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門銷煙時,明明可以火燒鴉片,為何林則徐還耗神費力用海水浸泡

“津梁條約遍南東,誰遺藏春深塢逢。不枉人呼蓮幕客,碧紗櫥護阿芙蓉。”清代詩人龔自珍曾以詩文諷刺當時貴族聚衆吸食鴉片的怪像,詩中的“阿芙蓉”就是鴉片的代稱,自從這種毒品由海外流入中國,在短短20年間就使得清朝的經濟陷入了崩潰的邊緣。

虎門銷煙時,明明可以火燒鴉片,為何林則徐還耗神費力用海水浸泡

不僅如此,鴉片還會損害人的身體,對人體産生不可逆轉的損傷,甚至造成死亡。清代餘蛟所著《夢廠雜著》中描寫吸食鴉片後成瘾者的慘狀:“瘾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後,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為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顔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字字句句觸目驚心。

據悉末代皇後婉容就是鴉片的受害者之一,她吸食鴉片年深日久,最後精神都出現了問題,由一位風姿絕俗的皇後變為了瘦骨嶙峋、瘋瘋癫癫的冷宮棄婦,可見其殆害無窮。

虎門銷煙時,明明可以火燒鴉片,為何林則徐還耗神費力用海水浸泡

鑒于此種情況,清朝重臣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請求禁煙,道光帝允準。于是林則徐于1839年3月10日正式抵粵,限定所有煙商3日内交出全數鴉片,并簽訂永不販賣鴉片的切結書。此次繳煙活動一共收繳鴉片2萬多箱,共計二百數十萬斤。

在繳煙完畢後,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事件就拉開了帷幕,而對于如何銷毀這些鴉片,林則徐也很是糾結苦惱了一陣。

虎門銷煙時,明明可以火燒鴉片,為何林則徐還耗神費力用海水浸泡

他先是用傳統的“煙土拌桐油焚毀法”試了一試,但發現此種方法不僅會散出飄散很遠的毒氣,還會有膏餘滲入土地之中,想要徹底焚毀基本不現實。如果大規模焚燒,飄出的毒煙會影響到附近的居民,而且吸毒者也可能掘土而得到剩餘的殘渣。

林則徐是個極為嚴謹的人,他思前想後,終于找出了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林則徐先命人在海邊挖出兩個池子,然後用石頭、木闆鋪在池底和四周,防止鴉片滲漏。接着在池邊挖一個連接配接池子的水槽,将鹽水倒入槽中,用來浸泡煙土。

虎門銷煙時,明明可以火燒鴉片,為何林則徐還耗神費力用海水浸泡

鹽水浸泡半日後,再往其中投入石灰使之沸騰,煙土由此溶解。為了讓煙土溶得徹底,林則徐還派遣數名士兵拿着木耙不停攪拌,據說當時散發出的惡臭讓在池邊巡視的廣東博羅縣典史陳熔突然暈厥,爾後不治身亡。

待到退潮時,池水就随之融入大海,然後再徹底洗刷池底,務必使得煙土水涓滴不留。此外林則徐還下令,此後一段時間漁民不要在這一塊出海,“先期暫徙,以避其毒也”。

虎門銷煙時,明明可以火燒鴉片,為何林則徐還耗神費力用海水浸泡

此次虎門銷煙後,中國廣大群眾開始認識到鴉片的危害,也喚醒了人們的愛國意識。虎門銷煙正式開始的6月3日,在民國時被定為禁煙節,它結束的第二天正好也是國際禁毒日。雖然此次禁煙運動并未真正地将中國解救于水火之中,但不可否認,這依舊是一件偉大的、富有意義的曆史事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