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進“長官”

文|李妺姚

三進“長官”

長(zhang)官,是個地名,是一個散發着濃郁的宗教氣息回漢聚居的鄉鎮,屬于山東甯津縣,位于冀魯交界。

知道長官這個地方,是在我的童年。

那時,我和村子裡很多同齡孩子一起上學,有個女孩兒經常跟大家賣谝,說她有個長官的親戚,每年來她家串門會帶很多芝麻糖、油香、蜂糕、小油果子等好吃的。她嘴裡的那些美食,有的我們是第一次聽說,有的聽說而沒見過,自然是羨慕眼饞的要命。那個時代,整個社會都窮,全村人的日子過的都差不多,誰家也沒閑錢去買零食。當然,作為小孩兒的我們并不知道“長官”在哪裡,隻覺得這個地方很奇怪,隻記得在很多電影上,國民黨方面總是稱當官的為“長官”。那時我總想:長官到底在哪兒、啥時能有機會去看看,也能品嘗一下那誘人的美食。

我出生在書畫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無形中對書畫有一種特别的偏愛。有一天,父親拿回家一幅阿文(也叫伊斯蘭文)書法,我立刻對這種彎彎曲曲而又整齊有序的書法藝術産生了濃厚興趣。懷着好奇的心情,我問父親:是誰寫的、阿文是否也算是一種書法藝術?父親告訴我是長官鎮老中醫張會和先生的作品。接着又說,阿文藝術,非一般人能掌握!許是出于職業敏感,也或許是為滿足好奇心,我決定去長官采訪張會和老先生,順便了解一下阿文書法的曆史。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走進長官。

張會和老先生是長官鎮的文化名人,提起他無人不知。這是因為他不僅是德高望重的老中醫,也是一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的兒子張家曾則是一名作家(記得好像在濟陽縣文化局工作)。談起當作家的兒子,老先生滿臉自豪,他拿來一本張家曾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三裡無村》贈予我。這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我自然是愛不釋手。老人家不僅能寫阿文,而且讀的相當流利。給我們介紹了阿文的曆史淵源、回族的禁忌和習慣、詳細講解了回民人家大門上懸挂的阿拉伯語經文文字與伊斯蘭教信仰有關的古蘭經經文。最後,他告訴我們“清真言”的中文意思是:萬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穆德是安拉的使者!

這次長官之行,讓我眼界大開,增長了很多專業知識。采訪即将結束時,老人家走到畫案前,鋪開一張四尺三開的宣紙,提起筆(寫阿文的筆不是我們一般見到的毛筆,其狀類似竹片)書寫了一幅阿文送給我。我珍藏至今。

二次進長官,是受約時任德州市作協主席的楊英國先生。

那時我是個狂熱的文學愛好者,白天工作晚上讀書寫作,五冬六夏兩點以前沒睡過。而楊英國老師,那時早已是馳名全國的少數民族作家,對我在寫作上幫助很大。有一天,接到楊老師電話,他說:最近想去你們長官的清真寺看看。我一聽自然是異常高興,早就聽說過清真寺卻沒去過,正好借此機會開開眼界長長見識。

楊英國老師那麼大的作家,為人卻相當低調,他再三囑咐我千萬不要驚動地方,咱們自己随便走走看看最好。遵照楊老師訓示,我隻邀請了我縣作家楊柱山、王煥琦和孫福新。楊柱山老師可不簡單,軍人出身,小說寫得好,堪稱文壇大家。在上世紀80年代,他和楊英國在山東文壇号稱“德州二楊”。那時,一說起“德州二楊”來,幾乎無人不知。而作為同樣是軍人出身時任張大莊鄉王豪村黨支部書記的王煥琦,更是意氣風發風頭正勁。因為那時,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遠去的歲月》已出版發行,吸引全國各大新聞媒體的報紙電視台紛至沓來。甯津縣因為出了個“農民作家”,而再一次揚名全國。孫福新是郭澄清先生的學生,其大作經常發表在《山東文學》等文學大刊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青年作家。

對于清真寺和少數民族的一些禮節、習慣,我一直心存敬畏。是以在清真寺裡,我“不敢多說一句,不敢多走半步”,小心翼翼跟在老師們身後。記得那次,我們一行人徜徉在長官古鎮街頭,楊英國老師不時微笑着用伊斯蘭語和街兩邊的老人們打招呼問候,而老人們也同樣熱情禮貌。因為我聽不懂他們之間的語言,就問楊老師是啥意思。我覺得楊英國老師雖然有時不太情願回答我的問題,但看在我是個“無知青年”份上,還是耐心的一一作答。這讓我又增長了很多知識。在一個胡同口,有幾位回族老媽媽正在聊天,見我們走來,遠遠就站起身親熱地迎接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我們也禮貌地跟老人們問好。有一位老人握住我的手,說:“真主保佑你,我的孩子!”老媽媽含笑的臉上寫滿了慈祥,老人家這句溫暖的祝福一直銘刻在心。我也時常在心裡祈禱:祝願這位善良的老人能夠健康快樂長命百歲!

時至中午,王煥琦老師做東,在長官鎮一家最大的酒樓上,我們歡聚一堂,喝酒聊天,暢談文學,回憶過往……那熱烈的氣氛和場景,雖過去若幹年,卻猶在眼前。

再去長官,是今年的9月初,我和我縣的作家們走進長官鎮采風。在副鎮長王雅慧的陪同下,參觀了鎮黨史館和久負盛名的清真寺、重點企業以及張鳳巢東北湖富硒生态園。如今的長官,與過去相比,的确是翻天覆地變化喜人,讓人不敢相信。

這裡文化底蘊深厚,自古能人輩出。如今,此地的名吃“長官包子”的傳人,更是把這一地方名吃做到極緻。不僅在長官街的“風水寶地”擁有一座牛氣沖天的清真酒樓,而且還在縣城開起了分店。之是以說他牛,是因為店裡每天就做有數的酒席和包子,若晚來一會兒,不是訂不上房間,就是食材用完。可見,他們注重的是“質”而不是“量”,追求的決不僅僅是利益。如果來到這裡你單吃包子,店家是不賣的,必須來幾個小菜才能給你搭配包子。盡管包子的價格不是很親民,南來北往的食客依然絡繹不絕,有的甚至是跨省遠路慕名而來。

要是有一天你正好路過這裡,可千萬别錯過解饞的機會,一定去嘗嘗長官包子,味道确實與衆不同。

三進“長官”

作者簡介:李妺姚 ,1971年出生于書畫世家,山東省作家協會、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第八、九、十屆政協委員,現任甯津縣文聯秘書長、作協主席,出版個人文集《遠去的童年歲月》《小溪有聲》。

壹點号玉河微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