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較真|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來的,吃多了會得病?看謠言文章是如何炮制的

較真要點:

“浸出油”是制作食用油的工藝之一,對它安全性的指控主要是“溶劑殘留”。浸出所用的溶劑是“6号輕汽油”,有些人容易把它跟加油站的汽油混為一談。其實,用于浸取油脂的6号輕汽油是以正己烷為主的“食品級”有機溶劑,沸點在70℃左右,提取油之後通過加熱很容易去除,遠不足以危害健康。

查證者:雲無心丨食品工程博士

較真|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來的,吃多了會得病?看謠言文章是如何炮制的

最近,朋友圈裡流傳着一篇文章,說很多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來的,吃多了會得病。文中又從各個角度論證“浸出油會危害健康,而壓榨油才健康又安全”。這篇文章用了大量專業名詞與科學術語,也引用了許多專業内容,讓人“不明覺厲”。然而,整個文章其實是有選擇性地呈現事實并且扭曲解讀,進而打造了一篇誤導公衆的“謠言文章”。下面我将一一解析。

一、為什麼制作食用油的方法用“浸出法”代替了“壓榨法”?

“壓榨”是從油料作物中提取油的傳統工藝,它是通過實體壓力将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而“浸出法”則是用有機溶劑去浸泡油料作物,把油提取到溶劑中,再進行分離純化得到食用油。

壓榨法的裝置和工藝都較為簡單,農村小作坊就可以完成,而浸出法則需要現代化的生産線,工藝也較為複雜。而在提取油的效率方面,“浸出法”的提取效率比“壓榨法”高。

這種顯著的生産效率差異,使得現在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大豆油都采用浸出工藝,而花生和菜籽等含油量高的油料則先壓榨再浸取,隻有橄榄油等追求特殊風味的才采取完全壓榨的工藝。

二、壓榨油“安全衛生”而浸出油“有毒有害”?這是歪曲事實

謠言文章宣稱壓榨油“全過程無任何化學添加劑,保證産品安全、衛生、無污染,天然營養不受破壞”,而浸出油“是低營養、有毒、對消費者健康無益有害劣質油,不能做人類‘食用油’,隻能做生物燃料”。

較真|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來的,吃多了會得病?看謠言文章是如何炮制的

圖注:網傳文章截圖

首先,“無化學添加”跟“安全、衛生、無污染”是兩碼事。壓榨油需要加熱到較高溫度,在壓榨時溫度還會進一步升高,這個過程中會産生大量苯并芘等多環芳烴。為了提高出油率,很多榨油廠會對油料作物進行反複烘炒,形成的苯并芘就更多。而浸出工藝中,提取油時的溫度很低,基本上不形成苯并芘,不過在精煉過程中會形成一些。也就是說,不管是壓榨還是浸出,都可能産生苯并芘,産生的量跟具體的工藝條件密切相關。浸出油必然經過精煉,苯并芘的含量能夠降低到限量标準之内;壓榨油如果經過精煉,也可以降下來,不過壓榨油可以不精練而直接食用(即“土榨油”“自榨油”),苯并芘含量就可能高到大大超過國家标準。

至于“浸出油還殘留黃曲黴毒素B1”,則完全是謠言。不管是壓榨還是浸取,加工過程中都不會産生黃曲黴毒素,油中的黃曲黴毒素都是來自于榨油原料本身。不管是浸出油還是壓榨油,在精煉的時候黃曲黴毒素都會被高效地除去,而那些沒有經過精煉的壓榨油(即“土榨油”“自榨油”),黃曲黴毒素就會被保留到油中。實際上,新聞中有過大量“自榨油”“土榨油”黃曲黴毒素超标的報道,基本上沒有見到過浸出油中黃曲黴毒素超标的報道。

謠言文章還宣稱:

較真|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來的,吃多了會得病?看謠言文章是如何炮制的

對浸出油安全性的指控主要是“溶劑殘留”。浸出所用的溶劑是“6号輕汽油”, 有些人容易把它跟加油站的汽油混為一談。其實,用于浸取油脂的6号輕汽油是以正己烷為主的“食品級”有機溶劑,沸點在70℃左右,提取油之後通過加熱很容易去除。所謂“食品級”,是指經過去除重金屬的處理,将有害重金屬的含量控制在低于億分之一的範圍内,遠不足以危害健康。

