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穆罕默德生平及伊斯蘭教的創立過程

作者:當時就是這樣頭條号

往期文章回顧:

關于中東這個地區,之前的文章重點關注于新月沃土這片地方。文章梳理了猶太人希伯來聖經的曆史及猶太教的特征,追溯了蘇美爾神話對舊約聖經故事的影響,探究了猶太人如何從衆神崇拜轉變為一神信仰。

在公元1世紀,猶太教内部産生了拿撒勒支派,又在保羅的推動下誕生了普世的基督教。對此,往期文章也都有分析。

今天就要把視線投向阿拉伯半島,了解一下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在這片土地,産生了當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

這篇文章會簡單概述整理穆罕默德生平及其創立伊斯蘭教的過程。後續還會對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同源宗教進行參考對比。

一、阿拉伯的蠻荒時代

在伊斯蘭教誕生之前,阿拉伯半島是個多神信仰的地方。阿拉伯人把上述時期叫做查希裡葉時代,也是蠻荒時代的意思。

1.貝都因人和塞白人

阿拉伯半島位于紅海與波斯灣之間。半島北部和中部為高原地形,大部分地區是沙漠和草原,氣候幹旱,難以耕作。

而在半島的西部和南部,則是臨海的平原和山地,降雨充足、土地肥沃。

因地理環境的不同,世代居住在此的閃族人,逐漸分化為南北兩大支系:北部的貝都因人和南部的塞白人。

北部的貝都因人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常常為争奪水源和牧場進行部落戰争,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南部的塞白人在公元前的數世紀就開始發展農業,并建立了塞白國家。

2.阿拉伯商道“希賈茲”

南部的塞白國家不僅适合發展農業,這裡還有商道。

商道在阿拉伯語被稱為“希賈茲”。這個詞的原意是“分開”,因為這條商道分隔了東部的沙漠地帶和西邊的沿海地帶。

“希賈茲”正式的中文翻譯是漢志,代表一個地理區。北起約旦,南至葉門,中間包括沙特阿拉伯的三個省份。

穆罕默德生平及伊斯蘭教的創立過程

阿拉伯半島漢志地區

“希賈茲”自古以來就是商貿之路。為避免拜占庭和波斯人的戰亂,印度與中國的寶石、香料和絲綢等珍貴物品往往經由阿拉伯海運輸到葉門後,再通過“希賈茲”運送到叙利亞和埃及。

當地不僅擁有“希賈茲”,還盛産乳香與沒藥。這兩種橄榄科植物可以加工做成香料和藥膏。希伯來人用來祭祀神靈和養顔治病,羅馬人用來掩蓋火葬時産生的惡臭,埃及人則用來制作與儲存木乃伊。

3.衆神信仰的商業城市麥加

半島南部的商貿發展也吸引了北方貝都因人的加入。他們大多成為商人或為商隊提供向導及保镖服務。

随着商隊規模的擴大,提供補給與交易的商隊驿站應運而生。後來,這些商隊驿站逐漸發展成為擁有旅店、商鋪、手工作坊、農貿市場的城市。麥加就是這樣演變而成的商業城市。

在伊斯蘭教創立之前,麥加就已經成為阿拉伯人的宗教中心。這裡有克爾白天房和滲滲泉。

克爾白天房是一座立方體的建築物,在東南牆角鑲嵌了一塊黑色的隕石。相傳是人類始祖阿丹(亞當)興建,被大洪水摧毀後又被努哈(諾亞)重建。多年後由易蔔拉欣(亞伯拉罕)和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父子重修完成。

