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子共讀丨過了臘八就是年,寒冬臘月增強孩子抵抗力的關鍵是調理脾胃

文:大白

臘日常年暖尚遙,

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

漏洩春光有柳條。

不知不覺臘八節就到了,這意味這一年真的要結束了。人們總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的到來也帶來了中國濃濃的年味,臘八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日子,那可能會有小朋友好奇“臘八節是怎麼來的呢?”

親子共讀丨過了臘八就是年,寒冬臘月增強孩子抵抗力的關鍵是調理脾胃

對于它的來源衆說紛纭,最廣泛的說法是說農曆臘月初八是佛教紀念釋迦摩尼成佛之日,是以臘八節也被稱之為“法寶節”,人們會在這天用谷物或者果實混合熬制成粥,用以供奉佛祖,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臘八粥”。

供奉臘八粥就能得到佛祖的庇佑,是以臘八粥也被稱之為“福壽粥”等,後面随着時間的發展臘八節就成為了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除了這個說法,民間流傳的臘八粥由來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說“赤豆打鬼”的說法。小時候,祖父母輩給我們講臘八節的由來,是說小孩容易中風得病全是疫鬼在作祟,但是他們又特别怕紅色的小豆子,于是人們在臘八這天以赤小豆熬粥食用用以驅趕疫病。

還有一種說法是跟長城的修築有關,在古代,修築長城的民間勞工都沒食物吃,全靠家裡人送,導緻他們想要吃上一頓飽飯就要好久好久,因為家人要跋涉千山萬水才能到達長城腳下,很多人等不及就會餓死。一年的末尾,有些民工就會将手裡的餘糧聚集到一起煮成一鍋五谷雜糧粥,每人分一碗,即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餓死。

後代為了悼念那些餓死在長城腳下的民工,就選擇在每年臘月初八煮上臘八粥,以此紀念曾經辛苦付出的人們。

關于臘八節的來源還有很多,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的曆史已有千年之久,關于這個節日的民間習俗也有很多,家長朋友們可以帶小朋友多多了解。

親子共讀丨過了臘八就是年,寒冬臘月增強孩子抵抗力的關鍵是調理脾胃

喝臘八粥

臘八節喝臘八粥是這天必然要做的事情,現在人們煮臘八粥要集其所謂的“八寶”米豆果子等熬粥。但其實早在宋朝人們煮臘八粥的主要食材是七樣,分别是:核桃、松子、蘑菇、柿餅、闆栗、米和豆子。

這七種食材象征佛家的“七寶”,包含了人生酸甜苦辣鹹五味,是以那時的臘八粥又被稱之為“七寶五味粥”。後代的人們曲解了本意,從字面去了解,臘八粥要包含八寶,就此演變成了我們常喝的八寶粥。

用哪八種米豆果子熬粥,各個地方使用的食材都不一樣,其實這些都無所謂,中國地大物博,各個地方都呈現了不同的風俗文化,有些地方喜歡吃甜的臘八粥,有些地方則喜歡吃鹹臘八粥。可能唯一不變的就是中國人民都會在這天煮上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感受團團圓圓帶來熱鬧氛圍。

親子共讀丨過了臘八就是年,寒冬臘月增強孩子抵抗力的關鍵是調理脾胃

醋泡大蒜

臘八節除了喝美味的臘八粥以外,在我國北方,人們還喜歡在這天用醋泡大蒜,然後得到的醋就被稱之為“臘八醋”。泡成功的臘八醋是一定要吃到大年初一,留作新的一年泡餃子吃。

