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院去向落定!國資巨頭管控能力能否跟得上?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療機構的改革去向塵埃落定。

持續26年的企業醫最後一批央企辦醫療機構的改革去向塵埃落定。

持續26年的企業醫院改制在2021年歲末收官。12月23日,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媒體通氣會上,國資委通報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業所辦1154個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完成率達到99.6%。

“360個營運困難、缺乏競争優勢的企業辦醫療機構,有序實施關閉撤銷,妥善安置了醫院職工。” 國資委改革局副局長唐祖君在會上透露。

228個醫院移交地方;359家醫院在央企内部整合,實作專業化營運和集中管理;202家醫院引入社會資本、交由地方專業化平台管理;360家營運困難、缺乏競争優勢的企業醫院關閉撤銷。

“不下水永遠學不會遊泳。”2018年,國資委改革局副局長吳同興代表監管機構表達基本态度,言猶在耳。

原定2018年底結束的企業醫院改革,由于剝離企業醫院的程序遠比預期的更加艱難和緩慢,國資委在時間節點上做出讓步,把企業醫院的剝離大限從原定的2018年年底延後到2021年,增加了三年“緩沖期”。

然而,134号文給出的企業醫院四條剝離之路不變:關閉撤銷;移交地方政府,納入公立醫療體系;接受社會資本的重組改制;在以健康為主業的國有平台上進行資源整合。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療機構的改革去向,完全符合上述四條路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營運困難而關閉撤銷的央企醫院數目比重最大,相比位列第二的央企内部整合還多一家,移交地方與引入社會資本的比例也相差不大,分别是20%和18%。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院去向落定!國資巨頭管控能力能否跟得上?

截至2021年11月底,仍有極少數央企辦醫院未進行改制,在1154個醫療機構中僅占5家。

360家營運困難、缺乏競争優勢的企業醫院關閉撤銷,可見主管部門壯士斷腕的決心。據唐祖君介紹,關閉撤銷有序實施,妥善安置了醫院職工。

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醫院通過資源整合、重組改制等方式加入國企或混改醫療集團。其中包括華潤醫療、國藥醫療、環球醫療在内的央企醫療集團在重組整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自身也随之擴張跻身于大型醫療集團之列。

本輪企業醫院改制中,一些頭部醫療集團率先成為“巨無霸”,并在規模擴張的同時,衍生出上下遊的産業鍊,形成自己的商業模式。“企業醫院改制之後,出現了一些大型醫療集團,基本集中在國資醫療集團中。”中國醫院協會企業醫院分會名譽主任委員金永成告訴健康界。

國資醫療屬于公立屬性嗎?

按照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下稱非公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的說法,“萬床戶”醫療集團的出現,代表社會辦醫開始規模化、體系化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醫療品牌,并且在醫療産業發展中顯示出了非公醫療的實力。

查閱非公協會在社會辦醫參與抗疫的系列報道中,華潤健康、華潤醫療、宏信健康均有出現。在會員機關名錄中,國藥控股、寶石花醫療、華潤醫療等赫然在列。

在2021年健康界峰會上,華潤醫療副總裁吳新春出席并做主題演講時表示,“大環境對社會辦醫的要求比公立醫院更高,對政府所辦醫院的所有要求,我們社會辦醫必須全部做到,否則醫療體系背後的邏輯不會支撐我們。在此之外,我們還必須在資源整合、服務能力和學科建設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和要求。”

“健康中國戰略裡每一句話,我們都必須認真對待,這背後是醫療的本質,也是國家對于醫療衛生的基本要求。公立醫院要面對國考,而社會辦醫則展現為國考加若幹個社考,”吳新春說。

健康界還關注到,也有些央企醫療集團,從不和非公協會“一起玩”。搜遍非公協會的新聞,不見某些央企醫療的身影,也從不見到參與活動和合作的消息。

引人注目的是,2021年兩會期間,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于旭波表示,國企辦醫,特别是央企醫療集團,是公立醫療機構的第二國家隊,與政府辦醫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根據《2021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20年末,非政府辦公立醫院數量為2112家,約占全國醫院總數的5.96%。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院去向落定!國資巨頭管控能力能否跟得上?

(圖源:小唐大健康)

根據健康界梳理,按照登記注冊類型分,分為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截至2020年底,我國公立醫院11870家,民營醫院23524家。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院去向落定!國資巨頭管控能力能否跟得上?

《2021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第10頁

按照主辦機關分,醫院分為政府辦、社會辦和個人辦,2020年底其中政府辦醫院為9758家,社會辦醫院為7947,個人辦醫院為17689。

而社會辦醫院與個人辦醫院總和為25636(7947+17689),減去民營醫院23524家,剩下的2112家,而個人辦醫院無疑屬于民營醫院,則這2112家醫院為社會辦的公立醫院,就是國有醫院,包括衛生健康、教育、民政、公安、司法等行政部門辦的醫院。國企醫院集團所屬醫院是否在此列,尚待定論。

長期緻力于醫院評選的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莊一強告訴健康界,在艾力彼的醫院集團榜單裡,一直把國資醫療集團列為社會辦醫。“社會資本包括民間的資本和國有商業資本。凡是商業資本辦醫,都稱之為社會辦醫,即使是國有商業資本,也必須按照商業的遊戲規則來走,尤其是華潤醫療和環球醫療,還是上市公司。”莊一強表示。

事實上,目前已經出現了概念和界限混淆的局面。包括但不限于的情況有:國資辦醫被非公協會和行業認為是社會辦醫,自己也認為自己是社會辦醫;國資醫療集團認為自己是公立醫院,也不參與非公協會,但年年出現在第三方的社會辦醫排行榜中……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院去向落定!國資巨頭管控能力能否跟得上?

