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國軍隻有74軍是最能打的”,美國軍事顧問在國民政府時期時曾經對蔣介石說道。

74軍便是後來的74師,是由抗日名将張靈甫所率領的,國民黨五大主力軍之一,但就是這樣的一支部隊,在孟良崮戰役中卻被華東野戰軍給擊敗了,以至于在戰後蔣介石忍不住感慨“孟良崮的失敗,是我軍進行剿匪以來最讓我痛心同時也最令人惋惜的一件事。”

這支号稱國軍最精銳最強大的部隊,全師上下有三萬多人,在抗日時期,曾經立下了汗馬功勞,它的前身74軍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中都有着巨大的貢獻,對抵抗日軍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後來卻成了國民黨獨裁的工具,以至于最終被華東野戰軍擊潰、全軍覆沒。

之後,74師被蔣介石下令重建,而重建後的74師居然讓中野6個縱隊損失了上萬人。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孟良崮戰役

1947年,正值解放戰争期間,國民黨軍統帥部在全面進攻戰略被打破之後,便改為集中軍力進攻陝北、山東的解放區,企圖以此鉗制中共中央和解放軍在華北地區的軍力,從三月份開始,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發起重點進攻。

為了取得勝利,國民黨先後派遣24個整編師,多達45萬兵力,并配備74師整編全軍、第5軍、整編第11師作為主力,這三個主力軍作為突擊部隊,負責機動任務。

到了4月上旬,國民黨軍以一部兵力打通徐州到濟南的道路,在占領魯南之後,三個兵團從三個方向向魯中地區發起全線進攻。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當時,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兵力隻有9個步兵總隊和一個特種兵總縱隊,人數大概有27萬人,遠遠不及國民黨軍的45萬,在内線防禦、外線作戰的政策下,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都支援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

但眼下的局勢已經與之前不同,有利戰機遠比之前的要少,是以,必須進行機動靈活的運動戰去調動、分散敵軍的部署,進而創造各個擊破的戰機。

華東野戰軍且行且戰,一路向東部轉移,這給了蔣介石、陳誠等錯誤的判斷,他們以為野戰軍“攻勢疲憊”,于是決定速戰速決,對前線釋出日夜兼程、跟蹤圍剿的戰術,以圖早日實作魯中山區與華野主力決戰的目的。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在蔣介石的指令下,作為三大突擊部隊之一的整編74師一路追趕,以3萬餘人的兵力一直追擊華東野戰軍的全軍,而這給了原本打算且戰且退的粟裕機會,在粟裕的安排下,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對74師進行阻截,74師被擊退,之後在楊家寨、馬牧池等地駐紮,準備之後進攻坦埠。

之後,華東野戰軍第1、第8縱隊與整編74師正面阻擊,主力則從74師兩翼尋隙向敵縱深逼近,阻斷74師與國軍25師之間的聯系。

随後,張靈甫預感到自己可能被圍剿,于是率隊倉促向孟良崮趕去,在孟良崮,華東野戰軍形成包圍,張靈甫向外求助,但作為援軍的83師李天霞卻遲遲未到,最終,74師被華東野戰軍以蠶食的方式,全軍覆沒在孟良崮,張靈甫也被擊殺。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74師重建

孟良崮戰役之後,蔣介石深感痛惜,他無論如何無法相信自己的王牌之軍居然被共産黨全殲,軍備等也悉數被繳獲。

作為國民黨的主力軍,74師全編都是裝備最先進的美式裝備,是以戰鬥力極強,但最終卻因為隊友救援不利,選擇“站在岸上看翻船”,以至最終74師被全殲。

孟良崮戰役對于國民黨的打擊極大,在國民黨軍隊的眼中,74師是很能打的軍隊,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也被解放軍給殲滅,更不要說其他戰役。從那之後,國民黨再也沒有一支隊伍敢于孤軍直入解放軍的根據大中。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74師覆滅之後,蔣介石下令,讓74師的創始人王耀武重建整編74師。王耀武是黃埔軍校第三期的學生,張靈甫、邱維達兩人都曾經是王耀武的部下,在接到蔣介石的指令後,王耀武便着手準備重建整編74師。

其實,當時74師隻是上前線的部隊被殲滅,在大後方還有這三個新兵團沒有參加作戰,于是,王耀武以這三個新兵團和一個榴彈炮營作為基礎組建51旅,山東警備二旅也被改編成為57旅,此外還有以廣東航空警備旅改編的58旅。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重建第一戰

74師重建之後,師長人選便是張靈甫同期的同學邱維達。在重建完成之後,74師58旅便被派到阜陽駐紮,雖然是新編的不如原來的整編74師,但隊伍也有九千多人,也是全副美式裝備,當時還在阜陽城内外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

這個時候,劉鄧大軍剛從大别山中出來,士氣很是低落,急需一場大勝戰來鼓舞士氣,劉伯承于是将目标盯在了阜陽的74師58旅上。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為了打赢這場戰鬥,劉伯承派遣中原野戰軍一縱、二縱、三縱、六縱、十一縱以及華野第十縱隊總共六個縱隊攻打74師58旅駐紮的阜陽。

之後,一縱20旅59團率先發動攻勢,在阜陽外圍殲滅了國民黨守軍一個連,但很快,國民黨軍便反應過來,59團遭到圍攻,最終59團股長也被俘,後來十一縱隊前來援救,才将59團從包圍圈中救了出來。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58團組織尖刀連執行穿插任務,對國民黨軍隊實作切斷聯系的任務。雖然最終58團占領了國民黨軍聯絡的位點,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終58團隻能撤出東關,而就在58團撤退的途中,遭到了國民黨軍的反撲,解放軍損失慘重。

後來,各個縱隊輪番上陣,但始終難以攻破74師58旅駐守的阜陽,雙方戰了數天,但戰績一直不理想,邱維達率領重建的74師主力前來救援,與此同時,國民黨其他部隊也有趕來之勢,最終,中野決定放棄進攻阜陽的戰略,選擇儲存實力。

74師重建後首仗,中野6個縱隊傷亡上萬人,沒打過74師一個旅

小結:

縱觀重建後的這一戰,74師58旅以精銳的武器,以及充足的防禦工事,硬是将中野五個縱隊與華野第十縱隊的攻勢給防了下來,整場戰鬥,解放軍損失高達上萬人,卻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戰果。

由此可見74師的裝備之強,但中野知進退,并沒有選擇死磕阜陽,最終也得以儲存實力,在解放戰争後期,解放軍再次與整編74師作戰,最終将74師擊退,取得了戰役勝利,進而取得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