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仿佛陷入一個怪圈之中。
人類社會數千年的進化演變,從森林中走出,于荒漠之中、草原之中立足,在平原裡繁衍壯大,順手完成對大自然的徹底改造。千百年來,可能唯一不曾改變的隻有人性,對财富的貪婪,對享樂的追求,這種天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也讓人類社會在一個怪圈之中打轉,始終不曾突破。
縱觀人類發展的曆史,,曆史誰不會簡單重複,卻總是在某些關鍵位元組點押着相同的韻腳,身處曆史迷霧之中尚且不知覺,一旦走完一段曆史,蓦然回首之時,方才驚覺,曆史總是如此相似!

前幾日,在寫一篇關于茶葉戰争的文章,其中就涉及到作為中國近代史開端的鴉片戰争。在鴉片戰争的背後看不見的是茶葉市場佔有率争奪戰,若是将這個時間線向前推一推,1840年鴉片戰争,1773年北美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美利堅合衆國拉開建國序幕,這兩者之間存在着某種隐形聯系。
若是鴉片戰争前夕滿清王朝的政局與如今的美國形勢相比較,蓦然發現,兩者之間竟是如此相似,曆史仿佛又在重演,隻不過故事的主角從滿清王朝換成了美利堅帝國!
鴉片戰争前,滿清政府依靠絲綢茶葉汲取全球财富,成就了白銀帝國的名号,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一場鴉片戰争揭開真面目,龐大的帝國表面繁榮之下是虛弱不堪的内心。
而今的美國,手握美元這個全球硬通貨,趴在世界人民背上吸血,全球經濟最強國,政治上揮舞着長臂管轄的大棒,神擋殺神,軍事上美軍基地遍布全球,航母五代機稱霸世界,一切都看起來那樣的堅不可摧,強大無匹!
然而,千裡之堤,毀于蟻穴,任何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内部攻破,美國如今強大的模樣,其内在是否也如同鴉片戰争前的清政府一樣虛弱呢?美國,是否真的隻是一個大号的清王朝?
本文算是前一篇茶葉戰争的引申文,管中窺豹,很多時候一個大帝國的崩潰往往來源于最初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我是青衫彈史,本文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支援一下哦~ 茶葉戰争文章連結:茶葉戰争:罪與惡,賞與罰,茶葉背後的政治太複雜
全文一共3200餘字,共分為3個小節:
第一節:絲茶與白銀
第二節:美元與财富
第三節:大清與美國
01 絲茶與白銀
1799年,新世紀即将到來之際,一樁驚天大案震驚清王朝官場内外。
乾隆皇帝最為寵幸的臣子、領班軍機大臣和珅在乾隆皇帝剛剛病逝、屍骨未涼之際,慘遭賜死抄家之禍,是什麼原因讓在位的嘉慶皇帝如此迫不及待的要處死和珅呢?從和珅抄家的結果,我們或許能夠得到一絲答案,從和珅家中抄出白銀八億兩巨資,相當于清王朝近10年的稅收總額,如此巨額财富如何不讓府庫告急的嘉慶皇帝迫不及待呢?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古代白銀産量其實并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和珅如此巨量的白銀從何而來?
答案藏在與和珅關聯極深的廣州十三行上,清王朝雖然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卻還是留下了一個小小的視窗與世界溝通,這個視窗設在廣州,由官府承辦,壟斷了中國與歐洲、拉美、南亞、東洋、大洋洲的所有貿易,英國人、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甚至是剛剛建國的美國人紛至沓來,絡繹不絕,隻為求得一船中國産的商品帶回國内,賺取巨額财富。
那時候的滿清政府人在家中坐,财富海上來,中國貨才是當時世界的硬通貨。這其中,最為耀眼的明星産品有絲綢、瓷器以及海量的茶葉!這種現象早在明朝中後期便已出現,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們抱着必死之心探索新大陸的時候,中國人坐在家中,輕松用絲綢瓷器茶葉三大産品将葡萄牙、西班牙血淋淋掠奪而來的财富轉為清清白白的雪花銀,大量白銀的流入沖擊之中,本來就搖搖欲墜的明王朝财政徹底崩潰,中央無銀,唯有加稅,沖突加劇之下的明帝國走入滅亡的不歸路。
清承明制,清朝時期這一趨勢不僅沒有縮小,反有擴大之勢,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境内,清王朝也憑借着絲綢瓷器茶葉等貿易成就了白銀帝國的稱号,巅峰時期,清王朝光是稅收就有8000萬兩白銀,高居世界第一,清朝的GDP占據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還多,比之如今的美國不遑多讓!
時間來到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庚子鼠年,鴉片戰争爆發的前夕。
這一年,距離乾隆逝世不過41年,和珅倒台、的驚天大案仿佛就在昨日。這一年距離清王朝血腥鎮壓白蓮教起義也不過36年的時間。康雍乾盛世的光環似乎并未遠去,清帝國的威嚴籠罩下四海仍舊歌舞升平,朝廷上肉食者舞照跳,該貪的手絕不手軟。
外人眼中的清朝似乎很富有,也很強大!沒人能夠想到,這種盛世景象,如同皇帝的新衣一般,一戳就破,一戰即潰!
