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弃,看报纸才知:父亲43年前炸死日军中将师团长

阅读前麻烦点击右上方关注,以免接收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秋,成都65岁老人黄士伟正在看原川军第23集团军参谋长吴鹤云所写的《忆抗战中的五年零九个月》。看到结尾时不禁吃了一惊,文章中说一位叫黄士伟的代理营长指挥炸死了日军中将师团长酒井直次。

文中提到的“黄士伟”不论番号、职务、经历都与自己完全相同,黄士伟老人几乎可以肯定说的就是自己。

抗战时期击毙一个日军中将,是一件惊天大事。能极大地鼓舞士气,并挫伤敌军士气。据有关资料统计,整个抗战期间日军仅有16名中将在中国战场被击毙。

而酒井直次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陆军首个在战场上被击毙的现任师团长。

可这么大的事,据黄士伟说,他不仅没得到任何表彰,甚至不知情。

此事到底是真还是假?为何会在数十年后才被外界提及?黄士伟老人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弃,看报纸才知:父亲43年前炸死日军中将师团长

黄士伟

黄士伟于1920年出生于重庆荣昌一个官宦家庭,父亲黄鳞鳌参加过同盟会,戎马半生,当过两任县长。但对内战不满,50岁便归隐乡村。黄鳞鳌从小便教育黄士伟要以天下为己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掀起来抗日救亡高潮,当时黄士伟正在成都蜀华中学读高三。

老蒋在庐山发表讲话时,喊出了那句令人血脉偾张的口号:“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主政四川的刘湘积极响应,数次致电国民政府高层,表示愿意接受领导出兵抗日。8月,老蒋召集地方实力派系到南京商讨对日策略。刘湘在会上慷慨激昂发表了2个多小时讲话,强烈要求抗日,并表示:“

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此后,刘湘还亲率第23集团军出川抗日。遗憾的是出师未捷,刘湘在武汉病故。临终前他还留下遗言:“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抗日初期无疑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顶峰。原本争权夺利、相互攻伐的各个派系,在面临外族入侵时,都放下成见,紧密团结在一起。

这种精神对普通民众产生了极大的感召力。

仍在上高中的黄士伟也不例外,他决定参军抗日。恰好当时川军在报纸上刊登消息,要招收20名战地服务员,黄士伟便悄悄报考并被录取。

家人知道这个消息后,都极力反对,因为黄士伟是家中独子,从小就没吃过苦。战地服务队员只负责后勤和宣传等工作,虽然不用到一线作战,但毕竟炮弹不长眼呀!不过黄父比较开明,支持黄士伟的选择,并赋诗一首,以示鼓励。

随后,黄士伟便随部队从成都步行到重庆,再乘船到武汉,后又改乘火车经徐州南下南京。途中由于缺乏运输工具,严重影响到行军速度。而且又时常下雨,川军穿着草鞋寸步难行,直到11月中才赶到南京附近。

当时正逢南京保卫战,川军一部被调往广德、泗安附近阻击日军。川军战士英勇作战,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给日军造成不小损失。但由于自身武器落后,供应匮乏,未能守住阵地。

连失广德、泗安后,师长饶国华悲愤自尽,忠烈之心,使将士无不感动。

黄士伟赶到前线后,南京已经沦陷。此后他被分配到23集团军总部当学习参谋,不久后又被派往江西清江工兵学校教导团当学兵。毕业后,他被派往九华山麓的梅埂(今梅龙)布置障碍物和地雷。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弃,看报纸才知:父亲43年前炸死日军中将师团长

川军誓师出征(剧照)

当时川军第23集团军划归第三战区,驻防在青戈江以西到江西湖口以东的地区,与他们对峙的是日军的116师团。日军兵峰直指武汉,随后爆发了武汉保卫战。

日军利用长江航道向武汉运输物资和兵力,为阻断长江航运,老蒋命驻防沿江的部队利用炮兵轰击日舰。

23集团军的的炮兵阵地设置在池州市贵池县梅埂的一座煤炭山上。

这座煤炭山易守难攻,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绵延30余里,北端为峭壁,俯瞰长江。周边地区大多是沼泽港湾,不利于大部队机动。而且由于长期开矿,山体内矿井纵横,便于建设防空工事。

川军不断轰击日舰,还经常到长江航道布置水雷,3个月内击沉日舰10余艘,对日军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日军也不断以海陆空兵力联合进攻煤炭山。

