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作者:星辰月琉璃

要讀懂成千上萬首古詩詞到底難不難?筆者的回答是:說難也難,說易也易,一切要看大家遇到的是什麼樣的詩人。

遇到像白居易這樣“平易近人”的,那就容易,畢竟詩魔一生寫詩追求的就是好懂,為了寫出通俗易懂的作品,人家經常念詩給不識幾個字的老人聽,對方若是聽不懂他便改。若是遇到像辛棄疾這樣愛“顯擺”的,那就難,詞中之龍以好用典故著稱,當年他的一首《破陣子》,共6句用了6個典故,沒點水準要讀懂是真的費勁。 詩詞原本意境優雅,但不知道從何時起,一些詩句被玩壞了,總讓人有種想入非非的感覺。話說到這,總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問:“非非是誰?”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我想說,正兒八經的詩詞,就是被這樣的人給帶偏了的。我掰着手指頭一數,這樣的詩句還真就不少。例如:

“停車做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這些詩句基本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之是以會被有些人惡意抹黑,還不是因為某些人喜歡“嘩衆取寵”而已。

話不多說,言歸正傳,下面說下本文的主題,“後庭花”到底是什麼?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孫。唐代文學家、大和進士。曆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監察禦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禦史、内供奉、左補阙、史館編撰、司勳員外郎以及黃、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嘗居樊川别業,世稱杜樊川。

性剛直,不拘小節,不屑逢迎。自負經略之才,詩、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宮賦》為最著,詩作明麗隽永,絕句詩尤受人稱贊,世稱小杜。與李商隐齊名,合稱“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題烏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輕時即好讀兵書,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戰論》《守論》《原十六衛》等文論當代兵事。會昌三年(843年),昭義軍亂,上書李德裕論用兵之法,為德裕采納。著有《樊川文集》。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杜牧寫詩以諷刺時事

這句“隔江猶唱後庭花”是出自杜牧的詩《夜泊秦淮》中的一句,全詩: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寫這首詩的用意很明确,借“商女”不知亡國之恨,依舊在唱那《玉樹後庭花》,用以諷刺那些不顧國家利益,依舊拼命享樂的權貴們。

由此可以看出,杜牧這人的确是一條铮铮的漢子。

可不少人又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杜牧沒事去那秦淮河岸幹什麼去了?請細品。

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能夠提出這個問題,必然有道理,否則,空穴又怎會來風?

杜牧為何被世人懷疑

杜牧是一個正直的人,他原本出身很好,是個标準的官二代。他爺爺杜佑是唐德宗時期的宰相,父親杜從郁也是唐朝高官。

杜牧自小便接受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對于國家之事甚是上心。而且他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在25歲時便踏入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是以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華出衆,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讨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餘,關心軍事,後來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也寫過許多策論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獲成功。

長慶二年(822年),杜牧20歲時,博通經史,尤其專注于治亂與軍事。杜牧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谏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後轉為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京銜是監察禦史裡行。這時杜牧居住在揚州,特别喜歡宴遊。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歲,被朝廷征為監察禦史,赴長安任職,分司東都。八月在東都洛陽上任。是以逃過了十一月的甘露之變的險惡風波。在這裡他遇到了宣州的故人張好好,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在洛陽期間,由于職務清閑,他四處憑吊古迹,寫下了不少詩篇。

開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

開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離開宣州,去長安任左補阙、史館修撰。開成五年,杜牧升官為膳部員外郎。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年輕有為之人,竟然誤入“牛李黨争”,簡單來說,就是沒有站好隊,被牛僧孺連累,先後兩次被貶出京城。

杜牧也就是在這兩次不愉快的經曆中,竟然與歌女厮混到了一起。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杜牧第一次被貶到揚州的時候,就成為了青樓的常客,沒事京城與揚州地區的青樓女子吟詩作賦,還誕生了個千古名句: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其實這句詩也被玩壞了,杜牧的本意是用這句詩來贊美那個隻有十三四歲的青樓女子,結果現代不少人竟将其演化成為表白詞,不少人喊着“春風十裡不如你”來表白。隻能默默說一句,沒文化,真可怕。

杜牧被貶谪到揚州之後,後面牛僧孺又得勢過一次,杜牧被調回了京城,正當他想要大幹一場之時,僅僅過了三年,随着牛僧孺的倒台,杜牧也跟着遭了殃。

這一次,杜牧便被貶谪到了金陵。也就是在金陵地區,杜牧寫下了這首《夜泊秦淮》。

起起落落最考驗人的承受能力,杜牧被貶谪到金陵之後,内心自然相當郁悶。秦淮河岸有着很多以賣唱為生的歌姬,杜牧或許在郁悶之餘,便前往秦淮河岸“體會民生”。

聽到歌女在唱着《玉樹後庭花》,杜牧原本想自我堕落的心,又觸動了一下。他想:“我想報國卻沒有機會,才來這裡轉轉,而這些明明身居要位的官員,卻一心想着聽曲玩樂,實在是令人心痛。”

