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有必要交待一下蜀漢與曹魏的軍事地理位置。蜀魏邊界主要是在秦嶺的中段一線。邊界以北是曹魏政權賴以生存的關中地區;南望則是蜀漢政權的漢中地區。秦嶺中段東西走向的距離有幾百公裡;從漢中北上則有四條道路,依次是:子午道、駱谷道、褒斜(讀爺)道、和陳倉故道。這幾條通往關中的道路具體情況如何呢?請繼續閱讀一一
首戰絕非終戰 諸葛丞相的失算
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是,諸葛亮根本不走四條穿越秦嶺的道路,而是一直向西,首次決戰的地方從甘肅省禮縣東北的祁山鄉發起。
曆史當然可能重複,但是結果卻千姿百态。
當年劉邦從漢中殺出重圍與項羽争奪天下,依靠張良“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之計,非常保守的從陳倉故道發起攻擊。這裡遠離西安,而且地勢平坦,一路向東是下坡路,順風順水,劉邦成功了。
諸葛亮的首戰更加保守,在陳倉故道的西邊祁山發起攻擊,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後世歸結為戰術細節的疏忽,導緻失利。我認為諸葛亮實在是太保守,如果一個統帥型主将在己方實力并不占優的情況下,冒險出奇制勝,乃是唯一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魏延的分兵計劃是正确的!可惜幾次北伐都不敢走子午道,被司馬懿算死了諸葛亮的戰略決策,是以北代成了“白伐”,下面談我的結論根據:
諸葛亮“最後一次鬥争”令司馬懿疑惑不已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鬂已星星也!”
歲月無情的在幾次北伐中蹉跎流失,眼看已經年過半百,時間的危機感終于迫使諸葛亮大膽了一次,他也為此準備了整整兩年一一在漢中整軍經武,針對沿途的棧道,設計制造出來高端的軍工運輸車輛流馬……
謹慎小心的諸葛亮甚至用了一年的時間修繕褒斜道,并在沿途建立倉庫儲存軍糧。
建興十二年(234)早春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從褒斜道一舉殺到關中平原的邊緣,在褒斜道的北口一處平坦高地上,建立起自己的中軍行營,這個地方就是在武功縣的西邊,北臨渭水的五丈原,位于岐山南邊。司馬懿神色一緊,趕緊重新布置……
司馬懿的針鋒相對
諸葛亮的五丈原大學營就在渭河南岸,蜀軍的先鋒大将魏延就在離岸不遠處駐紮。
司馬懿見狀大驚失色,請看上面的地圖,謂河與秦嶺山脈之間有一片狹長平坦的河谷地帶,假如蜀軍向東在武功地區就可以輕易甩掉司馬懿,同時可以切斷司馬懿與長安的關系,長安彼時肯定陷入極度恐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成功在望,因為東吳孫權也配合了這次大的戰略,會在河南牢牢牽制住曹魏政權大軍西援。
司馬懿頓時覺得明白了點什麼,十分謹慎的将大軍渡過渭水,沿岸列陣,與蜀軍列陣相恃,此時,諸葛亮即使想東進武功的計劃也不容易實作了。
結束語
我同意題主的看法,冒險從子午道直接東進長安,不應該駐紮五丈原,因為魏明帝嚴禁司馬懿出兵進攻諸葛亮,而且派了親信辛毗杖節監軍,是以非常可惜,諸葛亮的确是太謹慎了。想冒險,已經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