穆罕默德生平及伊斯蘭教的創立過程

克爾白天房

克爾白旁邊的滲滲泉則是一泓綠洲泉水。相傳這就是阿拉伯先祖易斯馬儀(以實瑪利)和他的母親夏甲在曠野中發現的泉水。

在南遷的北方貝都因人之中,有一支古萊氏人。他們是貝都因部落的強者,在商道繁榮以後加入商道,通過出租駱駝和護送商隊緻富,最後定居于麥加,專門從事商業。

古萊氏人逐漸成為麥加的管理者,他們與各部落約定在麥加禁止毆鬥。于是,麥加成為遠近馳名的安全交易市場,吸引源源不斷的人流和商機。

與所有的商業中心一樣,麥加成為物欲橫流、吵雜喧鬧的堕落之地。克爾白神殿裡,供奉着多達360尊的偶像。人們可以每天拜一座偶像。

4.外族入侵争奪商道

商道的交通樞紐位置以及周邊地區對香料藥材的需求,給半島西南部的漢志和葉門地區帶來了财富與繁榮,同時也吸引了外敵的入侵。

塞白國家自建立起就不斷受到北部貝都因人的劫掠以及其他外族的侵略。公元前兩世紀左右,一支早已遷出半島的閃族希米亞人再次傳回半島并成功征服了塞白人,在塞白國家的基礎上建立了希米亞王國。希米亞王國很長一段時間壟斷了紅海一帶的商業貿易。

到了公元4-6世紀,北方的拜占庭帝國、薩珊波斯帝國、東非的埃塞俄比亞阿蘇姆王國為了争奪葉門國際商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争霸戰争。這場持續百年之久的争霸戰争給阿拉伯半島南部帶來嚴重的創傷,一度繁華的南阿拉伯早期文明被徹底毀滅。

直到公元575年,波斯人戰勝了其他勢力,成為葉門的實際統治者。在此之後,波斯人把商路轉移到靠近本土的波斯灣一帶,使得麥加、薩那、葉斯裡蔔等阿拉伯商業城市逐漸蕭條。

5.血親複仇原則

城市裡的商業貴族為奪回貿易的主導權,積極擴充武力裝備,加大對百姓的盤剝,高利貸利率高達100%,許多貧民淪為債務奴隸。

于是南部的大量人口北遷成為遊牧民族。北遷的人們進入半島北部,嚴重擠壓了本就内部沖突重重的貝都因人的生存空間,導緻北部戰亂更加頻繁,生活更為貧困。

貧瘠而有限的土地無法承載新增的人口,于是部落之間的仇殺成為調節人口的殘酷手段。為了尋求保護,阿拉伯半島實行了“血親複仇”原則。

當時阿拉伯半島的社會結構是“家庭-氏族-部落”這樣的金字塔結構,一頂帳篷就是一個家庭,有血緣關系的家庭組成氏族,有共同祖先的氏族就組成了部落。個人從屬于家庭,家庭從屬于氏族,氏族從屬于部落。

氏族要尋求保護不能脫離部落,家庭為尋求保護不能脫離氏族,個人為尋求保護不能脫離家庭。個人如果被仇殺,帶有血緣關系的家庭親人就有義務為你複仇。家庭如果被仇殺,同一氏族的親人就需要幫你複仇。氏族如果被仇殺,部落則要進行複仇。

6.總結

在伊斯蘭教誕生之前的蠻荒時代,阿拉伯半島地理位置的差異形成了南北分支:北部的貝都因人和南部的塞白人。

南部的地理條件帶來了農業的發展、商道的開拓、商業城市的誕生以及外族的入侵。在周圍拜占庭、波斯薩珊王朝的擠壓之下,阿拉伯半島内部沖突重重。資源的貧瘠,無盡的仇殺,形成了以血緣為紐帶緊密聯系的“家庭-氏族-部落”金字塔社會結構。人們通過血親複仇原則實作人身保護。

二、穆罕默德生平

1.穆罕默德身世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于古萊氏部落的哈希姆氏族的一個商人貴族家庭。他的祖父叫阿布都·穆塔裡布,是掌控滲滲泉的首領,地位顯赫,富甲一方。穆罕默德的父親是祖父的第10個兒子,本來要被送到克爾白獻祭。在親戚勸說下作罷,以100匹駱駝代替。

