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曆史錯綜複雜,是以裡面的人或事,也不能非黑即白,一概而論,李鴻章作為清朝重臣,明顯就是這樣的人物,他能夠通過科舉,一步步走到總督軍機大臣的位置,除去自己能力優秀之外,還和曾國藩等人的提攜相助離不開關系。
而晚年的李鴻章,經曆了大風大浪,同樣有着他人不及的長遠目光,在他的極力主張下,也曾經做過一個讓旁人感到詫異的行為,将22歲女兒嫁給中年大臣,不料兩人子孫卻成聞名世界的人物。

李鴻章一生當中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三個兒子分别在朝廷擔當重任,同時他們的婚姻,也帶着明顯政治聯姻目的,比如大兒子李經方,迎娶了四川總督劉秉璋的女兒,二兒子李經述的兒子李國傑,迎娶了張之洞的孫女,但是在女兒李菊 耦 的婚姻上,李鴻章卻主動做決定,1888年将她許配給臣子張佩綸,引發了不小的争議。
為何大夥都不贊同這樁婚事呢?我們先來看看張佩綸是何人,1848年出生的他,是同治年間進士,很早就有了家室,到了1882年升任為左副都禦使。
然而張佩綸在中法戰争極力主戰,并擔任福建船政大臣,結果因為前期戰事失利,被剝奪官職發配邊疆,過了數年獲得赦免後,才重新到李鴻章的麾下擔任幕僚掌管文書。人到中年的張佩綸可謂禍不單行,這段時期,他的妻子也是因病去世,隻留下孤身一人。
可以說,張佩綸已經40多歲,又有過家室,官場上犯有大錯,前途一片昏暗,李鴻章卻毅然決然的将女兒許配給他,也就難怪衆人不太了解了。事實上李鴻章自然有着他的道理。
史書記載,張佩綸少年就學時,反應靈活,數千字文章一揮而就。而他在擔任禦史期間,敢作敢當,剛剛上任便彈劾罷免失職官員數人明正朝廷,在對外的立場上,張佩綸同樣十分強硬,對列強的無理要求據理力争,正是這些做法,讓李鴻章對于這個後起之秀十分欣賞,不但承擔幹系,将發配邊疆的他重新召回京師,還将女兒嫁給了他,張佩綸對李鴻章也是十分感激。
在此之後,張佩綸于李鴻章的努力下,再次官複原職,晉為侍講學士,而他在1875-1884年裡,一共上奏折、奏片127件,其中彈劾大臣和直谏的達三分之一,不過也正是因為樹敵過多,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後,張佩綸隻能賦閑在家。
雖然年紀上有着很大差異,但是張佩綸和李菊藕的夫妻生活,卻是無比融洽,他曾經在《澗于日記》提到過和妻子相伴的日子:“以家釀與鞠耦小酌,月影清圓,花香搖曳,酒亦微醺矣。”留下一段佳話。
而張佩綸和李菊藕養育了三子一女,其中第三個兒子張志沂的女兒,正是近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父親,為後世提供了包括《色戒》、《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經典著名作品,相信這也是最初撮合兩人的李鴻章,所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