川军凭借险要地形,

与日军反复争夺,仅725高地就失而复得六七次

。但日军不断增兵,贵池陷落后,驻守煤炭山的67师201旅402团才奉命撤离。

期间,担任见实参谋的黄士伟奉命随独立工兵十八营的一个排,潜入到两军均未占领的前沿地带,设置地雷和障碍物,以保障煤炭山安全。

黄士伟和战友们来到老娘庙附近一个鹅颈地带布雷,这里是大江通向煤炭山的唯一通道。日军在江上巡逻的舰艇不断发射照明弹,又以探照灯照射,为避免暴露,战士们只能小心翼翼地作业,害怕发出一点声音。

佛晓作业完成,却不慎被日军发现。顿时,炮弹和子弹呼啸而来,震天动地。黄士伟和战士们被包围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湖畔洼地中。他们凭借湖埂英勇抵抗,50多人的部队最终仅剩3人。

黄士伟和一名叫张代福的战友在奔向一个高地时,张腿部中弹,滚入湖中。湖水上长满了芦苇,正好隐蔽,黄士伟也跳入湖中躲藏。直到日军渐渐散去后,他才将张代福拖上岸。

那时张代福嘴角发白已经奄奄一息,经过黄士伟的救治,才渐渐苏醒。次日佛晓,黄士伟才背着张代福向己方阵地走去,幸好途中遇到一位农民救助,得以安全穿过日军封锁。

回到部队后,黄士伟又被派到工兵学校学习,后又进入瑞金中央军校军训班第十期学习步兵。直到1941年初才调回川军第21军146师担任工兵连长,由于营长违纪,

不久后他被晋升为副营长代理营长。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弃,看报纸才知:父亲43年前炸死日军中将师团长

埋雷

19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为对日本进行报复,美军策划轰炸日本本土。以16架改装过的B-25B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空袭东京。由于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完成任务后,他们飞往中国东部沿海机场。

美军还曾计划在中国东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因此,国军一直在扩建沿海机场,便于美军各类飞机使用。

美军对东京的轰炸,使日本产生极大震动,后来他们发现美军的空袭行动利用了中国机场。

便策划发动浙赣战役,企图摧毁中国沿海机场,是打通浙赣线。

国军计划节节阻击,诱敌到衢州附近决战。

1942年5月15日,日军以4个半师团的兵力从奉化、余杭等沿浙赣线由东向西推进。国军边打边退,至金华、兰溪一线要地时组织了坚强的防御。日军第十五师团连续进攻兰溪三天无果,自身损失惨重,

师团长酒井直次恼羞成怒,亲自跑到前线督战。

这时国军一辆载有两千多枚地雷的火车因金华车站遭到轰炸,被疏散到金兰铁路支线,既不能进也不能退。为避免这批地雷落到日军手中,第三战区命令21军派工兵部队将之销毁。

黄士伟接到命令后,登上列车一看,这批地雷完好,他认为可以用来对付日军。这一想法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为了迟滞日军,第三战区司令部命令黄士伟带一个排,于夜间到兰溪江东岸布设地雷。

从作战地图上看,兰溪周边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地雷,唯独城北还有一片空白。

当时司令部已经决定放弃金华、兰溪向纵深撤退,留给黄士伟的时间不多。

5月27日晚上,黄士伟带着一排人,用竹筐背着地雷,淌过水深齐腰的兰溪江,来到距离城垣3里的地带。与上次一样,这里也是两军交战的前沿地带,时常有日军出来巡逻,异常危险。

出发前,黄士伟就想好,擒贼先擒王,争取炸个敌军高级指挥官。他镇定地察看了地形,发现面前的三岔路,一条通往蒋庄,一条通往兰溪县城,另一条是运送物资的通道。

黄士伟一时无法判断敌军会走哪条路,正好路边有一个小高地,此处在城内武器射程之外,使用望远镜又能观察到城垣战斗情况,是绝佳指挥位置。他心想,敌军指挥官到了这里也许会上高地察看一下地形。于是决定不在路上布雷,而在高地上选定了60个布雷点。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弃,看报纸才知:父亲43年前炸死日军中将师团长

行军中的抗日将士

敌军指挥官一般是骑马出行,所以黄士伟又命令工兵将地雷信管的刻度盘调到100公斤左右。埋好地雷后,他又命令工兵重新栽上草做好伪装。直到佛晓,才安全返回部队。

据日方史料记载:28日早上,日军发起进攻,不时是传来地雷爆炸声,不少日军伤亡。师团长酒井直次听到伤亡报告异常愤怒,派出一个工兵小分队前去排雷,直到上午10时才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

