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單于冒頓在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以後,沒有順勢把劉邦消滅,反而讓他毫發無損地回去了。而這一回去,所帶來的後遺症是很大的。漢朝雖然在劉邦到劉啟的這些年中韬光養晦,但是,後來當漢武帝上台以後,就對匈奴進行窮追猛打。從衛青、霍去病等人的戰績來看,匈奴被對漢朝打得相當慘的。而且後來漢宣帝上台後,依然延續漢武帝的政策,持續不斷地打匈奴,讓匈奴幾乎到了滅族的地步。

(冒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年冒頓的做法就是養虎為患。如果他在劉邦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幹淨利落地殺掉劉邦,這樣一來,剛剛建立的漢朝肯定也就滅亡了。漢朝一滅亡,還有後來其子孫被漢朝窮追猛打的悲劇嗎?
那麼,冒頓當年明明可以一鼓作氣拿下劉邦,為什麼卻鬼使神差地把劉邦給放了呢?
史料記載,冒頓之是以放了劉邦,是因為當時陳平用了計策。陳平用重金賄賂冒頓的老婆,同時又對冒頓的老婆說,漢朝準備送一個美女給冒頓,希望冒頓能夠放掉劉邦。冒頓的老婆一方面貪圖陳平送去的财寶,一方面又害怕漢朝送給冒頓的美女,取代了她的位置。是以,才趕緊去給冒頓說,不能對劉邦趕盡殺絕。如果趕盡殺絕,漢朝的救兵來了,對匈奴進行報複,匈奴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冒頓覺得他老婆說得對,是以就放劉邦回去了。
史料雖然是這麼說的,但是,史料的這個說法,明顯是有問題的。什麼問題呢?就是如果當匈奴把劉邦殺掉以後,漢朝的救兵真的會來對匈奴進行窮追猛打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說不可能呢?
(劉邦)
因為當時劉邦正遭遇異姓諸侯王們的反叛。雖然劉邦把這些異姓諸侯王們打壓下去了,但這些異姓諸侯王們的心腹還在,黨羽還在。比如,陳豨本來隻是趙王張敖的宰相,由于不滿劉邦對待張敖的惡劣态度,才舉兵造反的。由此可見,異姓諸侯王們的黨羽其實是很多的。
如果劉邦被冒頓殺死以後,因為群龍無首。劉邦曾殺過的那些異姓諸侯王們的黨羽,必然會一呼百應,站起來造反。當那些異姓諸侯王們的黨羽站起來造反時,劉邦的那些部下曹參、周勃、灌嬰等人,顯然是抵擋不住的。就算能夠抵擋得住,大家打起來了,也就出現了天下大亂的局面。
這時候的天下大亂,與之前的天下大亂還有不同。之前的天下大亂,還有劉邦、項羽這樣的英雄。現在這樣的人物沒有了,是以,必然打成一鍋粥。
如果中原打成了一鍋粥,其實對于冒頓來說,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完全可以趁機南下,向中原挺進。這樣一來,他就可能占有中原,成為中原之主。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就不是千年後的元朝,而是匈奴了。
那麼,是不是冒頓沒有雄才大略呢?當然不是的。冒頓真正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他為了獲得匈奴單于的寶座,曾經非常冷血地殺掉他的妻子,殺掉他的父親。後來又東征西讨,分别打敗了東邊和西邊的衆多國家和部落,建立了疆域遼闊的國家。冒頓這樣的君王,在整個匈奴的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呂後)
既然冒頓有這樣的雄才大略,可他為什麼不拿下劉邦,等着中原發生叛亂,他前往一統江山呢?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當時冒頓雖然在北方打下了一片天空。但是,他并沒有做好進攻南方的心理準備。
之是以沒做好進攻南方的心理準備。一是因為南方一直是文明發達的地方,自古就是宗主國。這一點,不但南方是這麼認為的,北方的少數民族,也是這麼認為的。冒頓打東邊西邊的國家和部落,他沒有畏懼感。但要打南邊的中原國家,心裡還是很擔心的。
二是之前匈奴曾遭受了中原國家的沉重打擊。比如之前趙國李牧對他們的打擊,秦朝蒙恬對他們的打擊。這種打擊,是把他們打怕了的,他們知道中原厲害,可不敢輕易和中原國家開戰。就算中原天下大亂,其心中還是充滿畏懼的。
三是雖然把劉邦圍困了七天七夜,但是并不保證就能迅速拿下劉邦。萬一拿不下,救兵又到了,冒頓就麻煩了。
當然了,冒頓其實對中原還是有圖謀的,比如劉邦去世後,冒頓就給呂後去信,表示要娶她。這也說明,冒頓确實有圖謀中原的心思。但也僅此而已,大行動是絕不敢的。
(參考資料:《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