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宮影視劇中,會出現這樣一群人物,他們身着官服,遍布于皇宮的各個角落,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這些人就是清朝禦前帶刀侍衛。古今中外,越是富貴之人,越擔心自家的身家性命,是以,達官貴人們請保镖是很正常的現象,作為封建王朝萬萬人之上的皇帝,擁有保衛自己安全的侍衛自然十分正常。

清朝皇帝
不過,有一個問題依然是令大家疑惑不已,侍衛的作用固然是保護皇帝安全,但是,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衆多侍衛之中,會不會出現監守自盜的人呢?這些本身就帶着刀,還離皇帝很近的侍衛,如果起了反心,皇帝勢必十分危險。那麼,皇帝有沒有擔心他們被自己的侍衛刺殺呢?既然存在這種可能,為何禦前侍衛可以帶刀?皇帝難道不會擔心被他們的禦前侍衛所刺殺嗎?
清朝侍衛朝服
清朝皇帝之是以不擔心被禦前侍衛所刺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選拔禦前侍衛的标準比較嚴格,因為有種種限制,是以普通人根本不易當選禦前侍衛一職。據《清史稿》記載,在清朝初年,禦前侍衛在上三旗滿洲、蒙古子弟中選拔,這些人首先就排除了上三旗中的漢軍,更别說對清朝抱有敵意的其他人了。
是以,僅身份的要求和民族條件的限制,就已經将一部分有着刺殺之心的侍衛排除在外。隻有在清朝後期,禦前侍衛的挑選标準,才逐漸擴大到了不論旗分的八旗世職人員和武進士,但是,對于這些人員都要求其履曆身世清白,自然在根本上就已經限制了刺殺皇帝的可能性。
侍衛腰牌
第二:禦前侍衛地位本來就很高,前途也十分遠大。禦前侍衛是鞏固皇權的存在,也是為滿洲貴族官僚子弟提供入仕的一條捷徑。滿洲權貴子弟想要入仕,不需要通過十年寒窗苦讀來擷取功名,滿清所實行的侍衛制度,就是為了這些滿洲子弟所實行的政治特權。比如乾隆的寵臣傅恒、福安康父子,都是通過禦前侍衛一職踏上仕途,他們是皇帝身邊最受寵幸的頭等帶刀侍衛,後來又頗受皇帝寵幸和信任,為滿清立下汗馬功勞。
乾隆狩獵時身邊的侍衛
由此可以看出,禦前侍衛一職對于滿洲權貴極具吸引力,因為它可以在維護皇權的同時,又讓滿洲權貴官僚政治特權世代沿襲。在這種特定的政治條件之下,所選拔出來的禦前侍衛,必然是對滿清皇室盡心效力之人。如此一來,想要刺殺皇帝的禦前侍衛幾率必然大大降低。
晚清侍衛
第三:即便是從武進士中挑選的禦前帶刀侍衛,也要通過嚴格的考察才能入職。一是為了保障皇帝的安全,二是為儲存武将人才做準備。據史料記載,禦前帶刀侍衛中确實有“漢侍衛”,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武進士出身。他們由皇帝統一挑選,經過一系列的培養考察之後,才有資格在皇帝身邊擔任侍衛。除了清白的出身家世以外,對于以前侍衛的相貌、氣質、特征、才幹都會有人進行專門的觀察了解。
因為,禦前侍衛不僅是負責皇帝安危的保镖,他們也是皇帝的一支私人部隊,比如在清朝初年,皇太極就曾率領他的禦前侍衛攻克過錦州城。由此可見,能夠參與軍事作戰的禦前侍衛,必然是皇帝的心腹重臣,深得皇帝信任。是以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刺殺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