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家语】孔子因为曾参的孝顺而作了《孝经》

微国学

演播:张正伊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原文】

曾参,南武城(注1)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注2)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注3),欲与(注4)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注5)而为人役。”

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注6)。及其妻以藜烝(注7)不熟,因出(注8)之。人曰:“非七出(注9)也。”参(注10)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取(注11)妻。其子元请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杀孝己(注12),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注13)。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注释】

(注1)南武城:春秋鲁地,在今山东嘉祥。

(注2)存:指心中怀有或拥有。

(注3)聘:聘请,招请。

(注4)与:四库本、备要本、同文本作“以”。

(注5)远亲:远离亲人。

(注6)衰:衰落,衰弱,衰退。

(注7)藜烝:采藜的嫩叶蒸熟为食。藜是植物名,亦称“灰菜”,藜科,一年生草木,嫩叶可食,种子可榨油,全草入药。烝,通“蒸”。

(注8)出:离弃。

(注9)七出:指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

(注10)参:四库本、同文本作“答”。

(注11)取:同“娶”。四库本、同文本作“娶”。

(注12)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孝己为殷高宗武丁太子,有至孝之行。其母早死,高宗惑于后妻之言,将他放逐,结果孝己死于野外。

(注13)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伯奇为西周大臣尹吉甫之子。母早死,因为吉甫后妻设计陷害,伯奇被放逐于野外。后由于宣王干预而得救,吉甫感悟,射杀其后妻。

【通解】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一心遵行孝道,所以孔子因他而作《孝经》。齐国曾经聘请他,想让他为卿,他没有接受,说:“我父母年事已高,享用别人的俸禄,就得替别人操心事情,因而我不忍心远离亲人而去被人差使。”

曾参的后母对他没有恩德,但曾参却仍然供养她,丝毫没有懈怠。后来曾参的妻子没有将藜叶蒸熟,曾参就休掉了她。别人说:“你的妻子不该被离弃,不在七出的范围之内。”曾参说:“蒸藜为食,这是一件小事情。我让她蒸熟,但她却没有听从我的话,何况大的事情呢!”终于还是离弃了他的妻子,而且终身不再娶妻。曾参的儿子曾元要他娶妻,他对儿子说:“高宗因为后妻而杀掉孝己,尹吉甫因为后妻而放逐伯奇。我上不及高宗贤能,中不及吉甫能干,哪能知道娶了后妻就能避免做错事呢?”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 宋立林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

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

——张建云

继续阅读