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就在身邊

可能是因為職業是醫生,是以對于健康和疾病的詞語特别敏感,出現最多疾病大約就是癌症、惡性良性腫瘤了。
這種情況與人們對健康重視和醫療水準的提高有直接關系,比如由于CT的普及,讓體檢的時候把肺CT作為體檢的項目,這樣多數肺癌就能在早期被發現;胃腸鏡檢查的普及讓胃癌和腸癌早期發現成為現實。
那麼癌症到底有多少?目前我國的統計是每年癌症發病率大約在200-300/10萬,也就是0.2-0.3%左右,也可以這樣解釋,就是每年1000個人中大約有2到3人會被發現得了癌症。
是以我們經常會聽說誰誰誰,或者誰認識的人得了癌症,如果你的工作和醫療有關,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或者家人是醫務工作者,那麼癌症聽的就會比他人多。
很多人都知道癌症是不治之症,是以一旦得了可能就判了死刑,但是由于醫學的發展,目前人們對于癌症的認識在逐漸改變。經常聽到
很多人都擔心這個問題,特别是和癌症患者接觸,甚至共同吃飯的時候,是否能被傳染呢?,
這個問題大家要明确一點,癌症并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但是癌症卻能在患者的身體内轉移的。
有的人可能會問,那為什麼有的人得了癌症,一個家庭當中好幾個人都得癌症,前一段有報道說兄弟五個有四個人得了癌症。
還有的人會問,為什麼同在一個地區的人得相同的癌症為什麼會很多,這難道不能說明癌症傳染的嗎?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幾個人都得同樣的癌症?
一般來說,這個和癌症的遺傳有一定的關系,同時癌症還和其他因素有關,比如生活在相同的環境當中,有相同的緻癌因素,相同的飲食習慣,會得同樣癌症的幾率大大增加。
遺傳因素能夠解釋一個家庭當中有幾個人都得癌症,而這個家庭當中大家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可能相同,導緻得病的幾率會增加。
而同一個地區的人,比如接受污染的地區,可能很多人都會得肺癌或者很多人得了食道癌等,這都說明癌症的發生和環境因素有關,共同的生活環境和飲水飲食也相差不大。
是以說癌症的發生現在能确定的是和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環境因素有關。
同時,現在确定還有和生物因素,比如病毒,其中EB病毒可能導緻鼻咽癌。癌症發生還和放射因素和化學因素有關,比如空氣當中有化學物質,如苯等等容易得皮膚癌和肺癌等。
癌症發生的生物因素還是要注意的
大家知道生物因素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導緻癌症發生的。
比如EB病毒,和鼻咽癌的發生有關系,B肝患者發生肝癌的幾率大大高于沒有感染B肝病毒的人,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感染讓胃癌的發病幾率升高。
那麼是不是說癌症就能傳染呢?當然不能,因為被這些這樣的病毒和細菌感染後,并不一定發生癌症,傳染的是病毒和細菌,而不是癌症。
但是,對于這些病毒和細菌還是要注意的,就拿B肝病毒來說,它可以通過母嬰傳播,輸血傳播,醫源性傳播和性傳播,還有密切接觸傳播的。
其中的密切生活接觸傳播方式,并不是說握手和一同吃飯就能就能傳播的。
主要是B肝患者的體液具有傳染性,體液包括唾液、淚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等。但是生活當中如果皮膚膜受到損害,再沾染含有B肝病毒的體液,就可能感染B肝。
是以,對于癌症的生物因素還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