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貿易争端暫歇!被日本在晶片領域“卡脖子”4年後,南韓如何自救?

随着南韓政府旨在解決二戰期間被日本強征勞工對日索賠問題的第三方代賠方案公之于衆,日韓圍繞這一問題的貿易僵局也随之出現松動。

3月16日,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向記者團釋出消息稱,在與日本經濟産業省舉行的政策對話中,韓日雙方就兩國間自2019年進行的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一事達成一緻。根據雙方達成的協定,日本方面着手解除對南韓晶片産業的三項材料的出口限制,南韓方面則撤回就出口管制向世貿組織提出的起訴案。同時,雙方就将對方國家重新納入出口管制“白名單”一事進行密切溝通達成一緻,争取盡早恢複原有秩序。

這一消息也意味着日韓在貿易領域争端熄火。

這三種材料對南韓經濟很重要

2018年10月,南韓大法院(最高法院)判令日本涉案企業賠償二戰時期被強征的韓籍勞工受害者。近一年後,日本政府于2019年7月采取反制措施,限制對韓出口高純度氟化氫、氟聚酰亞胺、光緻抗蝕劑三種關鍵半導體材料,同年8月還将南韓踢出适用簡化出口程式國家白名單。南韓于2019年9月将日本對韓采取出口限制一事訴諸世貿組織(WTO)。

被日本方面禁止向南韓出口的三種半導體原料,即氟化聚酰亞胺、光刻膠、氟化氫主要用于智能手機面闆以及電視的液晶屏,同時光刻膠也是半導體産品的核心材質。南韓貿易協會的資料顯示,半導體産業出口平均占南韓出口總額的25%;南韓所需要這三種原料中,91.9% 的氟化聚酰亞胺、43.9%的光刻膠以及93.7%的氟化氫都從日本進口。其中依賴度較低的光刻膠,實際上南韓大量從比利時進口的光刻膠,是由日本公司JSR的比利時子公司生産的,是以當時南韓光刻膠對日本公司依賴度其實超過80%。是以,日本此舉被視為“掐住”了南韓經濟的咽喉。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旻對第一财經分析道,在全球産業鍊分工布局中,南韓處于生産加工環節,日本則處于提供關鍵原材料的環節,“兩者所處的環節不一樣。此前日本針對半導體領域的關鍵材料推行出口管制,已對全球半導體産業形成沖擊,而這是包括美國在内的國際社會不願看到的。”

韓企忙“自救”

南韓經濟對日本長期的高依賴度,自1965年兩國關系正常化以來,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狀态,2018年南韓對日本的逆差規模為240億美元,這在南韓所有貿易關系中是最大的逆差。南韓貿易協會(KITA)的資料顯示,南韓對日本貿易逆差的最大源頭為高科技産品,尤其是半導體和晶片制造裝置占到了逆差的三分之一。

不過,在日本制裁的三年來,并非日本上述三大關鍵材料的廠商無法向南韓出口,隻是在每出口一批上述材料時必須通過日本經濟産業省的出口審查,審查的時間一度拖至3個月。在貿易沖突前,日方廠商隻需通過一次審查後即可向韓方自由出口。

由于高純度氟化氫具有強腐蝕性,儲存時間很短,且南韓企業對于上遊半導體材料的庫存一般是1-2個月,是以當時日本半導體材料的出口限制對南韓半導體行業造成了很大影響。

為擺脫“卡脖子”窘境,南韓政府于2019年加大了對半導體原材料、零部件和裝置供應商的支援力度,并于同年11月啟動了進口替代項目,試圖通過供應商多元化以及國産化兩步走的戰略,來減緩對日本在上述領域的依賴。

在供應商方面,南韓企業加大了從中國、歐美等地的采購來替代日本廠商。2020年的資料顯示,南韓從日本進口的半導體材料占總進口量的38.5%,而第二大半導體材料進口來源是中國(20.5%)、其餘分别為美國(11.3%)等。

在國産化方面,南韓的光刻膠産業實作了零的突破。據韓媒報道,南韓東進半導體就在貿易戰後開始研發EUV光刻膠,并在2021年通過了三星電子的可靠性認證。此後,又利用1年左右的時間,投入到生産線的應用。這一消息被韓媒視為南韓半導體産業鍊實作自主的重要時刻。

在氟化氫領域,南韓企業的自主研發進度也很快。截至去年底,有包括SK Materials在内的三家韓企成功開發出了氟化氫,且部分産品已被半導體廠商用于量産。

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的資料顯示,3年來,南韓在氟化氫進口量方面下降了66%,從2019年的3630萬美元下降到2022年約1250萬美元。

不過,由于上述材料涵蓋内容廣泛且細分種類諸多,尤其是光刻膠領域,南韓企業顯然無法做到“完全”替代。

3月15日,就在尹錫悅此次訪日前,南韓政府提出,将在首都圈打造一個全球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叢集,這一藍圖包括建立一個能容納巨型制造工廠、設計公司和材料供應商的半導體制造中心,旨在加強南韓本土的供應鍊。

這項計劃還要求三星電子等南韓大型企業的加入。截至2026年,南韓将向包括晶片、電池、機器人、電動汽車和生物技術等領域投資550萬億韓元(約合4220億美元)。

南韓科技巨頭三星電子随後證明,将在2042年前投資近300萬億韓元(折2300億美元),發展南韓政府計劃中“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基地”,作為上述政府計劃的一部分,以推動南韓晶片産業的發展。

如何攪動全球市場?

如今,随着日韓貿易戰停歇,他們之間的聯手又将如何攪動全球晶片市場?

南韓全國經濟人聯合會(FKI)此前釋出的一份題為《韓、美、日對中國進口依賴的現狀和未來任務》的報告稱,與日本和美國相比,南韓在半成品和材料零部件方面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更高。報告資料顯示,2020年南韓約有29.3%的原材料零部件進口來自中國,而日本和美國的這一比例分别為28.9%和12.9%。

就中間産品而言,FKI的報告認為,2019年南韓對中國進口的依賴程度明顯高于日本和美國,遠高于10.4%的國際平均水準,“南韓和日本之是以在半成品和原材料零部件的進口上依賴中國,是因為中日韓三國以中間産品貿易為基礎,形成了一個互相聯系的經濟團體。”

李旻告訴第一财經,南韓對中國依賴更多是價格因素,對日本的依賴則是緣于技術上的不可替代性,“南韓改善與日本的關系,背後不乏經濟和技術層面的考量。日本對韓半導體領域的關鍵材料出口如果恢複至貿易戰以前,那對南韓整個半導體産業鍊來說是有幫助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商務部已在3月初正式啟動了53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法案包括對晶片行業的補貼、對半導體和裝置制造25%的投資稅收抵免等扶持政策,但關注最多的條款還包括對華晶片産業的排他政策等。

作為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兩大盟友,李旻認為,結合美國的晶片法案以及“晶片四方聯盟”(Chip 4)來看,“雖然美方提供的補助力度不小,但10年内南韓企業按美方限制不能和中國進行合作,機會成本實在太大。南韓需要在美日韓與中日韓合作中找到平衡點。”

去年下半年來,南韓政府相關官員以及企業代表已多次赴美試圖協調晶片合作的相關立場。美國白宮7日最新消息顯示,南韓總統尹錫悅将于4月26日對美進行國事通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