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1949年12月25日,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發生了一樁悲劇。

一位日本籍醫生被中國師級幹部槍殺。

那時新中國已成立兩個月有餘,抗日戰争早已結束,那位日本籍醫生為何會被槍殺?槍殺他的人又是誰呢?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時間回到悲劇發生那天,日本醫生津澤勝像往常那樣,來到了中國師級幹部沙飛的病房查房。津澤勝檢查了一下沙飛的健康狀況,随後給他開了兩種藥,并叮囑道:“

好好休息,按時吃藥。”

說完津澤勝轉身離開,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身後沙飛已經向他舉起了槍。

“砰!砰!砰!”幾聲槍響,是津澤勝此生最後聽見的聲音。42歲的他在這一天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悲劇發生後,沙飛身邊的兩名警衛員立即将他控制住。究竟發生了什麼?沙飛為什麼要槍殺給他治病的醫生?帶着疑惑和震驚,警衛員将此事報告給了院部。華北軍區随即将沙飛逮捕,

聶帥忍痛簽署了“槍決沙飛”的判決書

1950年沙飛被執行了死刑,時年38歲。一樁悲劇,兩條鮮活的人命逝去,兩個家庭墜入深淵。被執行槍決之前,沙飛說:“

日本人都該死!

”他看起來十分憤怒,腦中都是抗戰時期、日軍在中國無惡不作的畫面。

他認為所有日本人都是“民族敵人。”

沙飛錯了。曾經侵略中國的日本軍人,的确全部都該死!

但津澤勝曾在1945年,以醫生的身份參加了八路軍,支援了解放戰争。他不該死。

1986年,北京軍區軍事法院重新對沙飛當年的案子進行了判決,判決結果是:

撤銷原判。國家恢複了沙飛的軍籍和黨籍。

那麼既然津澤勝不該死,北京軍區軍事法院為什麼會撤銷原判?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本期館長帶大家好好聊聊這個事兒。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點下關注,這樣既友善回顧往期精彩,也不會錯過最新内容。

戰地記者、浪漫的理想主義軍人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想要真正地了解沙飛,深入剖析他槍殺津澤勝的真正原因,我們需要先行了解沙飛那

充滿了浪漫色彩、革命色彩和傳奇色彩

的複雜的一生。

1912年5月5日,沙飛出生于廣州的一個藥商家庭。與大多出身貧苦、因飽受壓迫而奮起反擊的革命者不同,沙飛從小生活優越,他可以毫無壓力地學習、玩耍,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喚醒沙飛愛國情懷的、引導他走向革命道路的,是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

少年時期的沙飛十分崇拜魯迅,希望能夠成為像魯迅一樣的文學家。從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中,沙飛了解到了愛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并逐漸覺醒了革命信念,覺醒了對民族的責任感。

在一個特定的時代,優秀的文學作品擁有強大的力量。文學作品具有明顯的特性,

它可以反映一個時代、傳達一種思想。

同時文學也具有藝術性,通過文學作品覺醒民族責任感的沙飛,注定他一生将做出兩種成就。

一種是革命事業的成就。一種是藝術事業的成就。這兩種成就互相作用,構造出了沙飛傳奇、真實、又飽滿的一生。

首先是革命事業的成就。

1926年,年僅14歲的沙飛毅然從軍,參加了北伐戰争,從此步入了人生下一個階段:軍旅生涯。沙飛初次參軍,便在部隊中待了5年。5年時間過去,沙飛從最初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意志堅定的愛國革命者。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沙飛曾對自己的夫妻說:“

将來,我也要當像魯迅一樣的文學家,對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呐喊!

