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價、配貨、排隊,4S店的“愛馬仕套路”

農曆春節即将到來,按照慣例,不少4S店已經開始裝點門面。不過不同于以往,如今不少品牌無需為促銷賣車而發愁,反而要為沒有現車感到苦惱。

“現在店裡沒車,下了訂單最早也要到年後才能提車。”由于産能緊張,熱門車型賽那稱得上一車難求。在廣汽豐田的4S店裡,銷售需要反複向客戶解釋,為什麼拿着錢卻買不到車。

“主機廠配置設定到每家4S店的現車數量非常少,銷量高的門店可能還會多一些,但一般每家店每個月不到10輛。”因為供不應求,直接催生出不少車型向愛馬仕看齊,需要配貨、加價才能購買。

上述銷售人員透露,現在想要訂購一輛賽那,加價4-6萬元隻是正常操作。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這個數字不會随着市場行情繼續上漲。

事實上,受疫情以及晶片短缺影響,不止是賽那,缺貨幾乎成為大部分明星車型的日常。未來汽車日報在走訪多家4S店後發現,不少車型都需要加價,而且大機率都沒有現車。

一邊是産量不振,一邊是購車高峰,當汽車市場向“行情”看齊,那些愈發緊俏的車型,也開始回歸到看似更為公平的價高者得的交易規則中去。

加價的理由五花八門

參照往年的銷量走勢,春節前往往是汽車銷售的傳統旺季,而疊加今年更為複雜的産銷環境,汽車經銷商們,似乎也多了幾分加價的底氣。

因為産能有限,賽那的訂單量卻一路上漲,上述銷售人員明确表示,“車源非常緊缺,實際價格會跟随市場行情随時波動”。目前,該車型的豪華版或舒适版需要加4萬元,而至尊版或鉑金版需要加6萬甚至更多。

不過按照4S店銷售人員的說法,額外交的錢并不算做是“加價”購車,而是屬于裝潢費用。具體項目不固定,像是車窗貼膜,客戶都可以根據需要選裝。“你也可以不選,那就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

在中大型MPV市場裡,另一款赤手可熱的車型别克GL8,也和賽那有着一樣的處境。如今訂購一輛GL8,也需要加價1萬元,用于購買車内裝飾。

多位别克4S店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店内并沒有現車,雖然有車輛“在途”(廠家發運狀态),但不能保證具體到店時間,“大機率需要等到年後。”

“客戶排隊買車,其實我們比他們更着急。”在一家合資品牌4S店工作的銷售人員王峥表示,加價提車看起來是經銷商從中賺錢,但實際上,使用者交了定金後,4S店需要支付全款拿車,“多數情況下廠家都是一口價,我們都是貸款買車,在沒有利潤的情況下,加價提車的确是不得已。”

而一直暢銷的進口MPV豐田埃爾法更是需要加價數十萬元才能購車。除去重災區MPV市場,如今包括東風日産、上汽大衆等一些經濟型轎車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以11.86萬元的軒逸為例,以往通常會有1.5萬元左右的優惠,但目前因為缺芯産能不足,導緻優惠幅度很小。一位銷售表示,着急用車的客戶,還需要加價5千到1萬不等,和其他客戶換單,“這些額外的成本并不包括裝潢費用,隻是單純的加價提車。”

王峥透露,如果手裡的其他客戶不着急提車,銷售通常會以一千元到兩千元的紅包為代價,為其他客戶插位,但後者需要付出五千甚至更多的費用。“這些錢需要通過4S店财務稽核,成交後再按點返給銷售。”

加價、配貨、排隊,4S店的“愛馬仕套路”

來源:Pexels

在這個可操作的過程中,讓客戶加價的理由也五花八門。“如果是在沒有現車的情況下,有些人會聲稱需要從其他城市托運,那麼就會産生高達數千元的托運費。”王峥表示,實際情況是,不少4S店隻需要從本地其他店調庫存車。

還有一些加價的費用,會以整備服務費、金融服務費以及咨詢服務費等各種形式呈現。而在加價的重災區,豪華品牌更是底氣十足。

“現在訂M4需要加價5萬元左右。”一位寶馬4S店銷售人員表示,寶馬M系列全部都要加價。“我們店加的還算少的,有些店能加十幾萬,還不附贈裝潢。”

與此同時,想要購買奧迪的RS系列,也需要加價數萬元,而奔馳G系列甚至能達到近百萬元。

品牌出手嚴控加價

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中的加價“神車”并不是少數。從奔馳當家越野車大G,到憑借加價進入百萬豪車序列的豐田埃爾法,這些需要進口且産量小的車型,長期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缺貨狀态,這也導緻經銷商能夠按需漲價。而在缺芯浪潮下,這樣的趨勢也蔓延至更多的車型。

