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南都編輯記者推薦年度好書

陶新蕾薦書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美)索爾·貝婁著,李純一、索馬裡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3月版,99.00元。

知道索爾·貝婁倒不是因諾獎皇冠有多耀眼,而是20多年前看到甘陽在《将錯就錯》裡提及,“貝婁每發表一部新小說,往往都會在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圈中引發一陣緊張……”給人留下一個此人下筆行文多半尖酸刻薄、才會引發“賣友求文”争議的印象。在這本非虛構的散文集裡,刻薄是少不了的,讓人拍大腿叫絕的那種,但更多的是深刻、機鋒和智慧。貝婁像個“如饑似渴的觀察家”,用敏銳的視角、細緻的描摹、深邃的思考,帶人一窺超半個世紀的美國社會。

《眩暈》

(德)溫弗裡德·塞巴爾德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4月版,52.00元。

就像在體驗一種倒帶效果,塞巴爾德小說系列收官之作,竟是他的處女作。面向過往,糾纏記憶,倒是符合塞巴爾德一貫的姿态。《眩暈》出版于1990年,作家此時已有46歲了。從處女作即可看出“塞巴爾德風格”已經确立——通過故意模糊小說、自傳、曆史、紀實文獻、遊記等文學類型,讓私人記憶和公共場域交織整合,遊走虛實之間。值得一提的是,與此後的《移民》《奧斯特利茨》中維特根斯坦像幽靈一樣穿行紙間不同,《眩暈》是對卡夫卡的緻敬之書。

《騙子來到南方》

阿乙著,譯林出版社2021年4月版,58.00元。

有阿乙的老粉說,他的故事不疼了。私以為無須借殘酷與野性,不再局限于講述底層生活的掙紮,《騙子來到南方》裡一個個荒誕又真實的故事更像是風月寶鑒的反面,衆人自照、觸目驚心。一對鳏夫鄰居,一個滿以為兒多可以養老,卻因鄰居女婿送肉憤而出走,最終自己變成了鄰居女婿手裡的肉;不學無術的年輕人和想永葆青春美貌的女性,最後年輕人隻剩下奄奄一息的皮囊……欲望、浮躁、貪婪、自私、自欺、自作聰明,在每個故事裡都瞥見我們身上的一部分。

《奶酪與蛆蟲》

(意)卡洛·金茨堡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6月版,75.00元。

這是一本讓人深深感動的書。一是金茨堡的治學态度,在幾十年前的曆史研究還多是關注帝王豐功偉績的時候,他轉向那些被前人沉默略過、棄之不顧或全然無視的東西,對一個偶然遇見的散落的曆史碎片發起圍攻。本書主人公以一己之力向宗教和政治權威發起的挑戰。金茨堡說:“這個不為人知的磨坊主的名字,之是以會在今天被人們記住,恰恰是因為他輸掉了的那場挑戰。”穿過幾百年曆史長河,還能擊中人内心柔軟處的,正是普通小人物的孤勇。

《哲人與權臣》

(美)詹姆斯·羅姆著,葛骁虎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9月版,69.00元。

塞内加作為著名的道德哲學家,因泰然面對尼祿賜死完成了斯多葛式的“獻祭”,幾乎成了第二個蘇格拉底式的哲學殉道者。但塞内加不隻是那個在哲學論述中提倡理性、簡樸、克制的人。道德哲學和政治實踐該如何平衡,不僅是塞内加的困境,也是當下普通人的難題。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可以與唐諾的《聲譽》對照來看,“兩個塞内加”的故事是對權勢、财富、聲譽互相糾纏、消長的最真實诠釋。

朱蓉婷薦書

《九重葛與美少年》

李渝著,九州出版社2021年9月版,48.00元。

以《溫州街的故事》聞名的台灣作家李渝,從1965年實驗性質濃厚的青春少作,經反思家國曆史的代表作“溫州街”系列,再到2010年晚期以流暢文字回歸傳統故事,這本《九重葛與美少年》出版于李渝生前的最後時光,收錄篇章的時間将近半世紀,是一部全面呈現其創作軌迹的小說集。十五篇小說,述說着那以想象、自然、動物、宗教、藝術力量所拯救的人生。瘋魔的内心、生死的交關,我們看着一個個受困現實之人,遭逢挫敗,但也走向救贖,始終不散的,是文學,也是李渝的堅韌意志。

《孤兒的新年禮物:蘭波詩歌集》

阿蒂爾·蘭波著,王以培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11月版,46.00元。

時光流轉,流年易逝,連同生命本身也随時日消亡。現如今,面對孤兒、孤獨,面對如約而至的“新年”,一如面對自身、面對生命的本質,我們能拿出什麼像樣的“禮物”?蘭波離世130周年,詩人、作家王以培對自己先前所譯蘭波作品做了全新修訂。蘭波謎一般的人生隻有短短37個春秋,他以短暫的創作生涯創造出一個自由耀眼的詩歌世界,用憂郁、隐忍、奇崛的文字使自己成為詩歌史上的傳奇,開啟現代詩壇新風,并像流星一樣照耀了後來的整個藝術界。

《瓜亞基印第安人編年史》

(法)皮埃爾·克拉斯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版,98.00元。

瓜亞基人,一群生活在巴拉圭密林中的印第安人,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這個部落的人口已不足三十。法國人類學家皮埃爾·克拉斯特進行了細緻入微地觀察和書寫。我們跟随作者一起深入瓜亞基部落,在與他們的共同生活中,見證出生、成年、婚配、死亡、節日……并反問我們自己:能不能放棄追求一切,告别惶惶不可終日,拒絕屈服權力,也拒絕過度生産,更從容、自由、堅定地生活,擺脫外部世界的束縛?

《應邀之作:拉金随筆》

(英)菲利普·拉金著,李晖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1年6月版,80.20元。

菲利普·拉金是蜚聲國際的英國詩人,其作品影響大、流傳廣,為一衆知名作家如德裡克·沃爾科特、謝默思·希尼、克萊夫·詹姆斯等所稱道,許多詩人更是将其作品視為寫作靈感的來源。《應邀之作:拉金随筆》收錄了拉金1955年至1982年間應報刊、雜志等媒體約稿發表的五十餘篇随筆、雜文、書評和樂評等,在其創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說濃縮了拉金一生的主要審美理想和藝術觀點。拉金文筆凝練,亦莊亦諧,許多文章雖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玑,為歐美讀書界所推崇。

《破曉時分》

朱西甯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21年5月版,68.00元。

朱西甯是作家朱天心和朱天文的父親,他的作品常被拿來與魯迅、沈從文相比較,但他的着力點不止于批判,卻是同情地探尋。《破曉時分》是朱西甯短篇小說經典的大陸首次出版。從《鐵漿》中的北地鄉野傳奇延展至台灣市鎮風情,古希臘式悲劇演變為普通人瑣碎日常與内心戰場,呈現更為現代的深邃風景。作為台灣現代主義書寫的開拓者,朱西甯在《破曉時分》中首次展露多向度的現代書寫探索,窮究語言而樂之不疲的興味,以及高度成熟的現代意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