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期發現這種動物,士兵為何要立即擊斃?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引言

在資訊網絡高速發展的現在,資訊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無論是紙質郵寄還是網絡數字傳遞,效率都很高。但在古代,由于沒有高科技的網絡科技和高效便民的快遞行業,是以郵驿和信鴿傳遞資訊就成了必須選擇,徐夤在《白鴿》中記載,“舉翼淩空碧,依人到大邦。”但相對來說,由于郵驿在傳遞過程中耗時較長,又有難以避免的意外發生,是以信鴿是更加高效的資訊傳遞方式,但信鴿投入到戰争中使用就是有利有弊的,抗戰時期發現這種動物,士兵為何要立即擊斃?看完下文你就知道,原來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抗戰時期發現這種動物,士兵為何要立即擊斃?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01

信鴿的曆史出現較早,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關于喂養鴿子用以觀賞、食用的記錄,但真正有意識地利用鴿子訓練其幫助傳遞資訊的能力,是起源于隋唐時期。我們都知道,唐朝時期日本到中國的來往頻繁,也學習了很多優秀的文化,而信鴿的飼養和訓練技巧就是在這一時期被傳遞到日本等地的。

抗戰時期發現這種動物,士兵為何要立即擊斃?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到了15—16世紀,也就是日本的戰國時代,信鴿開始出現在戰場,用來傳遞軍情,而後随着時間推移,日本越來越重視信鴿在資訊傳遞方面的作用,是以飼養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到了江戶時代,民間也可以使用信鴿來傳遞資訊。但江戶時代的信鴿仍然價值較高,一般的普通百姓養不起,民間隻有部分商人在傳遞糧食等商品價格資訊時會用到信鴿。

02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日本的軍事實力大大提高,信鴿這種原本高價值的産物也成了軍隊的标配,在軍隊情報傳遞工作中,信鴿承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日本明治二十六年,日本軍隊為了得到更多信鴿用于軍情傳遞使用,專門建造了一座鴿舍,标志着日本的信鴿正式投入軍隊規模化使用。從此,“軍鴿”成了日本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抗戰時期發現這種動物,士兵為何要立即擊斃?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在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争期間,就把日本國内最優秀的軍鴿帶到戰場上,幫助日本軍隊傳遞情報。可以說,這些軍鴿就是侵華日軍的幫兇,有它們的存在,我方就多一分危險,是以在抗戰時期隻要一發現這種動物,士兵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将其立即擊斃。

03

起初,這種看似普通的鴿子并沒有引起我軍重視,而後随着時間的推移,日軍在戰場上如魚得水,我軍損失慘重,這些血淋淋的教訓讓我軍發現了軍鴿的危險性。為了阻礙日軍資訊傳遞的暢通性,我軍專門組建了一支小隊,任務就是擊斃空中傳遞情報的日本軍鴿。沒有了連貫性的資訊傳遞,日軍每走一步都十分謹慎,這也就給我軍留下趁機趕追之機。是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擊斃一隻信鴿顯得十分重要。

抗戰時期發現這種動物,士兵為何要立即擊斃?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後來日軍知道了我軍專門擊斃他們的信鴿,阻斷他們的資訊交流,于是決定再修一座養殖訓練基地,增加軍鴿的數量,為了保護其不受傷害,還建立了非常嚴密的防禦體系,為的就是防止我軍對其破壞。當地的百姓在聽說後,自發地加入破壞軍鴿隊伍中,但是這種軍鴿訓練有素,随時會變動飛行姿勢和方位,是以一般是難以将其擊斃的。

抗戰時期發現這種動物,士兵為何要立即擊斃?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當時負責除鴿的隊長對此很是擔憂,為了對這一大批飼養的軍鴿予以破壞,他喬裝打扮,混進了給日軍送生鮮食物的隊伍裡,悄悄給軍鴿的食物中投毒。不久,這批軍鴿就死掉了多半,這對于日軍來說,也算是軍情探報方面的沉重打擊了。後來日軍投降,這些剩下的鴿子就被當地百姓撿走帶回了家中,統統殺掉用來制作鴿子宴,這上萬隻的鴿子平日訓練得當,渾身肌肉緊實,百姓們吃得不亦樂乎。

抗戰時期發現這種動物,士兵為何要立即擊斃?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結語

《東周列國志》中記載,“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鴿子本身隻是一個普通的動物,卻因為日本的不當使用,那些軍鴿被迫成為了人們厭惡的對象,成了戰争的幫兇。可見,錯的并不是鴿子,而是把它們當成使用工具的日軍。

參考文獻:

《白鴿》

《東周列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