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全球首例豬心髒移植,瑞金醫院趙強教授為你解答

作者:上觀新聞

據報道,近日,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完成了全球首例豬心髒移植手術,目前這位57歲的患者情況良好。為什麼科學家和醫生會選擇豬的心髒作為供體呢?

瑞金醫院副院長、心髒外科專家趙強教授為您解答。

關于全球首例豬心髒移植,瑞金醫院趙強教授為你解答

心髒移植供體短缺的現狀

趙強教授表示,目前,全球移植器官嚴重短缺,每天都有人在等待中離世。在我國,每年的晚期心衰患者多達150萬人,但真正能夠接受移植的病人約在500人到600人左右。

心髒移植從手術技術上來說,基本沒有任何難度,手術成功率在95%以上,手術後一年的存活率在94~95%。我國的第一例、同時也是亞洲首例心髒移植手術是1978年在瑞金醫院完成的。此後,心髒移植在中國不斷開展,也有移植後患者存活20年以上的報道。

是以,心髒移植的難點還是在心髒移植供體短缺,這個情況與大量的需要接受心髒移植的晚期心衰患者之間,存在一個很大的沖突。

趙強教授表示,為了解決移植器官短缺的困境,科學家們将視線轉向了動物器官。不過,不同物種之間的異種移植,其排異反應比同種移植更為強烈,是以,科學家們采用了基因修改的辦法。

大小接近、人畜共患疾病少、繁殖快……

都是選擇豬心髒的原因

為何選用豬心髒呢?趙強表示,豬的心髒和人類心髒的大小是接近的。從物種起源的角度來說,它和人類相差較遠,因而人畜共患的疾病也比較少,随着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可以将豬的基因表達剪切掉,将人的基因轉移到豬的心髒中,這樣,豬的心髒移植入人體之後,排異反應就會減少。

關于全球首例豬心髒移植,瑞金醫院趙強教授為你解答

據悉,手術用到的豬有10處基因被修改,其中,3個基因會引發人體免疫系統排異;此外,為了防止移植後的豬心組織過度生長,豬的生長基因也被滅活;6個人類基因被植入到豬的基因組中,以增強豬器官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耐受性。

而且,豬可以快速地繁殖,是以醫生選擇豬作為一種供體的異種來源還是比較合适的。

為了提高手術成功率,此前,科學團隊已嘗試将豬的心髒移植到50隻狒狒體内進行實驗,以研究免疫抑制、低血壓、血液凝固受阻等術後反應的應對方法。

而在豬心髒移植前,去年10月,美國研究人員成功将基因修改之後的豬腎髒移植到了一位腎功能不全的腦死亡患者的大腿上,雖然體外觀察實驗隻持續了三天,但沒有出現排異反應。

這是否意味着異種移植獲得成功?

趙強教授表示,一旦這個技術成功,那對心髒移植、腎髒移植、肝髒移植,都能帶來新的曙光,解決供體短缺的問題。但是,異種移植仍然存在倫理、技術層面等多重難題,有待進一步研究讨論。

比如:排異反應是否比同種移植更多?豬的組織移植到人體後,是否會與人體免疫系統形成嵌合體,是否會遺傳給後代,或是對人類的進化造成不良影響?倫理上來說,豬心髒的受者怎樣自我認同?社會對他如何看待?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關注。

關于全球首例豬心髒移植,瑞金醫院趙強教授為你解答

當然,移植技術發展的頂峰,以心髒移植為例,那就是用患者自身的細胞通過實驗室培養制造出一個人造的、有血有肉的心髒,這樣的心髒從理論上來說是完美的供體。從基因組學和免疫技術上來說,我國緊跟國際前沿,但是在組織培育方面,我們還沒有進展。

轉基因的器官移植到底是不是為人類造福,還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這需要大家在倫理、法律法規方面不斷讨論、完善。

整理、編輯 / 韓康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