”但是很快,沙飛發現,相比于文學,他對攝影更感興趣,也更有天賦。此後沙飛認真地學習攝影,并選擇

将攝影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

無論沙飛從事哪種事業,他的初心不曾變過。拿起錄影機,沙飛說:“我要當攝影記者,用照相機記錄曆史。”他拍攝窮人的苦難,拍攝戰争的殘忍。他緻力于記錄曆史,反應真實的曆史,

進而幫助更多人覺醒愛國理想和革命信念,為民族做出更多貢獻。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沙飛毅然決然,選擇參加八路軍做一名戰地記者。他記錄了太多殘忍的戰争場景、還有日軍在中華大地犯下的惡劣暴行。

這讓沙飛十分痛恨侵華日軍,這種恨逐漸擴散,導緻沙飛對日本整個民族都産生了一定的敵意。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抗戰時期,沙飛用自己手中的相機,創作完成了數以千計的攝影作品。他的這些作品都是具有靈魂的,因為拍攝時沙飛飽含情感。沙飛作為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第一個新聞攝影機構的第一任上司者,用手中的相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和成就。

1936年10月,

沙飛拍攝并發表了魯迅先生最後的留影、遺容、葬禮等攝影作品

,引起了舉國震動。沙飛對魯迅的崇拜伴随了整個人生,在1950年被執行槍決時,

沙飛身上唯一攜帶的東西,就是他于1960年拍攝的魯迅生前最後的留影照片。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槍殺津澤勝、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沙飛是一個很複雜的人,我們無法用一件事來總體地、概括地形容這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

他的愛國理想和民族情懷都是炙熱的,是純粹的,是任何事情都無法進行扭曲或者抹除的。但同時,沙飛還是一個很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在攝影方面做出的成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古今很多有才華的藝術家,往往都會形成一個不受外界影響的自己的世界。

沙飛也有一個“自我世界。”在那個世界裡面,到處都是日軍侵占中國領土、迫害中國人民的殘暴畫面。

這些畫面讓沙飛覺得屈辱,同時也令他憤怒、令他印象深刻。在這個世界裡,

沙飛變得極端,認為所有日本人都該死,都是“民族敵人”。

或許沙飛自己也不知道,“自我世界”是在什麼時候形成的。1949年12月15日,沙飛的“自我世界”影響了現實世界,導緻了一樁悲劇的發生。

那天沙飛正在病床上讀書,手中是他看過無數遍的魯迅先生的作品。然而無論看多少遍,

沙飛總能從魯迅那深刻、犀利的文字中找到共鳴。

并且在看書時,沙飛可以暫時“逃避”肺結核帶來的痛苦。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1948年5月,沙飛因患肺結核,住進了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當時這所醫院中有許多日本籍醫生,津澤勝就是其中一個。他和他的妻子在抗日戰争結束後,以醫生的身份加入了八路軍。在後來的解放戰争中,津澤勝支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救治了許多解放軍戰士。

新中國成立後,津澤勝已是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内科主任。他醫術高明,工作認真負責,在醫院中有很高的聲望。可是誰也沒想到,津澤勝會突然被沙飛槍殺。當時沙飛已經是一位師級幹部了。

1949年12月25日,津澤勝像往常那樣,去到了沙飛的病房檢查沙飛的病情。當時沙飛正在看書,津澤勝進來時他的表情很平靜,看起來并沒有什麼異常。

“好好休息,按時吃藥。”津澤勝檢查完沙飛的病情後,給他開了兩種藥,并叮囑了一些注意事項。

沙飛沒有反應,表情依舊很平靜,看上去似乎還有些恍惚,好像是陷入了回憶當中。

他在想什麼?抗日戰争時期日軍犯下的殘忍暴行嗎?答案隻有沙飛自己知道。他在津澤勝轉身準備離開病房的時候,

突然從褲兜裡掏出了一把手槍,并将槍口對準了津澤勝。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沙飛的兩名警衛員看見這一幕後,一時間都愣住了。他們不知道沙飛為什麼要拿槍,也沒時間做出反應。因為當他們還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的時候,沙飛就已經開槍了。

随着“砰!砰!”兩聲槍響,津澤勝當場倒地。鮮血從津澤勝身上緩緩流出,他閉着眼睛,毫無反應,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便陷入了昏迷。