2.少年時期

穆罕默德還沒出生時,家道就已中落了。父親在他出生之前客死他鄉,母親在他6歲時去世。穆罕默德從小由伯父阿布塔利布撫養成人。

親人相繼離世,孤苦伶仃的少年穆罕默德隻能奮發圖強。12歲的時候,他就跟随叔伯們去往大馬士革等地經商,增長了很多見識。(伊斯蘭教受猶太教、基督教影響頗深,也是因為穆罕默德在經商的經曆耳濡目染很多宗教知識)這段時期他也曾參與過一些部落戰争,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

3.25歲結婚,迎娶富孀

成年後的穆罕默德,已經成為見多識廣、品行優良的俊美男子。

25歲時,穆罕默德受雇于麥加的一個大商行。商行的老闆娘名叫赫蒂徹,是個富商的遺孀。她繼承了丈夫的大筆财産,并用遺産獨立經營商行。許多有權勢的人都向她求過婚,都被嚴詞拒絕。

在商行工作期間,穆罕默德的才幹和美德吸引了赫蒂徹。公元595年,兩人結為夫妻。他們後來生了4個女兒、2個兒子。兒子們都夭折了,女兒們倒是活了下來。

與富孀赫蒂徹的聯姻,也成為穆罕默德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他實作了财務上的自由,有更多時間思考宗教和社會問題。

4.蓋德爾之夜

穆罕默德在婚後經常利用時間思考宗教問題。他常去麥加城北的希拉山洞進修冥想。每次進修都會持續十天半個月。

逐漸地,穆罕默德開始秘密傳播一種新的宗教。妻子赫蒂徹、堂弟阿裡、義子宰德、阿布伯克爾(第一任哈裡發)、泰姆氏族的歐拜德、祖赫拉氏族的阿比拉哈曼等少數人皈依了這個宗教。

終于在公元610年的某一天,他正在打坐沉思時,突然有人從背後用力抱住他,讓他幾乎無法呼吸。一個陌生的聲音一連三次喝道:誦讀。于是不識字的他竟然不由自主地複誦出這段文字。這就是真主降下的第一段啟示,那個聲音來自天使加百列。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裡他收到了100多個啟示。

從此以後,穆罕默德開始公開宣傳新的宗教,他說自己是安拉在人間的最後一個使者,是封印的先知。他号召人們放棄世代尊奉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獨尊獨一無二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反對血親複仇和棄嬰的行為,禁止高利貸和賭博,提倡赈濟貧民,寬待和釋放奴隸。

公元610發生的啟示,也被稱為“蓋德爾之夜”,意為前定、高貴之夜。

5.在麥加受到威脅

穆罕默德公開宣傳獨尊安拉的伊斯蘭教,與奉行多神崇拜的麥加貴族産生嚴重的沖突。

當時在麥加最有勢力的貴族是倭馬亞家族和伍麥葉家族。他們和哈西姆家族同為古萊氏部落十二支系中的三大支系。三大家族因為長期的商業競争本來就沖突激烈。現在哈西姆家族的穆罕默德傳播一神宗教,被其他兩大家族認為嚴重威脅到他們在麥加的地位。是以,他們就開始積極反對穆罕默德的傳教。

