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棄,看報紙才知:父親43年前炸死日軍中将師團長

閱讀前麻煩點選右上方關注,以免接收更多精彩曆史故事,感謝您的支援!

1985年秋,成都65歲老人黃士偉正在看原川軍第23集團軍參謀長吳鶴雲所寫的《憶抗戰中的五年零九個月》。看到結尾時不禁吃了一驚,文章中說一位叫黃士偉的代理營長指揮炸死了日軍中将師團長酒井直次。

文中提到的“黃士偉”不論番号、職務、經曆都與自己完全相同,黃士偉老人幾乎可以肯定說的就是自己。

抗戰時期擊斃一個日軍中将,是一件驚天大事。能極大地鼓舞士氣,并挫傷敵軍士氣。據有關資料統計,整個抗戰期間日軍僅有16名中将在中國戰場被擊斃。

而酒井直次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陸軍首個在戰場上被擊斃的現任師團長。

可這麼大的事,據黃士偉說,他不僅沒得到任何表彰,甚至不知情。

此事到底是真還是假?為何會在數十年後才被外界提及?黃士偉老人又有着怎樣的經曆?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棄,看報紙才知:父親43年前炸死日軍中将師團長

黃士偉

黃士偉于1920年出生于重慶榮昌一個官宦家庭,父親黃鱗鳌參加過同盟會,戎馬半生,當過兩任縣長。但對内戰不滿,50歲便歸隐鄉村。黃鱗鳌從小便教育黃士偉要以天下為己任。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民族掀起來抗日救亡高潮,當時黃士偉正在成都蜀華中學讀高三。

老蔣在廬山發表講話時,喊出了那句令人血脈偾張的口号:“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主政四川的劉湘積極響應,數次緻電國民政府高層,表示願意接受上司出兵抗日。8月,老蔣召集地方實力派系到南京商讨對日政策。劉湘在會上慷慨激昂發表了2個多小時講話,強烈要求抗日,并表示:“

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幹萬石。

此後,劉湘還親率第23集團軍出川抗日。遺憾的是出師未捷,劉湘在武漢病故。臨終前他還留下遺言:“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抗日初期無疑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頂峰。原本争權奪利、互相攻伐的各個派系,在面臨外族入侵時,都放下成見,緊密團結在一起。

這種精神對普通群眾産生了極大的感召力。

仍在上高中的黃士偉也不例外,他決定參軍抗日。恰好當時川軍在報紙上刊登消息,要招收20名戰地服務員,黃士偉便悄悄報考并被錄取。

家人知道這個消息後,都極力反對,因為黃士偉是家中獨子,從小就沒吃過苦。戰地服務隊員隻負責後勤和宣傳等工作,雖然不用到一線作戰,但畢竟炮彈不長眼呀!不過黃父比較開明,支援黃士偉的選擇,并賦詩一首,以示鼓勵。

随後,黃士偉便随部隊從成都步行到重慶,再乘船到武漢,後又改乘火車經徐州南下南京。途中由于缺乏運輸工具,嚴重影響到行軍速度。而且又時常下雨,川軍穿着草鞋寸步難行,直到11月中才趕到南京附近。

當時正逢南京保衛戰,川軍一部被調往廣德、泗安附近阻擊日軍。川軍戰士英勇作戰,與日軍反複争奪陣地,給日軍造成不小損失。但由于自身武器落後,供應匮乏,未能守住陣地。

連失廣德、泗安後,師長饒國華悲憤自盡,忠烈之心,使将士無不感動。

黃士偉趕到前線後,南京已經淪陷。此後他被配置設定到23集團軍總部當學習參謀,不久後又被派往江西清江工兵學校教導團當學兵。畢業後,他被派往九華山麓的梅埂(今梅龍)布置障礙物和地雷。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棄,看報紙才知:父親43年前炸死日軍中将師團長

川軍誓師出征(劇照)

當時川軍第23集團軍劃歸第三戰區,駐防在青戈江以西到江西湖口以東的地區,與他們對峙的是日軍的116師團。日軍兵峰直指武漢,随後爆發了武漢保衛戰。

日軍利用長江航道向武漢運輸物資和兵力,為阻斷長江航運,老蔣命駐防沿江的部隊利用炮兵轟擊日艦。

23集團軍的的炮兵陣地設定在池州市貴池縣梅埂的一座煤炭山上。

這座煤炭山易守難攻,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綿延30餘裡,北端為峭壁,俯瞰長江。周邊地區大多是沼澤港灣,不利于大部隊機動。而且由于長期開礦,山體内礦井縱橫,便于建設防空工事。

