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已滅亡,陝甘總督還在率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在古裝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前朝遺臣對着已經易主的江山嗟歎無比的場景。由于曆史觀的局限性,對于這些封建的遺臣而言,改朝換代無異于國破家亡,情感上自然會沒有歸宿。是以,為了能恢複前朝的榮光,有節氣的遺臣會拼勁最後一絲氣力,和新朝抗争到底。

清朝已滅亡,陝甘總督還在率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像是晚清那會,其實在同治上台那會,清朝的根基已經相當飄搖。而後來權力落到了慈禧手上,無疑是加速了滅亡。而那些身處時代漩渦裡的清朝重臣,譬如李鴻章、曾國藩之流,他們能預感不到清朝的覆滅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是以,為了避免清朝滅亡,他們也是費盡了氣力。像是李鴻章,大半生都在為清朝遊走奔波,還搞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建立了北洋水師,還戲稱自己是清朝的裱糊匠。然而,憑個人的力量哪能阻擋得住曆史的滾滾車輪。

清朝已滅亡,陝甘總督還在率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伴随甲午海戰的失利,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也徹底死心,在代慈禧簽訂完《馬關條約》後不久,李公堂便撒手人寰。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李鴻章最後沒有親眼看到清朝的覆滅。

不過,對于多羅特·升允而言,一切就有點殘忍了。他是清朝末年的陝甘總督,溥儀退位的1912年,他仍在努力為清朝續命,還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然而,皇帝都降了,多羅特·升允的心血又該托予何人?隻能化作不甘,獨自承受罷了。而在溥儀退位那年,多羅特·升允具體做了什麼呢?

清朝已滅亡,陝甘總督還在率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多羅特·升允算是大器晚成,直到1900年才坐上山西按察使。不過,溥儀上台那年,多羅特·升允因為尊重皇權,反對君主立憲被免職。直到後來武昌起義爆發,他才又被清廷任免為陝甘總督,負責清剿革命軍。

然而好景不長,多羅特·升允正在前線率領八旗軍浴血奮戰之際,北京那邊傳來消息,隆裕太後頒布诏書,溥儀就此退位。這也就意味着清朝徹底滅亡,然而,多羅特·升允并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他連發急報想要阻止溥儀退位,卻沒有得到回應。

清朝已滅亡,陝甘總督還在率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而溥儀退位之後,多羅特·升允心中的悲憤立馬化作了強大的戰鬥力。他以勤王的名義對西安城内的革命軍發動總攻,竟然還扳回了一成。他起初是想給溥儀開辟西安作為複興清朝的根據地,沒想到幾個月過去,竟前後收複了陝西大大小小十幾個城市。幾乎将整個陝西都從革命軍手裡奪了回來。

然而溥儀并沒有搭理他,根據《清室優待條例》,溥儀退位之後仍在宮中逍遙快活。多羅特·升允畢竟是孤掌難鳴,即便短暫攻下了陝西,最後還是被氣勢如虹的革命軍打回來了。

清朝已滅亡,陝甘總督還在率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縱使如此,多羅特·升允依然沒有放棄複辟的希望。1913年,他隻身前往日本,試圖尋求海外的力量來複辟清朝。他在日本還參加了宗社黨,這是一個由滿清皇室餘孽組成的黨派,專門用來搞複辟的。然而,随着國内形勢的變化,日方決定放棄對宗社黨的支援,這個黨也随之解散。

心灰意冷的多羅特·升允最終回了國,但他依舊沒有放棄,他一直想借日本人之手複辟清廷。後來在一戰期間,日本人趕走德國,成了山東青島地區新的殖民者。多羅特·升允還特意跑到山東投靠日軍,希望組建一支軍隊複辟。

清朝已滅亡,陝甘總督還在率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不過,多羅特·升允并沒有等到清廷複辟那天。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不久,多羅特·升允與世長辭,臨死時,他不但沒看到清朝複興,連溥儀後來成為傀儡皇帝也沒看到。

清朝已滅亡,陝甘總督還在率八旗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多羅特·升允一生完美诠釋了前朝遺臣對王朝覆滅的痛心疾首,相較李鴻章,多羅特·升允的不幸在于他完整見證了清朝的滅亡,淪為了真正的前朝遺臣。縱然他預見到清朝滅亡,并為此殚精竭慮地阻止。或許在封建時代,這種行為還能得到後人的尊崇。但在近代,隻能算是冥頑不靈的老頑固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