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曆史上争議比較多的一個皇帝,同時也是一個沖突體,最初了解李治的時候,都會覺得他是一個懦弱且害怕老婆的男人,可是在深入了解一些他之後,你會發現在他軟弱的外表下,實際上有着一顆足夠狠毒的心,等到更加深入了解後,你又會發現李治其實還存在諸多欠缺之處。
正史中的唐高宗李治,其實也算得上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文治武功都頗有成就,但這并不是說李治就不存在缺點了,他的缺點同樣是十分明顯的,可以說武則天篡權,就是李治一生的最大敗筆。

李治的文治武功
在李世民諸多優秀的兒子當中,李治原本是沒有機會成為太子的,為了避免當年李世民和李建成搶奪太子的悲劇,李世民登基不久後就立了嫡長子李承乾當太子了,李承乾這個人也算是十分聰明的孩子,就是可惜後來逐漸變壞了,讓李世民很是悲哀。
眼看李承乾在大臣心中的形象越來越差,李泰開始加緊步伐,打算取代李承乾,在李泰的步步緊逼下,李承乾不得已策劃發動政變造反逼宮李世民,結果行動還沒有正式開始,就被李世民識破給平叛了,事發之後,李承乾被李世民廢為庶人。
眼看機會到來了,李泰跑去找李世民大表忠心,還說要是李世民不忍心,自己可以幫助李世民除掉李承乾,這句話讓李世民十分震驚,他擔心一旦皇位傳給李泰,将來自己的其餘兒子将會遭殃,經過深思熟慮後,李世民放棄了李泰,和長孫無忌商量該立李恪為太子還是李治為太子。
李恪是楊廣後人,擁有隋朝皇室的血統,再加上并非李世民嫡子,是以在政治資源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李治則剛好與李恪相反,從性格方面而言不及李恪果斷,可是長孫無忌乃是李治的舅舅,他能夠輔佐李治,這是李世民最看重的,本來李世民詢問長孫無忌,就是想看看他的意思,結果長孫無忌毫不猶豫支援李治,李世民也就隻能順應他的意思立李治為太子了。
李治成為太子初期,還是十分軟弱的,李世民外出征戰時,李治在家監國還經常哭哭啼啼,讓人感覺他像個孩子一樣,經過多次曆練之後,李治才有所進步,可是在李世民生病期間,李治居然又和去照顧李世民的武才人産生感情,這段感情成為李治一生最大的敗筆。
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按照唐朝規定去到感業寺當中,李治也順理成章登基成為皇帝,當上皇帝之後,李治強硬以及狠毒的一面終于展現出來了。李世民臨終前,選擇了長孫無忌、褚遂良以及李勣三人當托孤重臣,等到李世民去世之後,三人确實對李治幫助很大。
長孫無忌身為李治的舅舅,對李治管束比較嚴格,這讓李治十分不爽,他想要找一個機會收拾長孫無忌,同時把皇權集中到自己手上,可是長孫無忌又沒有什麼叛逆之心,李治實在難以找到好辦法收拾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李治打算先在宰相這個職位上動手腳,他一共設定了九位宰相,目的就是分散長孫無忌的權力,結果長孫無忌人格魅力太強,李治的這個辦法不僅沒有成功,反而給自己挖了一個坑,那些宰相都成為長孫無忌的支援者,李治想要廢除長孫無忌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既然第一個辦法行不通,李治就隻能另尋辦法了,這個時候一個重要的人出現在李治腦海中,這個人就是王皇後,李治想要借助打壓王皇後的方式來打壓朝中權臣,而王皇後傻乎乎地還在和蕭淑妃鬥得你死我活,為了能夠徹底壓制蕭淑妃,王皇後最後居然去感業寺将李治心心念念的武媚娘弄了出來,從此以後這場宮廷大戰開啟了。
最開始階段,李治想要借助武則天幫助自己拉攏朝中大臣,比如李勣就是其中之一,而王皇後也想借助武則天收拾蕭淑妃,是以武則天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等到李勣也被拉攏了,而蕭淑妃也被壓制之後,李治的第二步計劃來了。