川軍不斷轟擊日艦,還經常到長江航道布置水雷,3個月内擊沉日艦10餘艘,對日軍構成極大的威脅。是以,日軍也不斷以海陸空兵力聯合進攻煤炭山。

川軍憑借險要地形,

與日軍反複争奪,僅725高地就失而複得六七次

。但日軍不斷增兵,貴池陷落後,駐守煤炭山的67師201旅402團才奉命撤離。

期間,擔任見實參謀的黃士偉奉命随獨立工兵十八營的一個排,潛入到兩軍均未占領的前沿地帶,設定地雷和障礙物,以保障煤炭山安全。

黃士偉和戰友們來到老娘廟附近一個鵝頸地帶布雷,這裡是大江通向煤炭山的唯一通道。日軍在江上巡邏的艦艇不斷發射照明彈,又以探照燈照射,為避免暴露,戰士們隻能小心翼翼地作業,害怕發出一點聲音。

佛曉作業完成,卻不慎被日軍發現。頓時,炮彈和子彈呼嘯而來,震天動地。黃士偉和戰士們被包圍在不到一平方公裡的湖畔窪地中。他們憑借湖埂英勇抵抗,50多人的部隊最終僅剩3人。

黃士偉和一名叫張代福的戰友在奔向一個高地時,張腿部中彈,滾入湖中。湖水上長滿了蘆葦,正好隐蔽,黃士偉也跳入湖中躲藏。直到日軍漸漸散去後,他才将張代福拖上岸。

那時張代福嘴角發白已經奄奄一息,經過黃士偉的救治,才漸漸蘇醒。次日佛曉,黃士偉才背着張代福向己方陣地走去,幸好途中遇到一位農民救助,得以安全穿過日軍封鎖。

回到部隊後,黃士偉又被派到工兵學校學習,後又進入瑞金中央軍校軍訓班第十期學習步兵。直到1941年初才調回川軍第21軍146師擔任工兵連長,由于營長違紀,

不久後他被晉升為副營長代理營長。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棄,看報紙才知:父親43年前炸死日軍中将師團長

埋雷

1941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為對日本進行報複,美軍策劃轟炸日本本土。以16架改裝過的B-25B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空襲東京。由于轟炸機無法在航母上降落,完成任務後,他們飛往中國東部沿海機場。

美軍還曾計劃在中國東南部登陸,開辟第二戰場。是以,國軍一直在擴建沿海機場,便于美軍各類飛機使用。

美軍對東京的轟炸,使日本産生極大震動,後來他們發現美軍的空襲行動利用了中國機場。

便策劃發動浙贛戰役,企圖摧毀中國沿海機場,是打通浙贛線。

國軍計劃節節阻擊,誘敵到衢州附近決戰。

1942年5月15日,日軍以4個半師團的兵力從奉化、餘杭等沿浙贛線由東向西推進。國軍邊打邊退,至金華、蘭溪一線要地時組織了堅強的防禦。日軍第十五師團連續進攻蘭溪三天無果,自身損失慘重,

師團長酒井直次惱羞成怒,親自跑到前線督戰。

這時國軍一輛載有兩千多枚地雷的火車因金華車站遭到轟炸,被疏散到金蘭鐵路支線,既不能進也不能退。為避免這批地雷落到日軍手中,第三戰區指令21軍派工兵部隊将之銷毀。

黃士偉接到指令後,登上列車一看,這批地雷完好,他認為可以用來對付日軍。這一想法得到了上級的認可。為了遲滞日軍,第三戰區司令部指令黃士偉帶一個排,于夜間到蘭溪江東岸布設地雷。

從作戰地圖上看,蘭溪周邊已經密密麻麻布滿了地雷,唯獨城北還有一片空白。

當時司令部已經決定放棄金華、蘭溪向縱深撤退,留給黃士偉的時間不多。

5月27日晚上,黃士偉帶着一排人,用竹筐背着地雷,淌過水深齊腰的蘭溪江,來到距離城垣3裡的地帶。與上次一樣,這裡也是兩軍交戰的前沿地帶,時常有日軍出來巡邏,異常危險。

出發前,黃士偉就想好,擒賊先擒王,争取炸個敵軍進階指揮官。他鎮定地察看了地形,發現面前的三岔路,一條通往蔣莊,一條通往蘭溪縣城,另一條是運送物資的通道。

黃士偉一時無法判斷敵軍會走哪條路,正好路邊有一個小高地,此處在城内武器射程之外,使用望遠鏡又能觀察到城垣戰鬥情況,是絕佳指揮位置。他心想,敵軍指揮官到了這裡也許會上高地察看一下地形。于是決定不在路上布雷,而在高地上標明了60個布雷點。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棄,看報紙才知:父親43年前炸死日軍中将師團長

行軍中的抗日将士

敵軍指揮官一般是騎馬出行,是以黃士偉又指令工兵将地雷信管的刻度盤調到100公斤左右。埋好地雷後,他又指令工兵重新栽上草做好僞裝。直到佛曉,才安全傳回部隊。

據日方史料記載:28日早上,日軍發起進攻,不時是傳來地雷爆炸聲,不少日軍傷亡。師團長酒井直次聽到傷亡報告異常憤怒,派出一個工兵小分隊前去排雷,直到上午10時才開辟出一條安全通道。

