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女戰俘嫁給抗戰老兵,35年後回國探親,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在20世紀30年代,帝國主義日本國内有一支特别的女子部隊,名字叫“日本女子挺身隊”。從名字上看來,這是一支自願為日本報國捐軀的崇高的女性士兵。但事實上,這支部隊還有另一個臭名昭著的名字——“日本本土慰安婦”。

日本女戰俘嫁給抗戰老兵,35年後回國探親,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1937年,日本開始對中國的全面戰争,為中國和世界都帶去了極大的災難。但當時的日軍被诟病的,不僅僅隻是發動侵略戰争,更是藐視生命、喪失人性的行為,而且他們還不止對外,對其本國的國民也充滿了欺騙。“女子挺身隊”是其一,“日本開拓團”也是其一。

而大宮靜子就是被以“日本開拓團”騙到别國的女子之一。靜子生于1926年, 1943年時,17歲的靜子正在讀護理專業,她有着充滿希望的未來,以後很可能成為一名偉大的醫生。

日本女戰俘嫁給抗戰老兵,35年後回國探親,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但是,日軍的指令卻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當時中國抗戰已經進入了尾聲,日本在中國已經取不到太多好處,跟中國形成了戰略相持的階段。日本本身人口不多,為了補足兵力,即使連年輕的女孩兒也不得不走向戰場。

而這些女孩兒裡,沒有技術的就被分到了“女子挺身隊”做了“慰安婦”,有些技術的就被分到“日本開拓團”,進入他國領土建設日本殖民地,以此為日本貢獻源源不斷的人口和兵力。

日本女戰俘嫁給抗戰老兵,35年後回國探親,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而有些護理知識的靜子就被日本強征進了開拓團,輾轉之下進入了日本在緬甸的殖民地據點,開始了建設殖民地與救助在緬作戰的日本傷員。緬甸與中國雲南接壤,是中國南部關口的突破點之一,是以我國軍隊也十分注重緬甸戰區的作戰,好消除日本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威脅。

1943年時,我國軍隊在緬甸已處于上風。日本發下死指令,所有日軍以死相抗,不被抓就打到死,被抓就自殺以表對所謂“大日本帝國”的忠心。是以,身為護士的靜子看到了一個個生命為這樣的理由而死去,心中感到十分痛苦。

日本女戰俘嫁給抗戰老兵,35年後回國探親,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她也漸漸明白了自己所在的“日本開拓團”,以及其他許多跟她一樣的女孩兒所在的“女子挺身隊”究竟是怎麼回事,是以,靜子決定無論是誰,隻要是一條生命,她就會盡全力去拯救,以償還自己在并不了解的情況下所做的惡。

1944年的時候,日本在緬甸已經沒有立錐之地了,而靜子最終也被中國軍隊俘虜,而大部分日軍則是在被俘之前紛紛剖腹自盡了。我國軍隊即使對待俘虜依然還是很人道的,而靜子對中國人民本身并無仇恨,她被俘虜之後,就請求待在中國軍隊裡,繼續治療中國軍人,以抵償她的業障。

日本女戰俘嫁給抗戰老兵,35年後回國探親,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于是,靜子就被留在了我國軍隊中,開始為我國軍隊發揮她的護理能力,在這段時間,靜子救治了許多中國軍人,她的善良都被中國漢子看在眼裡,其中一個叫做劉運達的連長更是愛上了她,但礙于她的身份,卻始終不敢表白。

而靜子同樣也很喜歡這個愛惜她尊重她、強壯之餘有時候面對她還有些笨拙的中國軍人,但同樣靜子也糾結于自己的身份,始終不敢表明自己的心意,也不敢接受劉運達的感情。

日本女戰俘嫁給抗戰老兵,35年後回國探親,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好在後來劉運達的頂頭上司知道了,才硬将兩人湊到了一塊兒,一陣勸導之下,兩個人才放下顧忌,在1945年的時候結婚了。回國之後,劉運達立即為靜子改成了中國國籍,并且為妻子取了一個中國名字——莫元慧。

戰争結束之後,劉運達也退伍了,兩個人就過上了安穩而幸福的日子,莫元慧還接連為劉運達誕下了三個兒子,更為這個家添了一股快樂的氣氛。後來,中日關系開始緩和,1972年,中日就正式建交了。

慢慢地,兩國之間來往變多了。而靜子也在1980年的時候,聽到了自己故鄉的消息,原來她的老父親還在家中苦苦等待她回去。于是,兩人便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去看望靜子年邁的父親。

日本女戰俘嫁給抗戰老兵,35年後回國探親,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誰知,靜子的父親這幾十年為了緩解自己的思女之痛,便一心撲在事業上用工作來麻痹自己,最後也累積了高達千億的财富。靜子父親死後,夫妻倆就繼承了他的财富。但靜子早就習慣了在中國的生活,最終還是回到中國,繼續做鄉親們眼裡善良的莫元慧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