于是,他便作了這首《夜泊秦淮》來諷刺當朝的統治者,結果一不小心,還成了經典之作。有心報國,無力回天的感覺實在是太苦悶了。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轶事典故

崔郾力薦

當時,崔郾侍郎奉命到東都洛陽主持進士科考試,此時吳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學博士,也騎着一頭老毛驢過來湊熱鬧。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興,聽說吳老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過來了,非常吃驚,連忙離席前來迎接。吳老看見崔郾,把崔郾拉到一邊,拍着崔郾的肩膀說:你擔負此任,乃是衆望所歸。我老了,不能為朝廷排憂解難了,不如為你推薦一個賢士。前些日子,我偶然發現一些太學生情緒激昂地讨論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來是這次要參加考試的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這篇文章寫得真好,這個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萬機,恐怕沒有閑暇去浏覽這篇文章,不如讓我為你誦讀一下。 說到這裡,吳老就字正腔圓地、搖頭晃腦地将《阿房宮賦》讀了起來。崔郾也是一個有品味的知識分子,聽後也稱贊不已。吳武陵乘熱打鐵,要求崔郾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将杜牧評為狀元。崔郾面露難色,推辭道:狀元已經被他人預定了。吳老窮追不舍,大聲說道:如果真得當不了狀元,就退一步,讓杜牧以第五名進士及第。崔郾還在躊躇猶豫,吳老倚老賣老地說:如果還不行的話,就把這篇賦還給我,看有沒有比這寫得更好的賦。崔郾迫不得已,隻好滿口答應,然後目送吳老離開。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問吳博士來做什麼。崔郾回答說,吳老推薦了一個人為第五名進士。酒客連忙追問是誰,崔侍郎回答說是“杜牧”。旁邊立刻有人接茬說:聽說過杜牧這人,才氣是大大的有,隻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節,喜歡煙花風月,好出入娛樂場所。崔侍郎為難地說:我已經答應吳博士了。即使杜牧是個屠夫或賣酒的小販子,我也不會改變了。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遊玩轶事

按照慣例,新科進士要到曲江遊玩。曲江是當時最熱鬧的場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晚唐詩人姚合曾大發感慨,賦詩說:“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争先盡此來。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

這時的杜牧顧盼生輝,一舉手一投足都“才”情萬種。他們一行三五人來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見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談起來。僧人問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報上大名,心想“天下誰人不識我”,以為僧人會大吃一驚,露出“追星族”的狂熱。誰知僧人面色平靜,木然不知,這讓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現場賦詩一首雲:“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意)味長。”

張好好詩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進士及第後八個月,杜牧就奔赴當時的洪州,即王勃寫《滕王閣序》那個地方,開始了杜牧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時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辟召杜牧為江西團練巡官。沈家與杜家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學愛好者,對當時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顧,與杜牧的關系也頗為密切。杜牧撰寫《李賀集序》,就是應沈傳師之弟沈述師所請。杜牧經常往沈述師家中跑,聽歌賞舞,蹭飯蹭酒,還對沈家中的一個歌女張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對此女子分外珍惜,搶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納為小妾,使小杜空有羨漁之情。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陽與張好好不期而遇,此時的張好好已經淪落為他鄉之客,以當垆賣酒為生。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由于情緒飽滿,不僅文筆清秀,而且書法更為飄逸,為杜牧赢得了書法家的美名。《宣和書譜》評論道:“(杜)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相表裡。”清人葉奕苞《金石錄補》也給于了極高的評價:“牧之書潇灑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宗伯(董其昌)雲:顔、柳以後,若溫飛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見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這幅《張好好詩卷》自然珍貴異常,紙本上有宋徽宗、賈似道、年羹堯、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鑒定印章。當年溥儀皇帝“北狩”之時,倉皇之中還不忘攜帶此卷,後為民國四大公子之一張伯駒個人所有,又捐贈政府,藏于故宮博物院。