國企醫療輸出先進經驗

唐祖君在媒體通氣會上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将加快完成醫院改革掃尾任務。加快推進資源整合,發揮重點企業全産業鍊優勢,創新商業模式,加強管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準;加快出台支援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品質發展的工作方案,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醫療健康集團可持續發展,不斷做強做優做大。

經健康界梳理,以健康為主業的央企托底平台,接收企業醫院的動作基本持續到了2021年。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院去向落定!國資巨頭管控能力能否跟得上?

企業醫院改制潮中,一些國有企業醫院通過資源整合、重組改制等方式加入國企或混改醫療集團。其中包括華潤醫療、宏信健康在内的國資背景的集團在重組整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自身也随之擴張跻身于大型醫療集團之列。而這些大型醫療集團,對于高品質發展,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踐行,并且對整個行業進行輸出。

華潤醫療就在改善醫療服務下了真功夫。兩年多來,華潤醫療傾力打造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标準+α”為特色的潤心患者服務體系。據吳新春介紹,患者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已在華潤醫療旗下所有醫院全面開展并逐漸深化。各醫院均建立了醫院患者服務組織管理系統,成立了潤心患者服務中心,并選拔優秀人才擔任患者服務總監。在患者服務總監的積極推進下,各醫院大力改善就醫環境、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服務态度,提升服務效率,完善裝置設施,加強後勤管理。

吳新春表示,下一步華潤醫療希望進行更多有關研究,也希望這些研究成果能夠向全國同行傳播,來共同提升整個行業醫療服務品質的發展。

同樣将優質管理經驗向整個行業進行輸出的還有宏信健康。宏信健康CFO萬鈾介紹,早在2013年,還沒有實體的醫院時,宏信健康作為醫院并購的主體,就成立了并購醫院的平台。在2014年的1月,擁有了第一家醫院——惠州華康醫院。

據了解,宏信健康早在2012年10月就成立了醫院管理公司。根據萬鈾的介紹,整個宏信健康在進行醫院并購和管理的時候,實際上都是管理先行。“先有了醫管公司,讓我們有了管的能力,然後再去做規模的擴張”。

萬鈾表示,宏信健康把醫院開在病源地,堅持百縣計劃,形成區域集團和全國連鎖優勢;建構一張網絡,實施一個體系,形成一家醫院,發揮體制機制優勢,以品質和服務塑造品牌,堅持成本與效率雙領先。“‘百縣計劃’主要是契合國情,在有最廣大人口的區域,醫療資源是最少的。”

「巨無霸」管控能力面臨挑戰

企業醫院改制的收官之年,更重要的是新的未來同時開啟。今年各家醫院集團都制定了跟國家十四五規劃相比對的新發展戰略。而央企醫院集團作為央企整體戰略的一部分,醫療闆塊更多展現了社會責任和公益性質。

例如,國藥集團提出“四梁八柱、百強萬億”的戰略引領,在十四五期間,打造世界百強企業,萬億資産目标。而2020年國藥集團全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5000億大關,利潤總額突破200億大關,離萬億大關還有一半路程。

國藥醫療作為“健康中國”戰略支柱型企業,積極踐行健康央企使命,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對于醫療健康産業,國藥集團的定位是圍繞着醫院做公益,圍繞健康做産業。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院去向落定!國資巨頭管控能力能否跟得上?

(圖源:國藥官網)

醫療健康産業也是華潤集團“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的領域。華潤醫療是華潤集團在醫療健康的主平台。華潤醫療和華潤健康,經常被搞混淆。健康界梳理了兩者變遷的清晰脈絡。

華潤健康前身叫做華潤醫療,但非現在的香港上市公司華潤醫療。現在的華潤醫療從前叫做華潤鳳凰,更早一點上市之初時其實叫做鳳凰醫療。而現在的華潤健康是現在的華潤醫療的第一大股東。

通用技術集團下屬醫療闆塊,不僅僅隻有環球醫療,還包括通用中鐵、航天醫科、國中康健。

12月3日,通用技術“第二批小通診所試點機構評審會”召開,第二批的87家申請機構接受了專家組的嚴格評審。根據通用技術集團官方資訊。第二批申請小通診所挂牌試點的機構分别來自通用技術集團所屬環球醫療、通用醫療、國中康健、航天醫科四家醫療平台,及戰略合作企業寶石花醫療。

據了解,首批18家小通診所自2021年5月揭牌,在本次評審會後,通用技術集團小通診所數量達到105家,服務遍及全國15個省,25個地級市,覆寫可超500萬人。

健康界關注到,通過企業改制,快速提升體量後,但各家國企醫療集團也先後開啟了收購營利性醫院的步伐,做大的腳步從未停下。

最後一批央企辦醫院去向落定!國資巨頭管控能力能否跟得上?

唐祖君透露,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将加快完成醫院改革掃尾任務,指導中央企業開展“回頭看”專項檢查評估,確定改革經得起檢驗,并将加快出台支援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品質發展的工作方案,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醫療健康集團可持續發展。

體量龐大是央企醫療集團的主要特點之一。健康界在與央企醫療集團的接觸過程中,也發現了部分央企醫療集團内部結構松散,缺乏有效管理和限制機制。這或許是所有“巨無霸”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巨大挑戰,畢竟堆砌體量容易,但如何讓“大象”舉重若輕跳舞,卻是集團管控能力永遠的挑戰。

企業醫院改制告一段落,醫療行業格局改變後的新篇正在譜寫。國資醫療集團将書寫出怎樣的時代篇章,舉國上下正在拭目以待。

來源|健康界

撰文|申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