去前線抵抗敵軍

。王安禮聽聞這個消息後,對自己的這兩位上司

直言不諱

“百姓都沒有學習過行軍打仗,如果今天讓他們深入沙場去抗敵,不是正好讓敵人得利了嗎?我們的民兵隻會凍死和餓死許多!”這一番仗義執言打動了呂公弼,于是遣散了自己手下的民兵。

王安石推行變法,與其兩胞弟政見不合,弟弟卻成為開封府斷案大師

果然,其他路的民兵都和王安禮所說的一樣,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呂公弼手下這一隻

民兵部隊幸免了

。後來神宗聽說了這件事情,破格提拔了王安禮,并邀請他到皇宮中來觐見,并指令左右賜座給他。當時宋朝的規定,王安禮的官職并沒有資格獲得皇帝賜座。神宗問了王安禮許多治國的建議,安利一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後來也幾乎都

被神宗所采納

。由此可以看出神宗對于王安禮的器重。

又有一次,天上劃了幾顆彗星。在封建社會的人認為,這是不祥的征兆,是在提示讓統治者糾正自己的過失。于是神宗下令讓群臣們大膽進谏,直言不諱。于是王安禮再次仗義執言、

進谏皇上

說“陛下您有一顆愛天下百姓的心,可是百姓總是沒有感受到您的恩澤。想必是有大臣從中

徇私舞弊、中飽私囊

,才讓百姓們得到的恩澤很少。”神宗聽完之後覺得他說的十分在理,重重采用了他的意見。

王安石推行變法,與其兩胞弟政見不合,弟弟卻成為開封府斷案大師

鐵面無私開封府尹

說起開封府尹,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相比都是那個鐵面無私判忠奸的包青天。然而大家也許想不到的是,王安禮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

斷案大師

,同時他也當過

開封府尹

當時神宗任命時任翰林學士的王安禮為開封府尹,王安禮也沒有辜負神宗的期望,斷案的效率非常地高。

在王安禮剛剛上任的時候,開封府

積壓了數不清的案卷

,涉案人數多達上萬人!許多案件都還沒有開始進入調查程式,十分的繁瑣複雜。可是王安禮上任後就馬上着手處理這些案件,不辭辛勞,不分日夜地

明察暗訪,思考案情

,居然在上任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就将這些案卷

全部審清

!并且将所有的案情結果都貼在開封府門口,以供來往的行人閱讀。路過的遼國使臣看到了這些,大為驚歎!

王安石推行變法,與其兩胞弟政見不合,弟弟卻成為開封府斷案大師

王安禮還斷過一件非常出名的案子。有一次,王安禮收到了一封

匿名的舉報信

,信上說有一個富翁,家裡囤積了大量的武器,養了許多的兵丁,

意圖謀反

!王安禮看過這封信後覺得很奇怪,他早就聽聞這個富翁為人忠厚,怎麼可能會謀反。于是他以豐富的經驗斷定這應該是誣陷那個富翁的。可是過了沒多久,這封信竟然發給了許多人,甚至傳到了皇帝耳朵中。

于是王安禮不得不命人去富翁家徹查,果然

沒有發現任何謀反的迹象

。于是他問富翁平時可有得罪什麼人。富翁說自己前幾天曾得罪了一個

狀師

。王安禮頓時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于是叫來那個狀師,說“聽說你寫得一手好字,你幫我抄一下這幾份案宗。”那個狀師受寵若驚,連忙答應下來。

等到那個狀師把案宗都抄錄完成之後,王安禮将之拿來和那封信一對比,筆記果然完全吻合,于是下令手下的人将狀師抓了起來審問,狀師見事迹敗露,也隻好坦白了自己的罪行,進而為那個富翁洗清了冤屈。

王安石推行變法,與其兩胞弟政見不合,弟弟卻成為開封府斷案大師

在那個沒有任何科技的時代,王安禮就憑借自己的智慧,抓捕了真正的嫌疑人,還了受害者一個清白,實在令人敬佩!

政客中的文學大家

王安禮不僅僅是一位政治家和優秀的判官,他在文學天賦上比起王安石也不遑多讓。他的一生中也作了許多的詩句,“

深院日斜,人靜花陰轉。柔腸斷。憑高不見。芳草連天遠。

”等等詩句。可以看出他除了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之外,文學上同樣頗有造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