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午海戰前,清朝的國際地位如何?亞洲實力最強,日本學習的榜樣

中國近代是一部飽受屈辱的曆史,清政府的昏聩無能,列強的虎視眈眈,都給這個國家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如果要在百年的長河當中,真正找出一個中國的轉折點,那就必須是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争了,為什麼說這場戰争是轉折呢?

甲午海戰前,清朝的國際地位如何?亞洲實力最強,日本學習的榜樣

因為它觸痛了每個國民的神經,盡管在甲午戰争前,中國和英法等列強都相繼爆發過戰争,簽署了不平等條約,但是在所有中國人的印象裡,自己絕無輸給日本的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日本隻是一個彈丸小國,想要抵抗天朝如同“螳臂當車”,1894年10月8日,上海的《字林滬報》甚至發表《恭拟聖主親征議》,要求光緒效仿宋真宗親征契丹之舉,“親統六師,東征日本”。不僅國内如此,國際上對于中日之間的摩擦,對中國獲勝也非常看好。

甲午海戰前,清朝的國際地位如何?亞洲實力最強,日本學習的榜樣

甲午戰争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以清朝慘敗而告終,但是為什麼開戰前國内國外卻一片樂觀呢?實際上了解下當時清朝的國際地位就行了。在鴉片戰争以後,清朝廷的統治者也意思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治帝時期,清朝廷對外還是相對放低了姿态,和英法等過進行合作,興辦洋務運動,政治上出現了一個和諧時期,被稱之為“同治中興”。

甲午海戰前,清朝的國際地位如何?亞洲實力最強,日本學習的榜樣

清朝開始注重學習西方的技術,興辦工廠,并且添置先進武器,培養新式軍隊,在對内的戰争非常順利,1864年太平天國被剿滅,在對外的決策上,清朝廷的态度也逐漸的強硬,左宗棠帶領大軍收複新疆,擊潰了在沙俄扶持下入侵的阿古柏勢力,到了1883年,中國和法國有因為越南問題而爆發了為其兩年的戰争。

甲午海戰前,清朝的國際地位如何?亞洲實力最強,日本學習的榜樣

盡管這一次以清朝失敗,并簽署下《中法新約》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終,但是在戰争過程你,法國雖然在大多數戰役占了上風,但是始終無法取得戰略性的勝利,反觀清朝,在中法戰争後期還打了鎮南關大捷這樣的勝仗,清軍乘勢攻克了涼山和文淵,這些足以說明,在洋務運動過後,清軍的裝備差距已經和列強縮到了最小,而且當時的法蘭西有着“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稱号,此仗下來,也讓不少人改觀了對清朝的态度:清帝國依然是亞洲實力最強。

甲午海戰前,清朝的國際地位如何?亞洲實力最強,日本學習的榜樣

19世紀90年代,清軍的武力發展到了巅峰,清政府從德國英國采購了多艘現代化海軍艦艇,組建了著名的北洋艦隊,一共有主力艦隊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噸位到達34325噸,而1888年的日本艦隊隻有17000噸的規模,同年的《美國海軍年鑒》雜志上,中國的海軍實力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僅次于英法俄德西奧美。

甲午海戰前,清朝的國際地位如何?亞洲實力最強,日本學習的榜樣

同治中興幾乎讓很多外國史學家和政治家對中國興起的潮流感到吃驚、害怕和敬佩,一些國外雜志發出了“中國的大小官員全部行動起來了”的感歎,就連日本,也将清朝廷作為了敬佩的榜樣,于1886年邀請北洋水師通路日本長崎,進行觀摩學習。

甲午海戰前,清朝的國際地位如何?亞洲實力最強,日本學習的榜樣

不過在此期間,上岸的水兵和當地的警察發生了沖突,雙方都有人員傷亡,這期摩擦發生後,北洋的總教習琅威理向李鴻章提議,提出要對日本進行斷交,采取武力解決,北洋艦隊的炮口也對準了長崎市區,不過最終日本感到了害怕,清廷也注定妥協,1887年2月雙方在英、德公使的調停下總算達成協定,雙方各自對對方死亡和受傷的人員實行補償,其中日方共付恤款52500元,中方共付恤款15500元。實質上這已經算得上是清朝廷的外交勝利。

以上的種種,都讓國際出現了清朝強大起來的幻覺,包括清朝統治者也認為如此,是以甲午戰場光緒帝這才不顧李鴻章的勸阻,堅持要求對日作戰。所有人都不知道,這隻不過是清朝的回光返照而已,它遺留下的問題,根本不是小小的改革能夠解決的,甲午戰争的失敗也就成為了必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