“赢得青樓薄幸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杜秋娘詩

小杜另一首與歌女有關詩歌為杜牧博得了盛名,這就是《杜秋娘詩》。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動人,能歌善舞,能聯詩作曲,十五歲時,一曲《金縷衣》就俘虜了鎮海節度使李锜: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锜聽後,将之收為小妾,讓她度過一段甜蜜時光。後來李锜起兵對抗朝廷,兵敗被殺,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後宮為奴,繼續充當歌舞姬。杜秋娘再以這一曲《金縷衣》俘虜了年輕的唐憲宗,被封為秋妃。杜秋娘雖然總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經常不着痕迹地參與軍國大事,甚得憲宗皇帝寵信。後來宰相李吉甫勸唐憲宗再選天下美女充實後宮,憲宗皇帝自豪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後,還任命杜秋娘為皇子李湊的保姆。也正是這一任命,讓她卷入權力的角逐中。李湊失勢被廢,杜秋娘也被攆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見曾經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窮,便提筆寫下了《杜秋娘詩》。這首詩當時脍炙人口,傳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為大家對這個風雲一時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隐與小杜結識後,共寫過兩首給杜牧,一首自謙“高樓風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稱頌“刻意傷春複傷别,人間惟有杜司勳”,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可見“小李”也認為這首詩為“小杜”的代表作。 賭酒取姬

晚唐大詩人杜牧跟著名詩人張祜極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張到官府赴宴時,看到杜也在座。而當時,兩人都愛戀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決定索取骰子用賭輸赢的方式來決定誰有權去繼續愛戀。杜牧當下遂開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張祜一聽,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續吟着:但須報道金钗落,仿佛還因露指尖。語音剛落,兩人就不覺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賭酒取妓的事兒給忘了。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愛做春夢的唐詩大咖,到底輕薄了多少青樓女子?

杜牧的一生,就像他的才華從來都沒有受到質疑一樣,他的人品也從來沒有受到肯定。究其原因,正是前面那些參加宴會的賓客攻擊的那樣,他一生纨绔放蕩,常常以青樓為家。

其實,杜牧背上“青樓薄幸”的惡名,幾乎是他自找的。誰讓他寫了這麼首名滿天下的《遣懷》呢,這不是找打嗎?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

看看,這滿紙把妹老司機的口吻,表面上落魄潦倒,實際上隐忍不住風流得意,能不讓人羨慕嫉妒恨嗎?

那麼,愛做春夢的唐詩大咖,到底輕薄了多少青樓女子呢?

下面就大緻說一說:

就像他自己在詩中追憶的那樣——“十年一覺揚州夢”。也就是他二十六歲科考及第後到揚州擔任市政府秘書長那段時光。

當時的揚州正如唐朝詩人于邺專寫杜牧風流傳奇的《揚州夢記》所描述的那樣:“揚州,勝地也,每至城向夕,娼樓上常有紗燈無數,輝煌羅列空中……九裡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

而正值風華正茂,前途無量的人生黃金階段的杜牧,在揚州這麼個煙柳繁華地整出點風流韻事也可以了解,隻不過他整出的動靜也确實大了點。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據新舊唐書和一些史料記載,年輕英俊的杜牧幾乎以青樓為家,每天一下班就直奔風月歡場眠花卧柳。而且每天都換玩伴,從來不吃回頭草。是以他的大名在揚州的青樓妓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緻處處都有青樓女子傳播他各式各樣的薄情轶事。

夜不歸家的放縱,導緻他白天上班時神不守舍,萎靡不振,搞得他的頂頭上司揚州市長牛僧孺憂心不已,生怕這小子幹出什麼敗壞大唐官員形象的糗事,讓自己背鍋,讓朝廷難堪,除了派紀委找他談話,還親自上陣,對他發出嚴重警告。

但杜牧對此置若罔聞。私下裡曾對朋友抱怨,自己就是一個小小的市政府秘書長,有啥好顧忌的?既然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那就在這人間的溫柔富貴鄉裡寫詩作樂算了。

你看他都寫了些什麼樣的紀實詩作:送别情人——“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和女伴同床共枕——“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與美眉月夜談情——“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甚至還專門寫過描繪少女襪子的黃詩:“細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

這些情詩,讓他的好友李商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專門寫詩委婉地嘲諷批評他的這些行為有些過火和做作了:“刻意傷春複傷别,人間惟有杜司勳(杜曾當過司勳員外郎)。”

看到紀委的約談和自己的批評都沒什麼用,市長牛僧孺隻好派保镖私下裡跟蹤他,以便及時為他處理突發事件。

是以說,春夢連連的杜牧到底在揚州輕薄了多少青樓女子,恐怕連他自己也沒統計過,也回答不出來。反正在當時的揚州歡場,到處都在議論他風流薄幸的聲名。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詩詞大家為何很忌諱“後庭花”