經過加熱去除溶劑的“毛油”中,正己烷的含量不超過100 ppm(ppm是百萬分之一)。這個毛油還要經過進一步精煉,在最後得到的食用油中,溶劑的殘留量要求如下:

較真|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來的,吃多了會得病?看謠言文章是如何炮制的

圖檔來源:大豆油國家标準GB/T 1535-2017

也就是說,一級大豆油中已經檢測不到溶劑殘留,而二級和三級的大豆油,溶劑殘留(即GB2716的規定)是不超過20 ppm。這個标準,完全不會危害健康。

在謠言文章中還有一個說法:

較真|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來的,吃多了會得病?看謠言文章是如何炮制的

前面說的是“食用油”的溶劑殘留标準,其實跟中國的“一級大豆油”标準是一樣的。而後面說的“令人恐懼的500 mg/kg”是指豆粕,而不是食用油。“食用豆粕”是指用于進一步加工成其他食品原料(比如大豆蛋白或者大豆纖維)的豆粕,并不是直接食用的。在加工過程中,殘留的溶劑會被進一步去除。而作為動物飼料,大多數的限量标準都不如食物的高。所謂“所謂通過食物鍊進入人體”,純屬沒有根據的臆想。

三、浸出油确實去除了更多“微量營養成分”,但它們不影響健康

對于浸出油和壓榨油的營養,謠言文章做了如下的總結:

較真|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來的,吃多了會得病?看謠言文章是如何炮制的

首先,食用油的營養價值主要就是“各種脂肪酸”,前面說壓榨油的時候把“不破壞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作為優點,後面說浸出油的時候卻又說“各種脂肪酸隻能為人體提供能量,基本上無營養可言”,典型的“雙重标準”。

其次,食用油中本來就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礦物質,不管是“保留”還是“破壞”都無關緊要。“微量營養成分”中隻有維生素E和植物甾醇值得關注。浸出油在精煉時,确實去除了相當一部分的維生素E和甾醇,而壓榨油一般會保留得多一些。不過,食用油的合理消費量也就是每天30克左右,從其中獲得維生素E和甾醇總量也有限——更多的來源,還是食材本身。

換句話說,“壓榨油”的營養優勢,是被過于誇大了。

關于浸出油對健康的影響還經常提到反式脂肪。在精煉過程中,确實可能形成少量的反式脂肪,一般在1%到3%的範圍。按照世衛組織的指南,對反式脂肪的攝入量控制到每天不超過2.2克,對健康就沒有明顯影響。按照每天30克左右的食用量攝入量,其中的反式脂肪達不到1克。謠言文章說這是“中國人反式脂肪酸攝入的主要來源”,本意是想吓唬大家,其實反倒說明:中國人的飲食中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反式脂肪來源了,食用油中的這一點明顯低于“推薦控制量”,是以不足為慮。

四、大豆産品中殘留的“草甘膦” 不會達到危害健康的量

謠言文章中還引用了多年以前的某檔電視節目的内容來渲染浸出油的危害。

較真|食用油是用汽油浸泡來的,吃多了會得病?看謠言文章是如何炮制的

圖注:網傳文章配圖

其中說到的“有毒的東西”是指草甘膦。

謠言文章說,國家标準中沒有對大豆或大豆油允許的草甘膦“最高殘留限量”作出規定,就意味着草甘膦殘留量均應當為“無”。此外,還說食品添加劑清單中不包括草甘膦,是以大豆油中如果監測出草甘膦,就應該視為“非法有毒添加劑”,涉嫌“犯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這是對國家标準完全錯誤的了解。

首先,在國際食品法典(CODEX)中,大豆的草甘膦使用限量為20 ppm,而現實中的含量要遠遠低于這個标準。

其次,大豆食品中的草甘膦是“農藥殘留”,不是“食品添加劑”,自然不會在食品添加劑名單中。電視節目的編導與主持人既非專業人士,也沒有去認真了解科學事實,就認為“有毒的東西放到這個油裡頭”,這是僅僅憑着“一臉正氣”就去扭曲事實,挑動觀衆情緒。

對于這篇謠言文章來說,扯草甘膦的問題其實是邏輯混亂。草甘膦是一種除草劑,并不是隻在轉基因大豆中使用,而是在各種農作物中都可能使用。

本文編輯:fycfeng

關注【較真】,擷取更多靠譜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