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味道辛辣,營養豐富,能用來搭配各類蔬菜,而且價格經濟實惠,深受國内普通消費者的喜愛。
雖然最近幾年,蒜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種植面積持續擴大,但是因蒜的收獲期集中,且呼吸作用具有持續性,貯藏難度大。
如無良好貯藏措施,就容易發黴腐爛變質,既會使蒜口感和商品屬性降低,還會使基層蒜農的經濟效益受損。
特别是,普通消費者貯藏大蒜的知識缺乏,常緻使大蒜出現幹癟、發芽和腐爛的問題,無法正常食用。
是以,掌握常見的貯蒜方法是關鍵,掌握這些技巧,即使貯藏一年時間,都能保證大蒜不幹癟發芽,口感良好。
高空懸挂法
高溫晾曬。把收獲的新蒜放至平整的地面晾曬2-5天,葉鞘和鱗莖完全失去水分幹燥,說明蒜頭進入休眠期。
如有幹燥機和烘幹裝置,經稍加晾曬,把烘幹裝置的溫度控制在30-40℃,濕度控制在50%-60%,促使鱗莖快速脫水。
挑選編組。已經晾曬幹燥的大蒜,進行人工篩選,剔除機械損傷蒜、病蟲侵擾蒜,再略微晾曬,以20-50頭大蒜,進行編組。
商場或者超市購買的大蒜,隻要挑選出不符合貯藏要求的蒜晾曬,再放置到空的筐中,懸挂起來,能起到同樣的效果。
注意事項。編織完的大蒜要挂在房檐、陽台和其它通風良好,且有遮擋物的區域,進行貯藏,懸挂密度不宜過大。
懸挂大蒜的環境要防雨淋,防高溫,防機械損傷磕碰,定期檢查,大蒜别發黴變質出蟲,謹防食用口感和商品屬性降低。
挖坑貯藏法
選擇位置。挖坑的位置時應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無積水的地塊,避免選擇潮濕,雨水容易積滞的地塊。
大陸偏冷北方區域,要注意防冷風凍害,宜選南北向地塊,設定風障,挖建排水溝;偏暖南方區域,要注意防高溫熱害,宜選東西向地塊,設定蔭障。
挖坑放蒜。10月下旬至11月初,在選擇妥當的地塊挖40-50厘米深的坑,長度和寬度根據貯藏蒜量和地塊大小決定。
常見放置大蒜的方法有:把大蒜放到筐中,再埋入土中;把大蒜直接散落放置到坑内,再使用土覆寫。
注意事項。坑的深度的确定,要考慮到當地的凍土層,正常深度都要設定在凍土層以下的位置。
這樣設定的目的是,既能避免寒冬臘月低溫冷害的影響,還能獲得相對低的貯藏溫度,延長貯藏周期。
搭架貯藏法
蒜架設定。選擇幹燥通風的室内環境,并擺放木制或者竹制的台形梯架或者錐形梯架,用于放置大蒜。
這種方法适合東北和西北使用,缺點是貯藏量有限,不适合規模化貯藏,優點是通風性能良好,能持久貯藏。
蒜頭管理。架子上放置的大蒜别太密,厚度别太厚,蒜體間和層與層間要留出間距,能滿足蒜頭通風散熱的需求。
貯藏期間要定期翻倒,同樣是有利通風和貯藏,過程中發現腐爛變質蒜,及時剔除,切記别受潮和雨淋。
注意事項。根據溫度,調整管理措施,溫度過高,要加強散熱通風,保持貯藏環境幹燥,避免溫度過高,滋生病害;
溫度過低,适當使用柴草或者棉絮包裹,保暖提溫,避免蒜頭被凍損傷。同時,還要合理設定堆體高度,防止堆體過高倒塌。
通風庫貯藏法
入庫擺放。大蒜收獲完成,先短時間放置在陰涼通風的位置,進行預貯,再選擇溫度相對低的夜間,集中開展入庫作業。
貯蒜的工具要耐用,無病、無黴、無變形、無異味,筐和筐保持距離,互相間不能擠壓,留出空隙通風。
貯藏管理。大蒜入庫初期,要加大通風量,使溫度能快速降低,随着時間推移,溫度逐漸降低,再減小通風量和通風時間。
要注意的是,通風量增大的同時,庫内的濕度出現變化,初期,通風量大,濕度低,要加水分保濕,深冬,通風量小,濕度高,要視情況通風。
注意事項。為降低貯藏過程中病細菌和蟲害的威脅,大蒜出庫完成,要把庫房清掃幹淨,使用的工具裝置要利用高溫暴曬消毒。
同時,要利用藥劑消毒,比如在網上購買硫磺熏蒸器,把硫磺和細碎的鋸末混合燃燒,密閉環境内熏蒸48小時,再開門通風。
最後要說,大蒜貯藏無小事,要選擇正确的方法,同時購買大蒜要避開軟爛病腐蒜和機械磕碰蒜,這樣才能降低貯藏過程中的損失。
實際貯藏大蒜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适合的貯藏大蒜的方法,需定期察看貯藏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解決,減少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