于是,酒井直次骑着马继续向兰溪城移动。为确保安全,工兵小分队和骑兵卫队走在最前面。当他们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时,骑兵卫队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便跑回来报告。

酒井直次便骑着马来到最前方,看到三岔路口附近有一处高地,便想上去察看前方地形和战斗情况。但他上去还没走几步,

只听“砰”的一声,顿时尘土飞扬,酒井直次从马上滚落,

他的坐骑满身鲜血被炸翻在地。

师团参谋川久保立即下马前去查看情况,只见酒井直次左脚脚底已被炸得稀烂,必须立即止血。川久保一边为其处理伤口,一边派人去找军医。由于日军伤亡较大,军医都被派去野战医院了,直到半个小时后军医部部长细谷大佐才赶来。

他为酒井直次处理伤口后,判断他应该没有生命危险。随后,士兵用担架将酒井直次抬到不远处的一座房屋内,等待送往后方医院。然而没过多久,士兵就跑出来喊道:“师团长情况不好了!”

军医又立即赶去进行急救,但由于没有输血,酒井直次还是一命呜呼。

日军为了稳定士气封锁了酒井直次毙命的消息,

直到4个月后浙赣会战已经结束,日军才为其举办追悼会。

第三战区获知相关情况后,汇报给了重庆最高层,但他们并不知道酒井直次毙命的具体原因。所以国府也没有进行任何奖励,此事便不了了之。黄士伟布设完地雷就撤离了战场,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炸死了日军中将。

1943年,黄士伟又被派往永州工兵学校学习。毕业时正逢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军正面战场仍是节节败退。逃难和百姓和败退下来的士兵如同潮水般向贵州方向涌去,交通线上堵得水泄不通。

黄士伟被人群冲散,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只能跟着逃难的人群西进,最后辗转回到四川。他回川后不久,日本便宣布无条件投降。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弃,看报纸才知:父亲43年前炸死日军中将师团长

日本投降

黄士伟认为自己保家卫国的任务已经完成,不愿再回部队,便重新拿起课本开始读书,于1948年考入重庆向家坡重华学院财经系(建国后改名西南合作专科学校)。事后看来,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抉择。

1951年,黄士伟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成都财贸部门工作40多年。黄士伟人缘较好,又有过打鬼子的经历,在历次运动中他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只是国民党军官的身份,或多或少给他的子女带来不便。

一开始,年少的子女会嫌弃、埋怨父亲的身份,直到长大后他们才慢慢理解那段历史。

那时他们并不知道父亲是炸死日军中将的大英雄。

由于日本方面一直未公开相关档案,那段尘封的历史渐渐被人们淡忘。直到1975年,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了《中国派遣军》一书,

书中根据当事人的回忆,详细地还原了酒井直次的经过。

1984年,国内学者将之翻译成中文,才渐渐被国人所知。

1985年,四川文史部门编写《川军抗战亲历记》一书,向当年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征集稿件,黄士伟一篇关于梅埂突围的文章也被收录其中。原川军23集团军参谋长吴鹤云(解放后曾担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也写了一篇回忆文章。

由于吴较早知道酒井直次被炸死的信息,结合当年司令部的军事安排,他在书中提到是黄士伟带领部队炸毙日军中将。全书出版发行后,黄士伟迫不及待地拿来阅读,并发现了自己炸死日军中将的信息。

他回忆的细节,与日军战史描述的基本一致,这也佐证了当年确实是他指挥部队埋设地雷,炸毙酒井直次。黄士伟(晚年独居)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子女,后来他的事迹登上报纸,子女看到报纸才知父亲是位大英雄。

在这之前,黄士伟常常感到遗憾,上过战场杀过鬼子,却没立过大的战功,也没有获得过奖章。40多年后,得知自己也是有功之人,心情自然非常复杂。

后来有人问他:“上了战场却没获得奖励,后悔吗?”黄士伟说:“我没有愧对国家,值了!”

成为了大英雄的黄士伟,生活仍然和往常一样。他平时喜好诗词书画,并收集了许多抗战史料。

2014年10月13日,黄士伟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93岁。

老人身份遭子女嫌弃,看报纸才知:父亲43年前炸死日军中将师团长

黄士伟相片

也许还有很多像黄士伟一样的英雄,国家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和平年代,他们转身而去,不问功过荣誉,平凡生活,甘当无名英雄。不论上战场,还是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国家强大,民族复兴。

他们不问国家给予了自己什么,只求自己无愧于国家,所以黄士伟说:“没有愧对国家,值了!”老兵不死,这种家国情怀,会永远感动世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