穆罕默德隻能讓一部分信徒暫時撤離麥加,而他卻選擇繼續留下來秘密傳教。畢竟穆罕默德伯父的影響力以及妻子赫蒂徹的人脈關系也能提供一定保護。

直到公元619年,伯父和妻子相繼離世,哈西姆氏族新的領袖阿布拉哈布對伊斯蘭教懷有敵意,宣布不再保護穆罕默德個人的生命安全。

按照阿拉伯人的血親複仇原則,意味着穆罕默德個人失去氏族的保護,生命處于極度的危險之中。倭馬亞和伍麥葉兩個家族加大了對穆斯林的迫害,并且準備要殺害穆罕默德。

6.夜行登霄

就在處于岌岌可危之時,穆罕默德經曆了一次神迹,被稱為“夜行登霄”。

一天晚上,他乘着一匹飛馬來到耶路撒冷遠寺。之後被天使加百列帶上七重天,在那裡他見到了亞當、亞伯拉罕、摩西等衆先知,還看見了各種不義者受到懲罰。

之後他回到地上,乘坐飛馬回到麥加。傳說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方。耶路撒冷也成為穆斯林的聖地。之後穆斯林每天5次禱告都朝向耶路撒冷方向,直到後來發生了變故,再改為朝向麥加方向。

穆罕默德生平及伊斯蘭教的創立過程

夜行登霄

7.徙志

距離麥加400公裡的地方有一個綠洲城市叫葉斯裡蔔。公元一世紀,猶太人在此建立定居點。後來兩個阿拉伯部落聯合起來打敗猶太人,奪取了這塊綠洲的主導權。他們之間的仇殺和戰争持續了50年。為了終結戰争,他們需要一位權威人士調解斡旋。

葉斯裡蔔有75名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他們來到麥加拜見穆罕默德,并和他簽訂了《阿喀巴誓約》。他們邀請穆罕默德前往葉斯裡蔔調解斡旋部落沖突,制止進一步的仇殺,并誓死保衛他的安全。

從622年7月起,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們分批遷徙到了葉斯裡蔔。這次遷徙行動,也叫做“徙志”。由于徙志對伊斯蘭教及阿拉伯民族的重要性。公元639年,第二任哈裡發歐麥爾将公元622年作為伊斯蘭教的紀元元年。葉斯裡蔔也被改名為“麥地那”,意為“先知的城市”。

8、烏瑪公社

在麥地那,穆罕默德不再是一個被輕視和被迫害的人。他的到來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憑借至高無上的權威,穆罕默德成功調解了部落間的仇殺。在麥地那,從麥加遷徙而來的人被稱為遷士,當地皈依伊斯蘭的人則被稱為輔士。

仇殺制止後,遷士與輔士簽署了《麥地那憲章》,憲章規定所有的穆斯林結為兄弟,公社成員之間要互相援助、禁止仇殺、信仰真主而受害的穆斯林全體公社成員必須為之複仇等等。

他們建立了一種基于共同信仰的聯盟,也是阿拉伯世界罕見突破血緣關系的社團——烏瑪公社。在烏瑪公社,由輔士提供土地及勞動工具,遷士提供勞動。

以前的阿拉伯社會,每個成員都處于“家庭-氏族-部落”的社會結構之中,血緣關系成為彼此的紐帶。但在烏瑪公社,宗教信仰成為連接配接彼此的紐帶。一切多神信仰者成為烏瑪公社共同的敵人。

此時的穆罕默德不但是宗教領袖,也逐漸成為整個地區的政府首腦和軍事統帥。烏瑪公社實際上也成為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雛形。

9、巴德爾之戰

公元624年初,烏瑪公社小試牛刀開始了武裝對抗。他們襲擊了來自麥加的一個小商隊。這次襲擊發生在禁月,破壞了約定俗成的規矩,遭到麥加貴族部落的強烈譴責。

穆罕默德認為,雖然禁月動武是過錯,但違逆真主的罪過更大。這種觀點也為以後的戰鬥賦予了“聖戰”的色彩。

幾個月後,穆罕默德親自上司了一場戰鬥。當時,麥地那的穆斯林準備襲擊麥加的一個大商隊。商隊事先得到消息,重新撤回了麥加。穆罕默德在巴德爾與前來支援的麥加軍隊發生戰鬥。最終,穆罕默德以少勝多,戰勝了對手。