當然了,這個計劃能夠順利實施,武則天依舊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先是借助自己新出生的女兒去世一事來誣陷王皇後謀害自己女兒,讓王皇後身敗名裂,随後李治又借助這件事情加快廢王立武。
一開始階段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不同意,李治也很為難,後來在李勣說了一句“這是皇帝的家事”之後,李治正式下定決心廢除王皇後,新立武則天為皇後,經過這件事情後,長孫無忌等人也被以謀反罪處罰,至于是否真有謀反之事,至今存在諸多疑點,不過總體而言,李治實作了自己的皇權集中。
單純從李治收拾長孫無忌等人的手段來看,我們就可以明白李治并非懦弱之人,在懦弱的外表下,他可是有着一顆狠毒的心的,就連自己的舅舅都能下手,你說李治是好惹的皇帝麼?在實作了皇權集中之後,李治也沒有松懈,不斷加緊步伐治理國家,出現了貞觀之治後的永徽之治,也算是李治在文治方面的一大成就了。
要說李治的厲害之處,當然不能隻說文治,他在武略方面的建樹也不少,隋唐時期最難搞定的高句麗就是在李治時期征服的,諸如薛仁貴等猛将也是在李治時期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的,就連唐朝的國土面積,也是李治時期達到了最大,由此可見,李治并不是一個軟弱之人,強硬起來可以讓周圍國家顫抖。
李治的性格缺陷也很明顯
評價一個人,我們需要客觀進行分析,李治确實算得上是一個有能力、有作為的皇帝,可是他的性格缺陷也是十分明顯的,比如對權力的過分癡迷,就是李治最大的缺陷之一。也許你會說曆史上所有皇帝都癡迷皇權,可是你見過誰因為癡迷皇權導緻自己老婆謀權篡位的呢?整個古代封建曆史上僅有李治一人。
也許很多人還是會覺得武則天篡位是因為武則天能力太強,實際上這種看法也是不夠客觀的,在唐朝時期,一個人的能力再強,要是沒有家族背景支撐,一樣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武則天雖然也是出身名門,但是在當時背景和王皇後的家族背景相比相差甚遠,明明武則天是一手爛牌,卻能最終逆襲,靠的就是李治。
最開始階段李治為了鏟除長孫無忌,不斷利用武則天,讓武則天成為自己的皇權代言人,後來更是将其推上皇後之位,靠着自己本身的地位,加上一路上幫助李治穩固皇權所積累的政治經驗,武則天已經從一個政治小白變成高手,可惜李治還渾然不知。
接下來李治繼續放權給武則天,等到自己生病之後,李治居然還妄想通過武則天來代言自己,就是這一波操作,直接讓武則天地位攀升,成為朝中權力最大之人,後來李治想要收拾武則天,早已經來不及了,比如上官儀彈劾武則天,李治都不敢說話,隻能讓上官儀當替罪羊,種種事情都在表明一個訊号:李治已經無法鎮壓武則天了。
之是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就是因為李治對皇權的過分癡迷,他想要不斷集權,可是使用的方式方法卻存在天生的缺陷,他隻想着防範自己舅舅之類的人,卻從來沒有想過要防範自己老婆,他能夠不斷收回權力,卻不能在放權的時候做到應對自如,正是這樣的神操作,直接導緻自己大權旁落,等到後悔之際,一切都已經晚了。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其實李治的政治手腕以及能力還是欠些火候,要不然也不會導緻自己弄了一個爛攤子無法收場,成為後人一直津津樂道的耙耳朵皇帝,不管我們怎麼肯定李治的文治武功,都無法掩蓋他在武則天這裡的失誤,這就是現實。
結語
從文治武功而言,李治确實可圈可點,說他是被低估的皇帝,也情有可原,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李治的這些成就,就忽略掉李治的失誤,武則天的篡權就是李治一手導緻的,這個鍋李治必須得背,不管再過多少年,也無法改變!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