當然,詩詞大家們忌諱後庭花,并不是因為它這個名字容易引人遐想,而是因為”後庭花“自帶”特效“。 《玉樹後庭花》也被稱為亡國曲

其實,此曲最初隻是一支亡陳曲:輕車何草草,獨唱後庭花。玉座誰為主,徒悲張麗華。唐代詩人張祜在這首詩中,描述了南北朝最後一個王朝——陳朝的皇帝陳叔寶以及妃子張麗華的舊事。

宋徽宗自創的“瘦金體”是亡國體,陳後主自創的《玉樹後庭花》是亡國曲。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全詩: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華美樓閣和靓麗花林争春鬥豔,我那可愛的妃子們,如花容顔在盛裝映襯下,更顯傾城之貌。她們半露于花影掩映的窗前,嬌美春光透不進去,當懷着盈盈笑意走出來,春日盛景也為她們垂羞。她們的臉蛋如同鮮花帶露,她們身姿如玉樹柔美,又如後庭花清雅。可惜從花開到花落非常短暫,落紅滿地時一切都将歸于平靜。

世人多知道炫富。讀了陳後主的這首詩,你就知道什麼叫“炫妻”了。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後庭花”源自陳叔寶譜寫的一首《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态 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陳叔寶不愧是風流倜傥的帝王,這詩詞讀起來第一感覺就充滿了享受與靡樂之聲。

尤其是那一句”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即便是現在我讀起來,都能想象出一個嬌豔欲滴的歌女在唱歌時的妩媚神态,更别提身臨其境了。

陳叔寶每天就聽着這《玉樹後庭花》,不知不覺中就被隋朝所滅,自己也成為了階下之囚,為天下笑。 陳後主的妃子無數,史書中多記載兩位:張貴妃、孔貴嫔,而張貴妃張麗華更為出衆。《陳書》載張貴妃“發長七尺,黑亮如漆”,頭發光亮可當鏡子。“聰慧,有神采”,舉止優雅,容貌端莊。眼神流彩,光照左右,常梳豔妝登臨樓閣,遠看“飄若神仙”。

長得美還智力超群!百官上奏都通過宦官呈遞,陳後主抱張貴妃在膝蓋上,兩人商量着決斷。貼身宦官記不住的,張麗華代為陳述,無一遺漏。後宮人等有違法之舉,隻要向她求情都能得免。大臣中如有不順從的,借機誣陷,于是誰也不敢不聽話了。

等隋軍兵臨城下,陳後主内外交困,亡國時伴随他的除了貼身宦官,就是張貴妃、孔貴嫔了。危急中他抱着兩名妃子跳入井裡,卻被隋軍打撈上來,他得到隋朝優待,沉迷于酒色最終而死。兩名美妃則當即被斬殺,張麗華還被民間奉為“十月芙蓉花神”。

鑒于《玉樹後庭花》威力巨大,不少的詩詞大家都借用“玉樹後庭花”來諷刺統治階級的腐朽。李商隐曾作了一首《隋宮》,其中便用得了一句“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這句詩也相當的紮心,還引出了一個典故:

當年隋炀帝在滅亡之前,曾跑到江都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據說,一天晚上,隋炀帝在江都行宮中喝酒喝多了,在迷迷糊糊中便睡着了。

隋炀帝睡着之後,在夢中竟然遇到了陳叔寶。仇敵見面本應分外眼紅才是,可惜這倆人不單單沒打沒罵,陳叔寶還請隋炀帝喝酒,倆人還順便觀看了張麗華表演的《玉樹後庭花》。

如果隋炀帝死後,在地下重新遇到了陳叔寶,楊廣還是不要再提夢中發生的事了。

經過這些詩詞大家的加工,“後庭花”正式成為了靡靡之音的代名詞,是以,不是萬不得已之下,人們都不太愛用這三個字。

“後庭花”原本是出自陳叔寶的《玉樹後庭花》,這首詞堪稱經典,整首詞讀下來豔而不俗,将妖姬、美景融為一體。

陳叔寶這個“萬事皆能,唯獨不善于為君”的人,他就這麼将國家玩沒了。于是,一提到“後庭花”就讓人們自然想到了“靡靡之音”。

是以,除了一些特定的詩詞大咖用“後庭花”來諷刺當朝統治者,其他的人一般都比較忌諱它。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為何大家很忌諱它?

回到正題,“後庭花”據楊角風考證,應該是雞冠花的一種,是一種非常漂亮的花,全國各地都有種植,主要種在庭院裡。

唐代羅邺曾經就寫過描述雞冠花的詩詞:

“一枝濃豔對秋光,露滴風搖倚砌旁。曉景乍看何處似,謝家新染紫羅裳”。

可見,這種花還是非常高大尚的!

回答這個題目,後庭花就是一種花,又是暗指陳後主的詩,最後還暗指亡國之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