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中晚期,河北三鎮實力強大,為何無法推翻李唐建立新王朝?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皇帝得了一種叫做“文臣武将皆不可信”的病,在皇帝看來,這年頭,百官要是靠得住,母豬恐怕也會上樹;藩鎮要是靠得住,大象恐怕也會跳舞,那麼隻有依靠家奴了,唐朝皇帝令宦官直接參統帥當時京城的精銳部隊神策軍,這個決定導緻了宦官成為了一支制衡藩鎮的力量,當時哪些藩鎮最厲害,當然是河北三鎮。

唐朝中晚期,河北三鎮實力強大,為何無法推翻李唐建立新王朝?

當我們翻開大唐後半段的曆史時,自然而然地産生了極大的落差感,甚至于大量唐朝負面資訊湧入。甚至一些人覺得唐朝後半段一百五十多年,都是苟延殘喘。然而,這種說法是不切實際的,卻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心理落差會導緻理性的缺失,而做出很多情緒化的判斷。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安史之亂以後,唐朝變得四分五裂,河朔三鎮成了獨立的王國,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卻又不完全是,因為如果河朔三鎮真的如此強大,為什麼不第一時間推翻唐朝?而最終把唐朝送進墳墓的,不是河朔三鎮,卻是河南的朱溫。

唐朝中晚期,河北三鎮實力強大,為何無法推翻李唐建立新王朝?

或許有人會提“河北三鎮”如果聯合起來,依舊可以組織起一支可以挑戰唐王朝的軍事力量。且不論他們能否做的比安祿山、史思明更好。但是事實證明,河北三鎮從形成不久就飽受内亂之苦。河北三鎮”從來就不是鐵闆一塊:河北三鎮雖然同出安史叛軍一門,而且管轄地域也相鄰,也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基礎。但是畢竟大家互不統屬,彼此間也不可避免會出現沖突沖突。在安史之亂結束後不久,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和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就彼此交惡,李寶臣甚至聯合另一位安史降将淄青節度使李正己一同上表,請求讨伐田承嗣。随後接管了李懷仙的幽州節度使的朱滔也被卷了進來,河北三鎮和其他一些地方割據勢力自己就互相打了起來。

唐朝中晚期,河北三鎮實力強大,為何無法推翻李唐建立新王朝?

經過幾十年的反複拉鋸與征讨,各地“藩王”與中央王朝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敵對或統轄管轄,宋朝人尹源對此曾有一段精辟論述:“弱唐者,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強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