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電巨頭為何參與造車 如何開啟盈利新賽道?

家電巨頭為何參與造車 如何開啟盈利新賽道?

【藍科技綜述】當家電産業面臨增長天空闆,家電業如何保持穩定的利潤來源?

當家電産業的邊界不斷突破,跨界賦能成為産業創新的最優選擇時,家電産業開始向産業鍊延伸。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賽道持續火熱,跨界造車已非新鮮事。阿裡巴巴與上汽集團共同推出“智己”、百度與吉利合資創立集度汽車,華為宣稱聚焦ICT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網際網路巨頭紮堆進軍造車賽道,引發新一輪造車熱潮。 美的、格力、海爾、長虹、海信、TCL等家電頭部企業均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家電企業之間的戰火也延伸至汽車市場。

不過造車并非易事,和網際網路巨頭、造車新勢力對比,家電企業造車或者生産汽車零件都顯得勢單力薄。不少家電巨頭嘗試造車無果,再次延續“造車夢”,必将要展現更強的生産力才能被市場認可。造車新勢力為何成為家電巨頭們的主戰場?他們又該如何開啟新的盈利賽道?

新時代最大的增量場——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産業目前來看是諸多企業心儀的新經濟增長點,也是“超車機會”。從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來說政策利好、需求旺盛,有巨大的潛力空間。

首先,國家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的發展願景。其次,艾瑞資料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30萬輛,屆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将在2000萬左右。第三,中汽協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由年初的約6%提升到8月的17.8%。

另一方面,5G浪潮下智慧家庭的概念逐漸成為現實,而智能汽車也是智慧家庭重要的一部分。相比紅海一片的智能家居産品,智能汽車是家電企業更為重要的多元化布局,是打破家電市場格局的掘金機會。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不少家電行業紛紛跻身造車賽道。1月5日消息,在2022 CES展上,日大學技公司索尼公司釋出了一款全新電動SUV概念車VISION-S 02。索尼CEO吉田憲一郎還宣布,将成立索尼移動公司,緻力于将索尼的電動汽車商業化。

作為打造全球首個場景生态品牌“三翼鳥”的操盤手——海爾與中國知名汽車企業吉利聯姻,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車輛應用推廣等領域展開合作;創維集團也參與到整車制造中,在第九屆電子資訊博覽會上,集團展出了一輛創維汽車,該車就是天美ET5的換标車型。與此同時,創維集團還将對天美ET5進行改款更新,新車更新後将改名為創維汽車,并且新車尾标也将改成創維集團英文名“Skyworth”。

家電巨頭擠入汽車零件賽道

比起戰火紛飛的整車市場,汽車零件賽道似乎是一條不錯的道路。也就是不造整車而聚焦汽車零件,深耕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三電”系統,即電機、電控和壓縮機。

TCL創始人李東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未來會在新能源車載相關産品上發力,目前已經組建了新型車載産品部門,這些業務已經開展起來,我們會搭上新能源汽車的列車,成為新能源汽車關鍵器件的提供商。

海信入局汽車行業也不是選擇造車,而是通過汽車電子三大布局殺入。海信入局汽車的思路是以車路協同及車身感覺核心零部件為切入口,同時依托新型顯示技術優勢跨界布局座艙電子領域,以汽車空調資源優勢布局新能源車空調壓縮機和整車熱管理領域。海信對進入汽車産業鍊的目标很清晰——紮紮實實做事情的,定位很明确,就是服務主機廠,做智能汽車關鍵部件與方案一流的供應商。

衆所周知,LG在動力電池領域一直是巨頭級别的存在。高工産業研究院(GGII)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36.30GWh,同比增長18%,而LG化學裝機量達到了30.91GWh,市占率高達22.7%。LG集團現充分依托其優勢,宣布關停王牌手機業務,入局造車加強汽車零部件業務。LG表示下一段征程将放在電動汽車元件、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領域。

在造車的時代風口該如何布局

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在第三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鍊創新大會上,直言道“新能源汽車是帶輪子的家電”。從目前來看,國内的頭部家電企業如格力、美的、海爾、海信、創維和小米等都已經切入了新能源汽車賽道。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都是造車,但各家企業切入的角度和造車邏輯并不相同。

目前家電企業造車主要分三類:一是直接參與整車制造;二是滲透到汽車配套産品相關的産業;三是對造車項目進行投資。

整車制造,以海爾和創維為代表。從海爾目前的戰略布局來看,與其說“造車”,不如說是“造場景”。作為擁有全球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的海爾,在智能生活場景生态領域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是以海爾“造車”更多是通過旗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賦能連接配接汽車制造相關企業,把車和家兩個生活應用場景智能連接配接起來,實作萬物互聯。

對創維來說,創維已經推出了兩款整車ET5和EV6,但在新能源智能汽車競争激烈的國内市場,創維并不占優勢,是以隻能在車載駕駛場景上尋求更多差異化表現。

目前創維汽車在駕駛場景的發力點同樣是車家互聯,不過創維汽車的創新點在于更加關注駕駛人員的血壓、心率等健康功能,同時配備了專利睡眠座椅,讓汽車成為使用者的第二睡眠空間。

雖然華為和海爾、創維們都是造車賦能派,但華為是在智能汽車基礎架構上技術賦能,比如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核心自動駕駛、車聯網、晶片等基礎智能化領域。而海爾和創維則更多是在華為和車企搭建好的車載智能化地基上,從企業自身核心的智慧家居場景出發,建造并打通原有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車之間的IOT場景,實作對新能源汽車的駕駛場景賦能。

對汽車配套零件的生産,以美的、海信和格力為代表。對于有過一次造車失敗經曆的美的而言,這一次瞄準的對象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三電”系統,即電機、電控和壓縮機為核心的汽車零部件,産品線涉及電機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和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等。

有趣的是,2021年3月海信斥資約13億元人民币,控股日本三電控股株式會社,同樣打算在新能源車空調壓縮機和整車熱管理技術等細分領域發力。

4月,格力電器公開了一項名稱為“一種鐵芯沖片、定子鐵芯、電機及新能源汽車”專利技術。據專利介紹,該技術應用于永磁電機領域,而永磁電機一般被用于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如此看來,格力造車的思路在短時間内大機率也是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入手。與第一種邏輯相比,零部件的生産不僅能提升家電公司的利潤空間,又因不與其主營業務相沖突,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業經營的風險。

參股汽車産業,以海信為代表。2021年3月份,海信家電斥資約13億元人民币,控股日本三電控股株式會社,計劃借助合作夥伴的資源發力新能源車空調壓縮機和整車熱管理等細分領域。

盡管此次家電企業“造車”的邏輯比以往更加地謹慎理性,但“造車”始終是機遇與風險并存。未來究竟是重蹈覆轍還是喜獲新生,一切還需交由時間來見證。

本文原創于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台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