巴德爾之戰在伊斯蘭教曆史中被認為是決定性的勝利,是神迹顯現,亦或是穆罕默德的戰術天才的顯現,也是《古蘭經》中為數不多特别提到的戰争之一。1973年埃及突襲以色列的時候,他們就把行動稱之為“巴德爾行動”。

10.驅逐猶太人

剛遷到麥地那的時候,穆罕默德主動向猶太人示好,希望他們可以承認自己的先知地位。

猶太人固執己見。正如他們拒絕承認耶稣是猶太人等待的彌賽亞一樣,他們也拒絕承認穆罕穆德是跟亞伯拉罕、摩西一脈相承的先知。

為此穆罕默德隻好與他們決裂,把穆斯林朝拜的方向由耶路撒冷改為麥加的克爾白天房,重新确立了齋月。

另外,他還驅逐了兩個反抗的猶太人部落,把他們的土地分給了其他的穆斯林。壕溝之戰以後,他率軍消滅了暗中協助麥加的一個猶太人部落。其中,男丁600人被全部處死,婦女兒童淪為奴隸。

628年,他又征服了另外一個猶太部落,允許他們可以留在原地,但每年必須把收入的一半上繳作為稅賦。阿拉伯國家向異教徒征收人丁稅的政策就此展開。

此後,麥地那人全部歸依了伊斯蘭教。烏瑪公社也成為了一個純粹的穆斯林社團。

11.壕溝之戰

公元627年,麥加貴族聯合貝都因人的11個部落,組成了上萬人的大軍進攻麥地那。

穆罕默德利用麥地那三面環山的天險,在城北挖出一條壕溝,據城堅守持續一月之久。最終麥加軍隊因為補給困難被迫撤軍,而穆罕默德則趁勢出擊取得了全勝,史稱“壕溝之戰”。

壕溝之戰的勝利被認為是得到了神助的結果。穆罕默德的威望也随之大增,周圍的貝都因人 也都紛紛前來皈依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的軍事才能,也讓部分麥加貴族欽佩有加,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逐漸相信穆罕默德就是安拉的使者。

12.《侯代比亞和約》

在壕溝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年,麥加貴族和穆罕默德在侯代比亞簽署了停戰協定,史稱《侯代比亞和約》。

麥加貴族承認了伊斯蘭教的合法化,并允許穆罕默德和穆斯林每年有3天時間到麥加朝觐克爾白黑石。條約簽署後不久,穆罕默德就派出使者前往周邊各地區,通過各種外交方式降服四方部落。此後,穆罕默德又與拜占庭、波斯等周邊大國做出友好交涉。

13.降服麥加

在外部環境得到穩定之後,穆罕默德就準備降服麥加。公元630年1月,穆罕默德借朝觐名義率領數萬穆斯林武裝進入麥加。麥加貴族迫于形勢宣布皈依伊斯蘭教。穆罕默德被擁立後,他将克爾白古寺改稱為克爾白清真寺,并且清除了所有的部落神像,隻留下黑石作為聖物供穆斯林朝觐和禮拜。

14.代表團之年

降服麥加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31年。阿拉伯半島各地紛紛派遣代表團,表達願意接受穆罕默德的上司,并皈依伊斯蘭教的信仰。這一年也被稱為“代表團之年”。

這時候除了波斯灣,穆罕默德基本完成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結束了南北阿拉伯人長期分裂的局面,組成了一個以伊斯蘭教為紐帶的統一社會。

15.辭朝演講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赴麥加朝觐,這是他生前最後一次朝觐,也被成為“辭朝”。同年3 月8日,他在阿拉法特山上向在場的十二萬四千餘位弟子以及全世界的穆斯林發表了最後的演講,史稱“辭朝演講”。

16.歸真

公元632年的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歸真,此後被葬于麥地那先知清真寺,終年62歲。

以上便是穆罕默德的生平以及他創立伊斯蘭教的簡要過程。穆罕默德歸真以後的阿拉伯帝國曆史,可以參考《阿拉伯帝國極簡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