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家語】孔子因為曾參的孝順而作了《孝經》

微國學

演播:張正伊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原文】

曾參,南武城(注1)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注2)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齊嘗聘(注3),欲與(注4)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祿,則憂人之事,故吾不忍遠親(注5)而為人役。”

參後母遇之無恩,而供養不衰(注6)。及其妻以藜烝(注7)不熟,因出(注8)之。人曰:“非七出(注9)也。”參(注10)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出之,終身不取(注11)妻。其子元請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後妻殺孝己(注12),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注13)。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注釋】

(注1)南武城:春秋魯地,在今山東嘉祥。

(注2)存:指心中懷有或擁有。

(注3)聘:聘請,招請。

(注4)與:四庫本、備要本、同文本作“以”。

(注5)遠親:遠離親人。

(注6)衰:衰落,衰弱,衰退。

(注7)藜烝:采藜的嫩葉蒸熟為食。藜是植物名,亦稱“灰菜”,藜科,一年生草木,嫩葉可食,種子可榨油,全草入藥。烝,通“蒸”。

(注8)出:離棄。

(注9)七出:指古代休棄妻子的七種理由。

(注10)參:四庫本、同文本作“答”。

(注11)取:同“娶”。四庫本、同文本作“娶”。

(注12)高宗以後妻殺孝己:孝己為殷高宗武丁太子,有至孝之行。其母早死,高宗惑于後妻之言,将他放逐,結果孝己死于野外。

(注13)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伯奇為西周大臣尹吉甫之子。母早死,因為吉甫後妻設計陷害,伯奇被放逐于野外。後由于宣王幹預而得救,吉甫感悟,射殺其後妻。

【通解】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一心遵行孝道,是以孔子因他而作《孝經》。齊國曾經聘請他,想讓他為卿,他沒有接受,說:“我父母年事已高,享用别人的俸祿,就得替别人操心事情,因而我不忍心遠離親人而去被人差使。”

曾參的後母對他沒有恩德,但曾參卻仍然供養她,絲毫沒有懈怠。後來曾參的妻子沒有将藜葉蒸熟,曾參就休掉了她。别人說:“你的妻子不該被離棄,不在七出的範圍之内。”曾參說:“蒸藜為食,這是一件小事情。我讓她蒸熟,但她卻沒有聽從我的話,何況大的事情呢!”終于還是離棄了他的妻子,而且終身不再娶妻。曾參的兒子曾元要他娶妻,他對兒子說:“高宗因為後妻而殺掉孝己,尹吉甫因為後妻而放逐伯奇。我上不及高宗賢能,中不及吉甫能幹,哪能知道娶了後妻就能避免做錯事呢?”

出處:《孔子家語通解》

作者:楊朝明 宋立林

作者簡介/Profile/

楊朝明

當代著名學者、儒學家、史學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和《孔子研究》編委、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師從楊朝明教授學習儒學,曲阜師範大學曆史(孔子)文化學院孔子與中國文化研究室主任,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什麼是家風

...........................

一個鋼筋水泥的房子裡駐進了人,有了溫度稱之為家,家裡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願,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為了言之有效、輔助家教順利推進而彼此約定,就是家規;将向善、向上的心願總結成精煉的話,是家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中國人的大家訓。把家裡、家族裡更多人的名字寫在本子上,就是家譜。

在家庭裡,為一個向善、向上的心願,實作美好生活的向往,所進行的家教、提煉的家訓、建立的家規、制定的家譜的過程統稱為家風。

——張建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