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卸下西藏阿媽背上40年“大山”,滬藏接力切除患者巨大惡性良性腫瘤

“沒想到有一天我可以如此輕松地走路!”身上背負40年的“大山”終于卸下,來自西藏的努增阿媽格外高興,1月10日她将出院,一身輕地從上海踏上返藏旅程。

1月9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悉,2021年11月,西藏薩迦縣人民醫院醫教科科長次仁卓瑪通過微信給援藏醫生張海晨發送了幾張照片,照片上一婦女背部長着一巨大包塊,目測至少有十幾斤重。

卸下西藏阿媽背上40年“大山”,滬藏接力切除患者巨大惡性良性腫瘤

努增阿媽術前。本文圖檔均由中山醫院供圖

這名患者就是59歲的藏族阿媽努增。照片顯示,努增背上的腫塊下垂着,如同一個巨大包袱,與病人瘦弱的身軀形成鮮明對比。好消息是,腫塊這麼大,應該不會是惡性。

上海醫生進一步了解到,努增阿媽的腫塊長了四十年,她所在的木拉鄉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薩迦縣海拔最高、交通最不便的鄉,因醫療條件、經濟狀況、交通等原因,她一直未接受正規治療。幾十年來,疼痛時努增會到鄉衛生院吊針,可一直沒能根治。

此後,援藏醫生張海晨向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聯體徐彙區中心醫院回報了相關資訊,經過當地市醫院CT檢查及與上海醫生遠端會診,得出初步結論,努增背上是巨大脂肪瘤。

在多方努力下,12月8日努增踏上了拉薩開往上海的動車,這是她第一次離開日喀則和坐火車。到上海後順利入住徐彙區中心醫院普外科。

緊接着,徐彙區中心醫院多學科專家團隊為努增進行MDT查房,并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全身檢查。

努增背上的巨大惡性良性腫瘤,瘤體上界起自平第七頸椎平面,呈瀑布狀懸垂于整個背部,形成一垂直向下縱徑約55cm直達臀裂水準的瘤子。結合患者背部腫塊CTA+三維血管重建檢查,腫塊血供豐富,主要滋養血管起自雙側鎖骨下動脈。

卸下西藏阿媽背上40年“大山”,滬藏接力切除患者巨大惡性良性腫瘤

上海專家團隊為努增手術

上海中山醫院與徐彙區中心醫院專家團隊,共同為努增制訂了先介入栓塞背部巨大惡性良性腫瘤供應血管以減少出血,而後進行全麻手術的診療方案。

12月20日,努增在中山醫院由介入科專家團隊進行了背部腫塊滋養血管栓塞術。術中發現,瘤體血供來源于左側胸骨下動脈甲狀頸幹分支和右側鎖骨下動脈的肋頸幹分支。

12月21日,中山醫院整形外科教授亓發芝和普外科教授劉厚寶共同主刀,在麻醉科及護理部的保駕護航下,曆時兩個半小時,順利完成努增背部巨大惡性良性腫瘤的切除術。

手術過程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出血量約100ml,術後測量發現腫塊大小約57*43cm,重量約11.4kg,占患者體重的22%。術後患者安全傳回病房,次日已可下地行走。

卸下西藏阿媽背上40年“大山”,滬藏接力切除患者巨大惡性良性腫瘤

醫護團隊到病房看望努增阿媽

至此,努增背負了40年的“大山”被卸下,她終于可以仰卧位睡覺了。努增出院前,上海醫療團隊還通過線上“交接班”,叮囑西藏薩迦縣人民醫院巴桑執行院長阿媽術後的注意事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