02 美元與财富
1944年7月1日,在44個國家代表的簽字确認下,世界銀行的前身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宣告成立,這個簽字地點位于美國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鎮,是以新确立的國際貨币體系,也被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在戰後國際上的霸主地位由此确立。
曾經的世界中心歐洲在兩次世界大戰後,淪為一片廢墟,隔岸觀火的美國不僅沒有受到多少波及,還在戰争過程中大發戰争财。戰後美國為了扶持一個能夠對抗蘇聯的前哨陣地,推行馬歇爾計劃,大量的經濟援助進入歐洲,美國貨成為硬通貨,美元也得以取代英鎊的金融地位,美國從上一屆世界霸主英國手中接過交接棒,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霸主。
最初美元尚且需要等量的黃金提供信用保證,可是随着美國在北韓戰場、特别是越南戰場上接連失利,大量的黃金投入其中不見回報,美國财政危機顯露。精明的法國人帶頭搞起了美元擠兌風潮,不堪其擾的美國直接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鈎,美元第一次信任危機爆發。
然而,美國很快就找到了除黃金之外更好的替代品,石油!現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石油,石油也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大到國防工業,小到衣食住行,石油無處不在,誰能掌握石油,誰便能在現代社會掌握話語權。
于是美元從世界貨币躍升成為人類貨币,不論身在地球何處,美元總是人類社會的硬通貨,可以買到任何想買的東西,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錢!
美國上層也過上了清朝權貴們的舒服日子,人在家中坐,财富滾滾來,雙手不必沾染鮮血與泥垢,不必冒着生死頂着滔天巨浪搞黑奴貿易賺點黑心錢,也不必費勁巴拉的開血汗工廠壓榨勞工賺點辛苦錢,清朝權貴們隻需要生産出盡可能多的瓷器與茶葉即可,美國人則更簡單開足馬力印點美元即可。
03 大清與美國
1792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遣馬戛爾尼率領使團為乾隆慶祝80大壽為名來訪中國,新興之國造訪當時世界的霸主之國(注:至少經濟上勉強可稱霸主),看到的是什麼?
一個老大帝國的日暮之景,全無一個少年國家的半分朝氣!滿目山河盡蒼涼,放眼所見皆貧寒,落花風雨更傷春!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中國。英國人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他們相信,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寫的那樣,黃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羅綢緞。
然而,一登上中國的土地,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清王朝雇用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英國人注意到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國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這些普通中國人“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争搶,然後煮水泡着喝”。
--- 摘錄自《饑餓的盛世》一書·序
底層百姓生活得如此困苦,可是此時清王朝的貴族們在幹什麼?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其鋪張浪費的奢靡享受,超乎今人的想象,為讨得乾隆歡心,富商們可以一夜之間用鹽建造一座白塔。乾隆皇帝玩到了看到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也深刻印在了地方權貴心上,卻把苦難丢給了他的子民,可是這些又有誰管呢?
而今的美國真的很像鴉片戰争前夕的大清王朝,富人與權貴聲色犬馬,縱情享樂;窮人和平民水深火熱,生死掙紮。失業率陡增,中産陷落,遊行與暴力齊飛,流浪漢與貧民窟一色,真美麗的美利堅風景!
我在之前的作品,發達國家陷阱一文就詳細地闡述了國家空心化、貧富差距、傲慢,發達國家陷阱的三大外在表現,大清帝國、大英帝國都曾經深陷其中,結果一個給自己完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個把自己的霸權玩丢了,失去昔日的榮光後,退去繁華盛世的表象,内在的不過是一個日薄西山的老大帝國!
04 終章
曆史呈現螺旋式前進,人類社會數千年的進化演變,很多時候前後一對比,蓦然回首間,仿佛往事重制,隻不過故事的主角從滿清王朝換成了美利堅帝國!我大清在亡國百餘年之後,我竟在美國身上看見其亡魂,細思極恐,毛骨悚然!
讀懂了鴉片戰争前夕的清王朝,或許就明白了同是老大帝國的美利堅,如今為何是如此的焦躁,外人尚且無法感受到這種日暮西山、美人遲暮的蒼涼感,身在局中的人卻是心有所感。
美國确定霸主地位的過程之中,也确立了美元的霸權,美元與美國相輔相生,此生彼興,此滅彼亡。
1776年7月4日,美國宣告獨立建國,如今已然過去了245年,美利堅也從一個初生的少年之國步入老大帝國行列,暮氣纏繞在帝國的裡裡外外。伴随着美國的崛起,美元從一文不值一躍成為人人争搶的全球硬通貨,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
美元依靠着美國霸主地位不斷深入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美國也依靠美元輕松收割全球财富,正如鴉片戰争前夕的我大清一樣。
道分陰陽,陰盛則陽衰,盛極必敗,美元從1945年走上霸權之路,75年時間過去後,也已步入暮年,美元的霸權還能支撐多久?失去美元霸權的美國霸權又是否會陷入我大清在鴉片戰争前夕的困境,一切尤為可知,可是透過曆史,我們又仿佛早已看到了結局!
本文由青衫彈史原創,全文3900字,感謝您的閱讀,未得允許,不得轉載,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支援一下哦~,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榮幸~
點贊收藏、關注贊賞,鞠躬感謝!
本文圖源網絡,侵删!
參考資料:
1. 張宏傑 《饑餓的盛世》
2.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馬修·阿倫《美國陷阱》
3.加爾通《美帝國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