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中求進,一手要“穩”基本盤,一手要“進”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目前上海必須跨越的重要關口。我們要把握機遇、看到差距,乘勢而上、持續發力。特别需要關注的,是“新賽道”布局和“終端帶動”兩大關鍵。
賽道選擇,是關系到能否掌握未來發展主動的重大問題。國際上一些城市,因選錯賽道而錯失機遇、喪失優勢地位的例子不少。在今天這個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層出不窮的時代,我們不能等閑視之。對于那種具有數萬億元前景規模的大賽道、具有十多萬億元市場潛力的主賽道,我們不能遺憾錯過,要努力成為其中的“種子選手”。
從目前看,至少有幾條賽道需要高度重視。一是數字經濟,目前正從消費向産業領域滲透,前景十分廣闊,已是公認的必争之地,對此不能錯失。二是綠色低碳,其中有大量技術革新和對生産生活生态領域的全面改造,我們要抓緊行動,不能坐而論道。三是未來虛拟世界與現實社會互相動的平台,可能深刻改變經濟社會的運作邏輯。現在大家都在讨論“元宇宙”,對此不能不以為然,要大力支援企業加緊分析研究、适時布局切入。
終端帶動,也可以視為一條重要的賽道。産業鍊中,內建性強的終端産品,品牌溢價更高,往往占有技術疊代主導權、行業标準定義權、價值格局配置設定權,并對中間品具有天然的吸附力、集聚力。産業能級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就看手握的終端品多不多、終端帶動能力強不強。
平心而論,在這方面上海亟需補上短闆,制造業中面廣量大的還是中間品、零部件,具有強大影響力和引領力的“新終端”“大終端”還比較缺乏。對此要抓緊布局,特别是關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這樣具有高度內建性和極強牽引力的大終端,以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穿戴裝置、智能家居等具有廣闊前景的終端,全力搶占先機,成為執牛耳者。
搶占新賽道、打造新終端,要有緊迫感甚至危機感。這絕不是盲目追逐熱點風口、一哄而上,而是要對各類新事物保持高度敏感,強化前瞻判斷,并在深刻了解上海自身優勢特質的基礎上及時出手、聚焦發力。要充分打造開放、創新、包容的土壤,讓科學家來判斷技術前景,讓企業來發現市場需求,讓市場來驗證賽道價值。對認定了的賽道,則要集聚優勢,全力推進,務求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