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過年了,又到了年度大攀比的時節。哪些企業老闆會在酒桌上聲音比較大,底氣比較足呢?
《電動汽車觀察家》選擇了20家2021年表現不錯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包括供應商),在讀者群裡進行了一次網友投票,請他們投出2021年最得意的十大企業。投票結果如下:

下面我們按得票多少,逐個盤一盤這些企業的2021都有啥精彩之處。
1、比亞迪:諸多概念,劍指萬億市值
2021年,比亞迪将再次登頂中國新能源銷量冠軍寶座。2013-2020年,比亞迪連續八年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今年比亞迪憑借插混DM-i車型,在插混車型市場風生水起。從上險資料看,比亞迪插混和純電車型各占一半,是兩條路線都非常成功的企業。
突飛猛進的還有比亞迪的市值,從2020年的1500億漲至今年的年底的7800億,目前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汽車,跻身全球上市車企市值“前三甲”。
橫跨儲能、電池、電動汽車、晶片等諸多萬億級市場的比亞迪,正在加快核心零部件的外銷和上市節奏。
比亞迪突破萬億市值也隻是時間問題。
2、特斯拉:争議纏身,仍不改火熱勢頭
盡管争議纏身,但特斯拉的傳遞量依然驚人。2021全年,特斯拉累計全球傳遞量93.6萬輛。支撐銷量的王牌産品變成了——Model 3、Model Y。Model Y甚至已經超越Model 3成為屠榜的暢銷車型。特斯拉上海工廠也開始正式向海外傳遞車輛;特斯拉已經實作90%以上供應鍊本土化……一切仍然進展順利。
3、甯德時代: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大赢家
擁有中國動力電池50%、全球1/3市占率,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赢家當屬甯德時代。
2021年,甯德時代的股價持續上漲一度逼近700元,公司市值也一度突破1.6萬億元,短短一年,市值迅速攀升了8000億元。7月份,在锂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甯德時代抛出了鈉離子電池技術,通過與锂離子電池的混搭,應用在電動汽車上,這為車企和電池企業減少對锂依賴帶來了希望。
2021年,也是甯德時代擴産和投資大年。8月,甯德時代抛出了582億元的再融資計劃,盡管遇到一些争議,但和公司超過萬億的市值相比,股權的稀釋比例并不大。11月,在遭遇監管部門的詢問後,甯德時代否認了“過度融資”,并将融資額調整為不超過450億元。
此外,甯德時代的還将版圖拓展至換電領域、能源領域、汽車底盤等領域,這為後期發展也帶來無限遐想。
4、小鵬:領銜中國新勢力企業
今年11月,小鵬汽車已經連續三月月度傳遞量破萬,最高月度傳遞量達1.56萬輛,同比大漲270%,位列造車新勢力陣營之首,曾經的“蔚小理”正在漸漸變為“小蔚理”。
回顧小鵬汽車的2021年,小鵬G3i上市、小鵬P5上市,小鵬G9亮相廣州車展;香港聯交所挂牌上市;第10萬輛整車正式下線;一季度小鵬确認了來自XPILOT自動駕駛軟體的收入……無論是産品還是企業,2021年小鵬汽車均出現不少曆史性時刻。
作為國内首家嘗試全棧自研的智能電動車企,智能化正在給這家車企帶來更大的紅利。
5、蔚來:真正重新做回自己
2021年,蔚來釋出基于全新平台的旗艦轎車ET7和直接對标特斯拉Model 3的中級轎車ET5。
2021年蔚來最得意的事情,應該是NIO Day上釋出的ET5,火爆的預訂,瞬間擠崩了APP。
當然,在國際上蔚來也有所斬獲:2021年蔚來首次進入挪威市場,開啟了自己的全球化元年。在換電站方面,NIO POWERDAY上,蔚來将2021年換電站建成目标總數由500座提升為700座,并在年底提前完成。
雖然蔚來今年沒有太大的動作,但是按照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接受采訪時的話說,“今年開始才有機會真真正正重新做回自己,包括投入做換電站和牛屋(NIO House)。”
當然,能夠自得也是得意的一種。
6、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傲視群雄
宏光mini EV毫無疑問的年度最暢銷電動車型,也幫助上汽通用五菱成為中國純電動車企的NO.1。這家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全球銷量增長紀錄,每隔30天,就會被重新整理一次。
今年11月,該車型更是憑借45576輛的銷量,連續15個月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冠軍,目前整體銷量超過50萬輛。
上汽通用五菱的成功引來了更多的模仿者,這對他們來說,也算是一種贊美。
7、理想:一款車型打爆細分市場
理想憑借唯一一款車型理想ONE成為細分市場中月銷量和年銷量的雙料冠軍。11月傳遞了13485輛的理想ONE,終于在倒數第二個月達成了傳遞過萬,位列當月中大型SUV銷量排行榜榜首,把BBA甩在了後頭。
理想汽車也是繼小鵬汽車之後,又一家在美股、港股均實作上市的“造車新勢力”企業。
8、長城:歐拉仍強,沙龍品牌、插混技術聲勢浩大
2021年,長城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踏入了10萬輛車企俱樂部。深谙品類創新之道的長城,用歐拉貓系列産品迅速占領年輕女性消費者的心智,市場銷量大幅增長。長城還在年底釋出了新品牌“沙龍”,并亮相首款車型“機甲龍”。沙龍品牌的定位是一個全新的汽車流派——機甲科技品類。
通過歐拉和沙龍,使得長城在低端、中端、高端市場的布局更加完善。
在技術層面,長城堅持氫電兩條腿走路,電池、電控、智能化等領域多線布局,其孵化出的蜂巢能源開啟上市之路,并站穩中國電池企業十強地位。不可否認,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長城也已經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擅長打“性别”牌的長城,明年還将把謀劃已久的插混技術大規模推向市場。長城的進階之勢,還在持續。
9、中創新航(中航锂電):2030年規劃1TWh
2021年,籌劃上市的中創新航高調了許多,裝機量已經坐穩中國前三甲。
産能建設也很激進,繼6月1日,“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公布了産能規劃5個月後,中創新航再次拓展了其産能規劃,2025年的産能由300GWh提升至500GWh;2030年預計做到1TWh。這應該是首個公布TWh産能規劃的電池企業。
這個撬了“甯王”客戶,又被“甯王”以知識産權起訴的企業,今年也賺了不少眼球。
10、華為:誓做智能汽車産業的賦能者
“不造車”的華為,幾乎每一個動作都讓車界關注。剛剛推出的問界M5車型,讓華為離造車更進一步。
非造車業務,進展也很不錯。在過去的一年裡,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态發展了300家左右合作夥伴,發展速度超出預期。鴻蒙OS上車也即将迎來正式落地。在智能汽車領域,華為一直堅持“平台+生态”的戰略,推出智能汽車數字平台iDVP、智能駕駛計算平台MDC、HarmonyOS智能座艙,為智能汽車提供這三大數字底座和開發工具,讓合作夥伴的開發變得便捷、高效,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極狐阿爾法S的HI版即将上市,華為智能駕駛産品即将量産。同時與長安合作的阿維塔已經亮相,和廣汽的合作也将瓜熟蒂落。華為的汽車行業征途,高調和路線讓人質疑,但是其收效不小。
2021年已然過去,得意不得意都已經是曆史。相對智能電動汽車更大的未來而言,現在的成績都還不能決定終局。良機在前,大家都應該持續努力,相信星光不負趕路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