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沒想過活着回到故鄉

永平十八年(75年)北匈奴襲擊東漢王朝,雖然西域多國已向漢朝臣服,但由于當時漢朝内部局勢不穩定,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國倒向了匈奴。兩國軍隊還聯合攻打西域都護府,都護陳睦全軍覆沒,北匈奴的軍隊則在柳中城包圍關寵,車師國也再次反叛和匈奴一起進攻耿恭。

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沒想過活着回到故鄉

而在中原,東漢朝廷正值漢明帝去世,大喪期間沒有派兵拯救西域危局。耿恭這隻西域孤軍隻好拼死抵抗,糧食耗盡了就用水煮食铠甲和弓弩上面的獸筋、皮革充饑。

耿恭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全軍上下仍士氣高昂。當時車師王後的王夫人是漢人後裔,還經常暗中提供情報糧食軍饷給耿恭,給了漢軍很多幫助,殘酷的戰鬥使得漢軍将士傷亡甚重,最後隻剩下了數十人,匈奴單于料定陷入絕境的耿恭會投降,便派出使者許以優厚的條件勸降耿恭,耿恭引誘匈奴使者登城親手将他殺死。随後,耿恭在城頭用火炙烤匈奴使者屍體,以表堅定守護漢家國土的決心。匈奴單于大怒,又增派援兵圍困耿恭,但始終不能攻破這座西域孤城,而當日城頭的情景正應了千年後嶽飛的那句話:“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而此時,漢章帝即位,東漢的政治局面已經穩定。另一支西域孤軍關寵的求援信到達了東漢朝廷,漢章帝派征西将軍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征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等地的部隊,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

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沒想過活着回到故鄉

秦彭等人率軍在柳中集結,快速進軍突襲車師國,攻打交河城,共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匈奴聞訊驚慌而逃,車師再度投降東漢。而此時關寵已經去世,疏勒城的耿恭也沒有消息,援西軍打算引兵東歸。而之前耿恭派往敦煌的部将範羌正在軍中,他堅持要求去援救自己的戰友,援西軍的将領們便分出兩千救兵交給範羌。雖然許久沒有戰友的消息,雖然曾經路遇一丈多深的積雪,範姜還是率領援兵日夜兼程,終于到達了疏勒城下,耿恭等人聽到兵馬嘶鳴,以為是匈奴人來了。

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沒想過活着回到故鄉

範羌大喊:“我範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中将士聽聞,喜極而泣,衆人高呼萬歲!打開城門時,堅守疏勒孤城僅存的二十六名漢軍将士,與戰友們相擁而泣,哪怕是千年後回想此刻,也令人無比動容。

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沒想過活着回到故鄉

次日,耿恭一行便同救兵一道傳回,匈奴派兵不斷追擊,漢軍且戰且退。二十六名勇士從疏勒出發,一路風餐露宿,到三月抵達玉門,隻剩下了十三人。

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沒想過活着回到故鄉

據《後漢書》記載,這十三人到達玉門關時“衣屦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将鄭衆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換衣帽,并上書朝廷道:

“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衆。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于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

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沒想過活着回到故鄉

耿恭率數百漢軍将士面對數萬匈奴軍隊,死守疏勒城。東漢朝廷更是千裡馳援拯救耿恭孤軍,創造了大漢子民雖遠必救的尊嚴和榮耀。

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沒想過活着回到故鄉

如果說陳湯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代表了強大帝國的帝國國威,那麼像耿恭這樣的大漢子民雖遠必救,則展現了國民的尊嚴和榮耀。耿恭守疏勒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守城戰,十三将士歸玉門則是一場閃耀千古的千裡大救援。

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沒想過活着回到故鄉

整個戰場局勢,匈奴采取的戰略是趁漢朝勢力無暇西顧之時聯合西域國家攻陷東漢在西域的據點,達到重新占據西域的目的。

東漢則是采取在西域的駐軍采用固守待援的政策,憑借堅捷運軍抵抗匈奴進攻。

戰争結局卻是耿恭關寵等将領孤軍堅守孤城,最終等來東漢援軍,打退了匈奴進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