于是,酒井直次騎着馬繼續向蘭溪城移動。為確定安全,工兵小分隊和騎兵衛隊走在最前面。當他們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時,騎兵衛隊不知道該走哪條路,便跑回來報告。

酒井直次便騎着馬來到最前方,看到三岔路口附近有一處高地,便想上去察看前方地形和戰鬥情況。但他上去還沒走幾步,

隻聽“砰”的一聲,頓時塵土飛揚,酒井直次從馬上滾落,

他的坐騎滿身鮮血被炸翻在地。

師團參謀川久保立即下馬前去檢視情況,隻見酒井直次左腳腳底已被炸得稀爛,必須立即止血。川久保一邊為其處理傷口,一邊派人去找軍醫。由于日軍傷亡較大,軍醫都被派去野戰醫院了,直到半個小時後軍醫部部長細谷大佐才趕來。

他為酒井直次處理傷口後,判斷他應該沒有生命危險。随後,士兵用擔架将酒井直次擡到不遠處的一座房屋内,等待送往後方醫院。然而沒過多久,士兵就跑出來喊道:“師團長情況不好了!”

軍醫又立即趕去進行急救,但由于沒有輸血,酒井直次還是一命嗚呼。

日軍為了穩定士氣封鎖了酒井直次斃命的消息,

直到4個月後浙贛會戰已經結束,日軍才為其舉辦追悼會。

第三戰區獲知相關情況後,彙報給了重慶最高層,但他們并不知道酒井直次斃命的具體原因。是以國府也沒有進行任何獎勵,此事便不了了之。黃士偉布設完地雷就撤離了戰場,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炸死了日軍中将。

1943年,黃士偉又被派往永州工兵學校學習。畢業時正逢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國軍正面戰場仍是節節敗退。逃難和百姓和敗退下來的士兵如同潮水般向貴州方向湧去,交通線上堵得水洩不通。

黃士偉被人群沖散,與部隊失去了聯系,隻能跟着逃難的人群西進,最後輾轉回到四川。他回川後不久,日本便宣布無條件投降。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棄,看報紙才知:父親43年前炸死日軍中将師團長

日本投降

黃士偉認為自己保家衛國的任務已經完成,不願再回部隊,便重新拿起課本開始讀書,于1948年考入重慶向家坡重華學院财經系(建國後改名西南合作專科學校)。事後看來,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正确的抉擇。

1951年,黃士偉從學校畢業,被配置設定到成都财貿部門工作40多年。黃士偉人緣較好,又有過打鬼子的經曆,在曆次運動中他并未受到太大影響。

隻是國民黨軍官的身份,或多或少給他的子女帶來不便。

一開始,年少的子女會嫌棄、埋怨父親的身份,直到長大後他們才慢慢了解那段曆史。

那時他們并不知道父親是炸死日軍中将的大英雄。

由于日本方面一直未公開相關檔案,那段塵封的曆史漸漸被人們淡忘。直到1975年,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寫了《中國派遣軍》一書,

書中根據當事人的回憶,詳細地還原了酒井直次的經過。

1984年,國内學者将之翻譯成中文,才漸漸被國人所知。

1985年,四川文史部門編寫《川軍抗戰親曆記》一書,向當年參加過抗戰的老兵征集稿件,黃士偉一篇關于梅埂突圍的文章也被收錄其中。原川軍23集團軍參謀長吳鶴雲(解放後曾擔任南京軍事學院教員)也寫了一篇回憶文章。

由于吳較早知道酒井直次被炸死的資訊,結合當年司令部的軍事安排,他在書中提到是黃士偉帶領部隊炸斃日軍中将。全書出版發行後,黃士偉迫不及待地拿來閱讀,并發現了自己炸死日軍中将的資訊。

他回憶的細節,與日軍戰史描述的基本一緻,這也佐證了當年确實是他指揮部隊埋設地雷,炸斃酒井直次。黃士偉(晚年獨居)并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子女,後來他的事迹登上報紙,子女看到報紙才知父親是位大英雄。

在這之前,黃士偉常常感到遺憾,上過戰場殺過鬼子,卻沒立過大的戰功,也沒有獲得過獎章。40多年後,得知自己也是有功之人,心情自然非常複雜。

後來有人問他:“上了戰場卻沒獲得獎勵,後悔嗎?”黃士偉說:“我沒有愧對國家,值了!”

成為了大英雄的黃士偉,生活仍然和往常一樣。他平時喜好詩詞書畫,并收集了許多抗戰史料。

2014年10月13日,黃士偉在家中安詳去世,享年93歲。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棄,看報紙才知:父親43年前炸死日軍中将師團長

黃士偉相片

也許還有很多像黃士偉一樣的英雄,國家危亡之際,他們挺身而出,不惜抛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和平年代,他們轉身而去,不問功過榮譽,平凡生活,甘當無名英雄。不論上戰場,還是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們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國家強大,民族複興。

他們不問國家給予了自己什麼,隻求自己無愧于國家,是以黃士偉說:“沒有愧對國家,值了!”老兵不死,這種家國情懷,會永遠感動世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