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後,日軍誓死不降,翻譯官的一句口誤,讓60萬日本人死于非命

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中有20億以上的人都參與了這場戰争,造成死傷無數,日本是主要發動者之一。

當時的日本可以說是風光無限,侵略中國,打敗了英國,毀滅了太平洋,最後的下場也很慘,死了60萬人,于1945年無條件投降。其實他們當時本可以避免這麼慘重的傷亡的,但因翻譯官的一句口誤,導緻如此結果。

二戰後,日軍誓死不降,翻譯官的一句口誤,讓60萬日本人死于非命

15世紀末16世紀,日本決定閉關鎖國,因為不想受到外部的入侵,事實上日本是個島國,從未受到外部入侵,僅有的一次也沒能成功。而當時的歐洲工業革命正在興起,是以新技術無法傳入,導緻他們一直止步不前,技術都停留在200多年前。

二戰後,日軍誓死不降,翻譯官的一句口誤,讓60萬日本人死于非命

直到19世紀,美國對日本拒絕開放通商口岸的做法極為不滿,于是挑起了戰争,日本輸得一敗塗地,他們這才認識到雙方的差距,于是趕緊派人去各國學習他們的新技術。日本的學習速度非常快,到了19世紀末,日本的軍事和工業終于得到了提升。

日本強大之後便大展身手,開始侵略他國的領土,是以才導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戰争打的各國死傷慘重,疲憊不堪,1945年,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也打算投降。

二戰後,日軍誓死不降,翻譯官的一句口誤,讓60萬日本人死于非命

7月26日,中國、美國和英國釋出了《波茨坦公告》,告訴日本無需掙紮,日本也非常慌亂,于是召開了一個會議。就在大家讨論的熱火朝天時,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就是:“對這個公告完全忽視”,最後大家都達成了共識,就這麼回複。

二戰後,日軍誓死不降,翻譯官的一句口誤,讓60萬日本人死于非命

美國看了之後非常頭疼,這時又聽說他們有個“玉碎計劃”,這個計劃一旦實施,美國的傷亡在15萬左右,于是國會申請了投放原子彈,考慮到事情的嚴重性,便同意了。随後便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分别是廣島和長崎,讓60萬日本人直接消失。

二戰後,日軍誓死不降,翻譯官的一句口誤,讓60萬日本人死于非命

日本非常害怕,終于在8月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而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也非常大,導緻日本人很長一段時間都活在陰影中。在第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表示,如果日本當時投降,那麼就不會投放原子彈,可是他們的态度惡劣,還商量其他計劃,是以幹脆一不做二不休。

二戰後,日軍誓死不降,翻譯官的一句口誤,讓60萬日本人死于非命

日本群衆都在指責日本首相,責問他當時為什麼不接受投降,鈴木貫太郎覺得非常冤枉,當時并沒有拒絕啊。經過一番查證後才知道,原來是翻譯官出了差錯,鈴木貫太郎本來的意思是:“對這份翻譯不予回複”,也就是說他們還在考慮之中,不予回複和完全忽視可是兩個意思啊,是以才導緻了這麼嚴重的後果。

網友們聽了之後紛紛議論起了這位翻譯官,并戲稱他為“天才翻譯官”,能将這麼重要的事情搞錯,希望翻譯官們能謹慎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