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入中國國籍捐出所有積蓄,堅持葬在中國

郭沫若,現代文學家、曆史學家,在中國詩歌史上、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是輝煌的、巨大的,是我國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運動”後,像他這樣在許多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不多,可以稱之為奇才。

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入中國國籍捐出所有積蓄,堅持葬在中國

或許是人無完人,郭沫若在感情上,卻有點“渣”。在父母的包辦婚姻下,他娶了張瓊華。享受了五天新婚生活後,郭沫若離開家,到日本留學,妻子被抛棄。他在日本留學期間,認識了一個日本女孩,與她同居,生下四子一女。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郭沫若不辭而别回到國内,那個女孩也被抛棄。回國後,他認識了于立群,兩人結婚生子。

被郭沫若抛棄的日本妻子,名叫佐藤富子,出身于日本望族。佐藤家族是仙台地區有曆史的武士大家族,明治維新後,富子的父親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成了一名牧師。富子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信奉基督教。21歲那年,母親沒與她商量,就給她訂了親。富子知道後毫不猶豫地選擇離家出走,來到東京聖路加病院當護士。她沒想到的是,在這裡開始了自己浪漫又苦澀的異國戀。

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入中國國籍捐出所有積蓄,堅持葬在中國

1916年8月,22歲的富子偶然認識了郭沫若,當時他在岡山高等學校攻讀醫科。郭沫若寫給富子的第一封信裡說:“我在醫院門口看見您時,立刻産生了像是看到聖母瑪利亞那樣的性情。你的臉放出聖光,你的眼睛會說話,你的口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你!”由于郭沫若在岡山,富子在千裡之外的東京,兩人便通過書信表達自己的心意。短短四個月,兩人連續通信40多次,但兩人一直以兄妹相稱。不久,富子被郭沫若寫的愛情詩俘獲,毅然辭去了醫院的工作,到岡山與他同居,郭沫若還給她取了一個中國名字——郭安娜。

兩人的結合,遭到了安娜家人的嚴厲反對,基督教家庭斷然不允許她和一個華人青年同居,加上郭沫若當時還隻是一個窮學生,佐藤家族堅決不同意這段感情。但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的安娜,不惜與家族斷絕關系,也要和郭沫若在一起。這段不被家人祝福的婚姻,注定沒有一個好的結局。

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入中國國籍捐出所有積蓄,堅持葬在中國

1918年,郭沫若考入九洲帝國大學,安娜為了讓丈夫學業有成,包攬了所有家務活,她從一個富家小姐,變成了一個要為柴米油鹽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兩人付不起昂貴的房租,不得不經常搬家。郭沫若拼命寫作譯書,養家糊口,兩人仍然着清貧的日子。沒有父母的親情關懷,沒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了孩子後,生活更艱難。即使這樣,安娜依然跟着郭沫若同甘共苦。

日本全面侵華後,郭沫若決定回國參加抗日戰争,因安娜是日本人,他選擇了不辭而别。日本當局知道這一消息後惱羞成怒,對郭沫若的住所進行徹底搜查,拿走了他大量書信和書稿。不久,又逮捕了安娜,對她嚴刑拷打,她被關了一段時間後才釋放。出獄後,安娜給郭沫若寫了兩封信,沒有得到回信,之後雙方的音信就完全中斷。

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入中國國籍捐出所有積蓄,堅持葬在中國

丈夫走了,可生活還得繼續,安娜獨自帶着五個子女生活。她與中國人同居生子,遭到了不少不公平的待遇,在那個年代,安娜一家的生活有多艱難,不言而喻。可她沒有放棄,還是把子女撫養長大。

1948年,安娜偶然得知了郭沫若的消息,便立即帶着孩子們遠赴中國來找他。11年過去了,郭沫若身邊早已有了于立群,兩人還生下了子女。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和于立群是在1938年同居的,也就是他離開日本回到中國的第二年,1939年夏天兩人補辦婚禮。安娜看見丈夫有了新的家庭,還回避她,讓她很難過。于是,她告訴郭沫若說:“我走,祝你幸福。”

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入中國國籍捐出所有積蓄,堅持葬在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在周總理的關照下,安娜加入了中國國籍,并讓兒女們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此後,安娜定居于大連。安娜的五個孩子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很多貢獻,長子郭和夫是中國科學院的著名化學實體學家;次子郭博是建築家和攝影家;三子郭複生是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工程師;小兒子郭志鴻是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鋼琴家;女兒郭淑瑀後來與林愛信結婚,生一女林叢,林叢長大後留學日本,歸化為日本籍,改名藤田梨那,現任日本國士館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教授。

晚年的安娜,幾乎都要回日本探一次親,不過每次去日本總隻呆短短幾天,她向日本的親人表示:“我已是風燭殘年,萬一在日本病了怎麼辦?自己死也要死在中國,埋骨在中國,因為我是中國人!”

1994年,安娜将自己僅有的500萬日元積蓄,全捐給了中國政府。1995年,安娜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