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艰难的“回家之路”: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没想过活着回到故乡

永平十八年(75年)北匈奴袭击东汉王朝,虽然西域多国已向汉朝臣服,但由于当时汉朝内部局势不稳定,西域的焉耆和龟兹两国倒向了匈奴。两国军队还联合攻打西域都护府,都护陈睦全军覆没,北匈奴的军队则在柳中城包围关宠,车师国也再次反叛和匈奴一起进攻耿恭。

艰难的“回家之路”: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没想过活着回到故乡

而在中原,东汉朝廷正值汉明帝去世,大丧期间没有派兵拯救西域危局。耿恭这只西域孤军只好拼死抵抗,粮食耗尽了就用水煮食铠甲和弓弩上面的兽筋、皮革充饥。

耿恭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全军上下仍士气高昂。当时车师王后的王夫人是汉人后裔,还经常暗中提供情报粮食军饷给耿恭,给了汉军很多帮助,残酷的战斗使得汉军将士伤亡甚重,最后只剩下了数十人,匈奴单于料定陷入绝境的耿恭会投降,便派出使者许以优厚的条件劝降耿恭,耿恭引诱匈奴使者登城亲手将他杀死。随后,耿恭在城头用火炙烤匈奴使者尸体,以表坚定守护汉家国土的决心。匈奴单于大怒,又增派援兵围困耿恭,但始终不能攻破这座西域孤城,而当日城头的情景正应了千年后岳飞的那句话:“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而此时,汉章帝即位,东汉的政治局面已经稳定。另一支西域孤军关宠的求援信到达了东汉朝廷,汉章帝派征西将军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等地的部队,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

艰难的“回家之路”: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没想过活着回到故乡

秦彭等人率军在柳中集结,快速进军突袭车师国,攻打交河城,共斩杀三千八百人,俘虏三千余人,匈奴闻讯惊慌而逃,车师再度投降东汉。而此时关宠已经去世,疏勒城的耿恭也没有消息,援西军打算引兵东归。而之前耿恭派往敦煌的部将范羌正在军中,他坚持要求去援救自己的战友,援西军的将领们便分出两千救兵交给范羌。虽然许久没有战友的消息,虽然曾经路遇一丈多深的积雪,范姜还是率领援兵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了疏勒城下,耿恭等人听到兵马嘶鸣,以为是匈奴人来了。

艰难的“回家之路”: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没想过活着回到故乡

范羌大喊:“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将士听闻,喜极而泣,众人高呼万岁!打开城门时,坚守疏勒孤城仅存的二十六名汉军将士,与战友们相拥而泣,哪怕是千年后回想此刻,也令人无比动容。

艰难的“回家之路”: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没想过活着回到故乡

次日,耿恭一行便同救兵一道返回,匈奴派兵不断追击,汉军且战且退。二十六名勇士从疏勒出发,一路风餐露宿,到三月抵达玉门,只剩下了十三人。

艰难的“回家之路”: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没想过活着回到故乡

据《后汉书》记载,这十三人到达玉门关时“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换衣帽,并上书朝廷道:

“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

艰难的“回家之路”: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没想过活着回到故乡

耿恭率数百汉军将士面对数万匈奴军队,死守疏勒城。东汉朝廷更是千里驰援拯救耿恭孤军,创造了大汉子民虽远必救的尊严和荣耀。

艰难的“回家之路”: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没想过活着回到故乡

如果说陈汤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代表了强大帝国的帝国国威,那么像耿恭这样的大汉子民虽远必救,则体现了国民的尊严和荣耀。耿恭守疏勒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守城战,十三将士归玉门则是一场闪耀千古的千里大救援。

艰难的“回家之路”: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没想过活着回到故乡

整个战场局势,匈奴采取的战略是趁汉朝势力无暇西顾之时联合西域国家攻陷东汉在西域的据点,达到重新占据西域的目的。

东汉则是采取在西域的驻军采用固守待援的策略,凭借坚城铁军抵抗匈奴进攻。

战争结局却是耿恭关宠等将领孤军坚守孤城,最终等来东汉援军,打退了匈奴进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