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跌跌不休!半導體裝置兩大龍頭,分水嶺來了?

跌跌不休!半導體裝置兩大龍頭,分水嶺來了?

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半導體,這個行業比較獨特。在産業鍊上,技術難度最高的不是上遊從事腦力勞動的設計,而是中遊從事體力勞動的生産制造。

而之是以說制造難,是難在了生産裝置上。

一般來講,半導體生産要經曆以下幾個步驟()。其中對裝置要求最高的是光刻、刻蝕、薄膜沉積。裝置投資占比分别高達21%、23.8%和26.9%。也就是說,建好這三項,晶片工廠基本完成了70%。

跌跌不休!半導體裝置兩大龍頭,分水嶺來了?

圖檔來源:國開證券

而這些高精尖的裝置,基本都掌握在歐美日手裡。不過近年來,在補貼之下國産替代也向前邁了一大步。其中不乏佼佼者,比如中微公司(688012)、北方華創(002371)。

從業務構成來看,北方華創大而廣,不僅有刻蝕機、薄膜沉積裝置,還有氧化擴散裝置、清洗裝置。其覆寫範圍基本貫穿了半導體生産的整個環節。而中微公司小而專,在半導體生産裝置領域,目前隻有刻蝕機。

這就導緻,北方華創營收、淨利、甚至市值都要比中微大得多。但是仔細研究一下财報會發現,中微的小而專,其實要比北方華創的大而廣,發展的更從容。

一、大而廣,投入産出效率低

廣覆寫,對北方華創的業績拖累極其嚴重。甚至遠遠超過了财報表面呈現的資料。

跌跌不休!半導體裝置兩大龍頭,分水嶺來了?

1.制造行業重資産

制造業需要重資産投入。北方華創業務範圍廣,固定資産投入高。但不是每個生産條線,都能創造穩定的營收。然而每項固定資産,都需要穩定計提折舊損失。

從資料來看,截止2021年9月底:

1.北方華創固定資産24.22億,前三季度實作營收61.73億;

2.中微公司固定資産1.76億,前三季度實作營收20.73億。

比較機關營收負擔的固定資産成本,北方華創是中微的4-5倍!其結果必然導緻(假設其他條件相同),北方華創的毛/淨利率将遠低于中微。

2021年前三季度,北方華創和中微的毛利率分别是40.94%、42.68%;淨利率分别是12.35%、26.13%。差距已經相當明顯了。然而這個資料,很可能還并未反應這倆公司真實的利潤品質。因為北方華創和中微并沒有同比例計提折舊。

2021年中報顯示,北方華創固定資産20.99億,計提折舊8945萬,計提比例4%。而中微,固定資産1.8億,計提折舊2439萬,計提比例13%。

當然,不同類别的固定資産,有不同的計提标準,嚴格來講并不能直接比較。但對比這兩個資料,可以明确一個問題,北方華創在固定資産折舊這個問題上,計提的規則更為寬松。而其目前少計提的折舊,必然會影響将來的利潤。

2.高端制造行業重研發

制造業除了需要重資産投入外,高端制造還需要重研發。

2021年前三季度:

1.北方華創研發費用8.69億,占營收14%;

2.中微公司研發費用2.59億,占營收12.5%。

從這組資料來看,北方華創和中微的研發費用投入占比相差不大。但費用化隻是研發投入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經常用來修飾報表的行為,是把研發投入資本化。

簡單了解,費用化就是公司把投入研發的錢,計為研發費用,直接影響當期利潤。而資本化就是公司認為這項研發投入将來會有成果産出,是以計為一項資産,不會影響當期損益。

北方華創和中微,都把一部分研發投入進行了資本化。還原後,2021年上半年,中微合計研發投入2.17億,占營收16%。而北方華創是15.84億,占營收44%。

跌跌不休!半導體裝置兩大龍頭,分水嶺來了?

可見,北方華創确實重視研發。不過反過來看,北方華創要覆寫多個産品線的研發,需要極高的投入。

但北方華創,半年淨利潤才3個億,根本承受不了15個億的研發支出。是以北方華創60%的研發支出都進行了資本化(中微23%)。也就是說,錢已經花了出去,但這部分仍然被當成一項資産列示在了報表上。

對于這種虛拟資産,未來可能會直接轉入費用,抵減當年利潤。也可能會計入無形資産,逐年攤銷。而這個金額越積越高,遲早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

二、小而專,技術水準高

抛開短期業績層面的問題,長遠來看,北方華創和中微,作為半導體生産裝置國産替代的希望,前途如何還是要取決于技術。

雖然北方華創研發投入金額遠超中微,但是從二者都生産的刻蝕機來看,中微的技術水準略勝一籌。

對比之前,先來簡單介紹下,半導體生産中的關鍵裝置: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裝置究竟是什麼?

中微的創始人尹老闆曾給過一個生動的比喻,他說晶片生産的過程,就好比是蓋樓房,而每一層樓的具體工作,就好比是剪窗花。先拿來一張紅紙,然後畫上花樣,再拿把剪刀按照花樣進行裁剪。

跌跌不休!半導體裝置兩大龍頭,分水嶺來了?

中微創始人尹志堯

其中,薄膜沉積就好比是鋪上了一張紅紙;光刻就相當于是畫上了花樣;而刻蝕就是按照花樣進行雕刻。這三者缺一不可。

而這幾十層甚至上百層樓房,都要建在一個頭發絲的幾千分之一、甚至上萬分之一的尺度上。這就導緻生産裝置對精細度的要求,都要以納米計量。什麼概念呢?就相當于毫米的百萬分之一。

是以,衡量技術水準的關鍵,主要就是看裝置能夠達到怎樣的精細程度。

目前,中微公司的刻蝕機,最先進的已經能夠達到7nm、5nm,而北方華創的刻蝕技術還停留在14nm。

跌跌不休!半導體裝置兩大龍頭,分水嶺來了?

另外,從下遊客戶的角度來看,中微已經進入了台積電、中芯國際的供應鍊。側面驗證其裝置的生産技術已具備一定的成熟性。

而北方華創,其研發投入散落在各個産品條線上。唯一的技術優勢是布局了薄膜沉積裝置。雖然也停留在14nm層面,不過薄膜沉積裝置是一個比光刻機、刻蝕機更大的賽道。提早布局,北方華創也算占據了先發優勢。隻是多線并行的代價也實在慘重。

跌跌不休!半導體裝置兩大龍頭,分水嶺來了?

三、國産替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北方華創和中微公司,走了兩條不同的路徑。但在高端裝置制造的起步階段,注定不适合大而廣。

高端裝置制造需要重資産、重研發投入。多線并舉就意味着投入翻倍。而與此同時又未必能帶來同樣的産出。無奈之下,隻能從固定資産折舊、研發費用資本化上做文章。但即便目前業績看得過去,未來也會成為隐患。

而且兼顧發展,很容易造成的一個後果是縱深不精。而在高端裝置領域,國際前十壟斷了76.6%的市場佔有率。歸根結底,還是由技術水準決定的市場需求。若技術不達标,則很容易陷入市場需求小,沒錢搞研發的惡性循環中。

跌跌不休!半導體裝置兩大龍頭,分水嶺來了?

相比之下,中微似乎比北方華創的前途更可期,不過中微的财報看上去也不是很樂觀。雖然2021年前三季度實作了5.42億的淨利潤,但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就隻剩下了1.65億。因為中微目前淨利潤的主要來源,是投資收益以及政府補助。

可見無論是中微公司,還是北方華創,距離技術成熟、商業模式成熟,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