事實上,為了避免經銷商随意漲價,早在2017年,商務部就印發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規定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是以适當形式明示銷售汽車、配件及其他相關産品的價格和各項服務收費标準,不得在标價之外加價銷售或收取額外費用。

“經銷商的加價行為如果符合法律規定,則不構成違法。”太琨律創始合夥人朱界平表示,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國家對于汽車加價銷售行為是嚴厲打擊的。但汽車這類商品的價格不是由國家定價,而是商家根據市場情況,随時對商品的價格進行調整,造成汽車加價銷售的主要原因是供需關系。

對于目前汽車經銷商加價賣車是否違法,朱界平認為還難以界定。“當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時,經銷商會通過各種手段、方式進行變通,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關執法部門的監管難度。”

加價、配貨、排隊,4S店的“愛馬仕套路”

來源:雷克薩斯官網

因為加價受到處罰也早有案例。2019年12月,由于被舉報加價銷售、4S店統一售價等原因,雷克薩斯品牌汽車銷售存在價格壟斷行為,豐田中國被判以罰款8761.3萬元。

不過加價的行為并未消失。一位雷克薩斯4S店銷售表示,目前各大車型都沒有現車,需要加價才能提車。以雷克薩斯ES為例,其300h系列車型,需要加裝2-3萬元的裝飾。

面對加價情況,自主車企們也以更嚴格的管理來維護品牌形象。

不久前,針對短視訊平台使用者舉報坦克品牌經銷商“加價傳遞”的行為,坦克品牌釋出公告稱,公司已經下發通知,永久取消涉事經銷商的坦克品牌經營授權。同時,坦克品牌強調,廠家與經銷商串通發車的情況确不屬實。

“坦克APP是下定的唯一管道,價格非常透明,我們不會增加額外的費用。”一位魏牌4S店銷售人員表示,廠家明令禁止4S店加價,官方指導價就是最終售價。“而且也不能插位提車,如果出現提前拿車的情況,隻有前面訂單取消,以此順延訂單。”

“現在大多數經銷商都不會加價,有些車型甚至還有幾千元的優惠。”一位領克品牌4S店銷售人員表示,廠家對4S店要求很高,價格也是遵循官方指導價,并沒有其他強制的費用。早在2017年,領克品牌就宣布停止給加價的經銷商發商品車。

在比亞迪的4S店裡,一位銷售表示現在下定比亞迪秦Plus車型,也要等到年後才能提車。提不過他表示,“這款車并不會出現其他費用,我們還會送隔熱貼膜和腳墊。”

直營能治本嗎?

雖然加價的前提在于産品實力,但緊缺的供求關系與經銷商和車企也有着莫大的關系。

有意思的是,2019年,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面在被問及埃爾法加價問題時表示,“我們給經銷商的埃爾法沒有加一分錢,大家可以直接找他們說。”

似乎這位掌門人将“加價”這口鍋甩給了國内經銷商。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作為車企和使用者的中間商,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經銷商們也确實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熱銷車型上。

進入新造車時代後,當特斯拉将直營模式推向市場,也讓人們看到了汽車銷售的另一種可能。安信證券曾分析稱,直營可以對産品進行調整使其更适應客戶需求,提高産品競争力,以及使用者對品牌的認可度。

2013年6月,特斯拉在加州矽谷舉行股東大會,彼時仍處于襁褓中特斯拉,因為堅持采用直營模式遭到經銷商的炮轟。“美國汽車經銷商協會正發動一場針對你們的戰争,你打算怎麼應對?”當有人質疑馬斯克時,後者的回答非常犀利:“和經銷商合作不會有好下場。”

加價、配貨、排隊,4S店的“愛馬仕套路”

來源:蔚來汽車

随着其他新造車品牌的跟進,如今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向特斯拉學習,對銷售管道進行革新。

為了促進ID.系列的銷量,大衆推出了代理制營銷模式,車型實行全國統一零售價。這種銷售模式介于傳統4S店和品牌直營店之間,可以讓廠家和消費者一對一直接接觸,這也讓ID.系列的價格更為透明。除此之外,包括長城、吉利等車企也開始嘗試自營管道。

相應地,傳統的經銷模式也表現出萎靡。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資料,截止2020年年底,全國乘用車經銷商網絡在業數量為28229家,全年網絡增速出現5.3%下降,全年累計退網經銷商達3920家,平均每天退網超10家。

種種迹象表明,雖然目前的汽車市場仍以4S店銷售為主,但授權經銷商在2020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也意味着直營模式正在逐漸被汽車行業所接受。

不過長遠來看,除了沒有中間商,汽車價格變得愈發透明,想要真正改變加價買車的局面,最根本的還是要提升力,給予使用者更多好的選擇。

作者| 秦章勇

編輯| 王 妍

加價、配貨、排隊,4S店的“愛馬仕套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