大蒜泡出來的醋不僅口感好,還不容易壞,正月初一吃素餃子,寓意過一個素淨的一年 沾上臘八醋後的餃子則别有一番風味,新的一年也會過得多姿多彩。

臘八這天泡的醋有說法,那大蒜也不例外,被泡的大蒜是翡翠綠色,這樣的蒜也會被稱之為“臘八蒜”,北方人喜歡在臘八節這天吃臘八蒜,這也有一個說法。

說古時候“蒜”取諧音“算”,當時經商的商家們也喜歡在年尾臘月的時候開始結算一年的賬目,一般都是從臘月初八這天開始算起,是以就有俗語:“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事辦”這一說法。臘八吃蒜就成了這天必做的事情之一,也取祛除一年晦氣之意。

親子共讀丨過了臘八就是年,寒冬臘月增強孩子抵抗力的關鍵是調理脾胃

吃冰

臘八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可能是以前食物匮乏,人們總是會以各種噱頭為自己新的一年增添好彩頭。

因為到了臘月,各地方天氣都比較寒冷,有些地方的居民會在臘八節前一天舀一盆水放在那裡,等到臘八節到了,水凍成了冰塊,人們将其敲碎吃下去,據說吃了第二年全年都不會肚子疼。

吃臘八豆腐

在我國安徽省,當地居民有在臘八節這天吃臘八豆腐的習俗,家家戶戶會提前拿出切好的豆腐塊,挂起來晾曬風幹,到了臘八節這天,當地人會拿出風幹的豆腐烹饪出各種豆腐美食食用。

被晾曬的豆腐可以放置三個月而不變質,即便是等到過年正月走親戚也是可以拿出來招待客人食用的。

各個地方風俗習慣不同,有些北方地區會在臘八節這天制作美味的臘八面,将面條擀好,然後配上各種蔬菜、肉類做成臊子搭配食用。有些南方地區還會在臘八這天制作臘八豆。您所在地區臘八節都有哪些不一樣的習俗呀,可以說出來聽聽。

親子共讀丨過了臘八就是年,寒冬臘月增強孩子抵抗力的關鍵是調理脾胃

臘八調理好脾胃,是增強孩子抵抗力的關鍵。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臘八被視為最寒冷的一天,也是考驗孩子抵抗力的一個節氣。人們常說的要提高孩子抵抗力,其本質就是要健脾。

脾陽充足的孩子四肢溫暖。脾主四肢,脾陽充足的孩子,四肢溫暖;而脾陽不足的孩子,四肢不溫。

與腎氣不足的孩子相比,脾陽不足的孩子,手腳的冰冷程度要輕得多,但卻更持久,即長時間的手腳涼涼的不溫暖,在冬天尤其顯現。孩子總是手冷腳冷,且天一冷就容易感冒,肯定是脾虛的問題。

但天氣寒冷反而是孩子消化能力最好的時候,此時,家長們要抓住時機,給孩子益氣健脾,而用臘八粥調理脾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中醫認為,冬季飲食調養有三宜,一宜粥糜,二宜溫熱,三宜堅果,其都有利于健脾養胃。

宜粥糜,粥最養人,對脾胃最好。既有補益,又能滋潤腸胃口腔。

宜溫熱之品,以取陽生陰長之意。

宜堅果之品,堅果大多高熱量,極其補益腎氣。腎氣充足,腎陽溫煦脾土,自然有利于脾胃運化水谷精微。

完全滿足這三宜的食療,那不就是八寶粥嘛~

“八寶粥”一般以粳米、糯米或黑糯米為主料,再添加輔料,如綠豆、赤豆、扁豆、白扁豆、紅棗、桃仁、花生、蓮子、桂圓、松籽仁、山藥、百合,枸杞子、芡實、薏仁米等熬制成粥。

其中大多是健脾和益腎的材料,非常适合孩子食用。

臘八一到,離回家過團圓年的日子也不遠了,一年到頭盼的就是這個溫情時刻,“兩鄉侈各健,一粥喜遙同”,即便臘八每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但都會在臘八節這天喝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一項項“儀式感”十足的臘八習俗為人們帶來了濃濃的年味兒。

願每位孩子在手捧一碗臘八粥時,都能享受中國傳統節日美食風味,感悟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