“你在幹什麼?”沙飛的一名警衛員震驚地問道。随後兩名警衛員立刻朝沙飛撲了過去,搶奪他手中的手槍。沙飛當即挪轉槍口,對準了沖過來的警衛員。

當然了,沙飛并沒有朝警衛員開槍的打算,他隻是想把兩人逼退,然後在津澤勝的頭部補上緻命的一槍。

他成功做到了,津澤勝在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陷入了永遠的長眠。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做完這一切之後,沙飛不再做任何抵抗,任由警衛員奪走了他手中的手槍。然後沙飛坐在病床上,等待接下來的審判。

聶帥忍痛、下達槍決指令!

悲劇發生後,華北軍區立刻将沙飛逮捕。沙飛被關押在石家莊華北軍政大學軍法處,他在被關押期間,寫了很多份材料,控訴日本醫生企圖用化學藥物謀害他。

但實際上,津澤勝給沙飛開的藥都很正常,沒有任何不妥。

或許所謂“企圖謀害沙飛”的那個人,是沙飛“自我世界”中的津澤勝。其實這個時候,沙飛的精神已經出現了問題。

過往的種種經曆讓沙飛患上了“被迫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但因為當時的醫療水準不夠先進,醫院并沒有檢查出沙飛精神方面的疾病。、

聶帥得知“沙飛槍殺津澤勝”這件事後,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他感到震驚、憤怒,同時還有些悲痛。聶帥詢問:“沙飛精神是否正常?”調查得出的結論是:

沙飛神經健全,精神正常。顯然這個結論是錯誤的,但當時的醫療條件就是如此,聶帥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聶帥和沙飛之間有着特殊的革命情誼,是以他才感到無比憤怒且悲痛。但在聶帥心中,

法律和法紀遠比個人情感重要,

最終他悲痛地簽署了“槍決沙飛”的判決書。

1950年3月4日,沙飛被執行了槍決。死前沙飛留下的臨終遺言是:“

日本人都該死

!”他還沒有從曾經的仇恨中走出來。自始至終,沙飛幾乎沒怎麼變過。他依然崇拜魯迅先生,無論是在奔赴戰場做戰地記者的時候,還是被執行死刑的時候,

沙飛的口袋裡都裝着魯迅先生的照片。

同時他的心裡一直裝着對日本人的仇恨。

客觀來說,沙飛的仇恨太過于極端、偏激了。津澤勝與那些喪心病狂的侵華日軍不同,他是醫生,在解放戰争期間,他

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同生共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患有精神疾病的沙飛忽略了這一點,自己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師級幹部槍殺日本醫生,被聶帥下令槍斃,臨終遺言:日本人都該死

直到1986年,北京軍區軍事法院才最終查明:

沙飛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況下作案,其行為不能自控。法院撤銷了當年原判,國家恢複了沙飛的黨籍和軍籍。

一個事件發生了,如果隻關注這個事件本身,并沒有太大意義。引發該事件的前因後果,才是值得細細揣摩、進而得出結論的重要存在。而想要得知某些事件的前因後果,甚至需要追溯一個人的一生,去尋找答案。

“沙飛槍殺津澤勝”事件就是如此。沙飛用他的錄影機,記錄了太多日軍暴行、人間慘劇。這讓沙飛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形成了一個“自我世界”,精神也出現了問題,變得極端且偏激。甚至在死前,沙飛還留下了“日本人都該死!”這句臨終遺言。

然而我們需要客觀看待曆史。

中華兒女永遠都不該、也不能遺忘日軍曾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但仇恨不是治愈創傷的“良藥”,奮鬥、自強才是。我輩應當肩負此使命,永遠信念堅定、永遠奮發自強!

本期到這裡就結束了,歡迎大家來到評論區進行留言讨論。喜歡本期的朋友們不要忘了關注轉發,我們下期精彩内容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